运用批注法阅读文本探研

2017-11-07 14:42杨林
成才之路 2017年30期
关键词:阅读文本语文教学

杨林

摘 要:阅读时做批注能让学生真正走进经典,促进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提升,解决现在阅读教学中存在浮、浅、散、空等问题。文章从圈画字词、添加注释,勾连句段、撰写提要,统览全篇、补充批语三个方面论述批注法阅读文本的策略。

关键词:批注;阅读文本;语文教学;注释;提要;批语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0-0062-01

批注法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法,是读者在阅读中对文章精妙之处、生疑之处进行圈点、评注。该方法的核心在于读者阅读过程中的“随手之笔”,强调读者个人主体性和阅读过程的体验性。阅读的过程是以古今中外经典文本为载体,旨在提升读者智慧,陶冶读者情操的体验性、对话性、建构性的精神旅程。用批注法阅读经典,方能持久、透彻领略经典之妙。

一、圈画字词,添加注释,智慧读经典

添加注释,是对文章中不懂的字词或可以咀嚼的字词添加释义。针对不懂的字词,读者可通过查字典、查找工具书的方法,弄懂字词的读音、释义,并将其记录在册。这是一个由不懂到懂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而针对那些可以咀嚼的字词,要进行深度释义,即由字词的浅层含义,根据上下文语境揣摩其深度含义。如季羡林《夹竹桃》中“然而”一词用得极妙。先写“家中花”盛开时万紫千红的醉人景象,再写夹竹桃的韧性,两个层次间靠“然而”实现语义的转承。这一转折既看出季羡林老先生对“家中花”美中不足的叹惋,又将夹竹桃的可贵韧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对文中词语添加注释,可以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又如李清照《如梦令》中“试问卷帘人”一句中“试”是“尝试”的意思,结合“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的语境,方可知词人担心院中的海棠禁不起暴风的侵袭而凋零,迫切想知道真相而又惧怕知道真相的矛盾心理,对“试”添加注释绝不仅仅是“尝试”一词而止。对可以咀嚼的字词深度释义的过程其实是在引导学生品析、鉴赏文本语言。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积累和品鉴是阅读经典的重要目标。圈画字词,添加注释,意在引导学生能从语言文字的最小单位字和词入手进行积累和品鉴,切入口小,由易到难,符合中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注重字词的锤炼是不少文学经典的特点,给字词添加注释,其实是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过程中进行字词教学,帮助学生欣赏经典。

二、勾连句段,撰写提要,建构读经典

撰写提要,是对文章的中心主旨、结构脉络以及语言特色进行评注。提要的撰写必须在勾连句段的基础上进行,这便成了一个建构性阅读文本的过程。相较圈画字词、添加注释,勾连句段、撰写提要是对青少年读者阅读经典的能力提出的进一步要求。以阅读经典文本朱自清的《背影》为例,中高年级的学生经过初次阅读或再次阅读,依据具体的句段基本可以做出诸如“望父买橘的背影”“依依惜别的背影”“难忘背影”“再现背影”“抓住‘攀‘爬‘缩等动词详写望父买橘时的背影”之类的提要。统观这些提要基本可以判断学生已经初步把握住了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特点,也可以体悟父亲对儿子深厚的爱。可这些提要都是独立的,没有建立在勾连句段的基础上,对于文本中心的把握也过于单一,更不能说是一次建构性阅读的过程。为什么飽含着深厚父爱的背影,儿子的表述却渗透着淡淡的伤感?将“四次背影”勾连,关注“我与父亲不相见两年余了”“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嫌他说话不够漂亮”“我心里暗笑他的迂”“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之类的句子,便会发现、体悟父子之间的隔膜和亲情的错位,对《背影》中心主旨的理解由单一转向丰富。建构性地阅读经典强调中高年级学生要有整体把握的视角,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往往表现为一个由微观到宏观的建构性过程,在阅读过程中不忘将各个句段相互勾连进行思考;在阅读结束之后不忘将所做提要进行整合、修改形成新的提要。当然,如果所读的经典是一部长篇巨作,或许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多重建构的过程。

三、统览全篇,补充批语,开放性阅读经典

批语是教师从质疑的角度,引导学生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提出阅读疑惑和批评性意见,鼓励其就此开展后续的探究、学习。如此就不仅是阅读一部经典了,而是一个开放性阅读、思考的过程。开展挑战经典活动,可使教师和学生共读经典,分享读书心得。如想把这项工作做好,阅读每篇经典后整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以及疑惑就成了重中之重。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已经是一个完整的、自主的、独立的阅读个体。这样,学生能够独立地质疑甚至提出自己的批判性意见,能够自主地开展后续阅读,解答自己的疑惑或印证自己的批判性意见。当然,想要学生达到这样的阅读经典的能力,对教师而言,还需要持久的、智慧的引导和指导。

四、结束语

在当今大众文化冲击经典阅读的现状下,不少学者呼吁“回归经典”。到底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成为不少学者和一线教师思考的问题。其实,运用批注法阅读经典,从字词、句段、篇几个视角入手,通过注释、提要、批语的方式加以呈现,就可使学生实现经典阅读的积累、品鉴、建构、质疑、探究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陶晓丽.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策略[J].丽水学院学报,2014(06).

[2]王申宵.小学高学段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合肥师范学院,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文本语文教学
走进作者,多元解读阅读文本
巧用教材阅读文本,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策略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