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周边传播活动的内容和启示

2017-11-09 13:14陆地高菲
新闻爱好者 2017年9期
关键词:美国启示

陆地+ 高菲

【摘要】人类的所有实践其实都是携带着信息的活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军事活动本身就是媒体报道的对象和来源。因此,人类的历史本质上是一部传播的历史。而传播的必经阶段和基本规律就是周边传播。作为世界上曾经的超级大国之一和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一直围绕着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损害对手的利益两个基本点,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周边传播活动。这些周边传播活动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有的效果不明显。但无论得失,美国在自身和对手的周边传播活动对正在崛起的中国都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美国;周边传播;启示

任何客观存在的主体或物体都有自己的周边,并在对自己的周边产生一定影响的同时,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接受周边环境对自己的影响。放在国际关系的背景下,所谓的周边传播,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有效的主权辖区边界两侧进行的介于国内传播和国际传播之间的一种综合性信息传播活动。[1]在笔者提出周边传播的概念之前,过去的传播学研究并没有明确的周边传播的概念,但不同类型的传播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已经涉及了周边传播的内容。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以苏联为核心的华沙条约组织都是相邻或相近的周边国家为主体构成的政治和军事集团。它们对自身周边和对手周边的包括(但不限于)信息在内的传播活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美国的周边传播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自身的周边传播活动;一个是围绕对手的周边传播活动。由于两种周边传播的对象不同、性质不同,内容和方式也不同。总的来说,美国对自身的周边传播活动具有安抚、巩固、手段多样和居高临下的内部性特点;而对苏联和中国的周边传播活动则具有敌对、分化、颠覆和手段立体多元的对抗性特点。

一、美国在自身周边的传播活动

由于国家的东西部是海洋,因此,美国周边传播活动的主要对象是北部的加拿大和南部的34个拉丁美洲(包括中美洲和南美洲)国家。由于北部的加拿大政局稳定,与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千丝万缕,且同是北约成员国,所以,加拿大并不是美国自身周边传播活动的战略重点对象,甚至可以说,美国对加拿大的周边传播活动具有内部传播的特点。因此,美国自身周边传播的重点对象主要是对南边拉丁美洲国家的传播。

美国开展自身周边传播活动的动机有两个:一是出于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势力在拉美渗透的恐慌,开展周边传播活动主要是为了“遏制”苏联的影响;二是为美国在拉美树立威信,以获取在拉美世界的广泛支持,维持在西半球的领导地位,保证美国“后花园”的安全。

表面上看,美国对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传播属于周边传播的范畴,对南美洲的传播活动已经不符合周边传播的概念了。其实不然。周边传播概念和理论的魅力正在于“周边”的不确定性和延展性。对于小国、弱国来说,周边传播仅限于国界两侧有限的区域,而对于大国、强国特别是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来说,“周边”的范畴是随着其全球利益的存在和布局不断变化的。对美国来说,大西洋和太平洋都是它的战略空间和利益所在,两洋沿岸的国家和地区自然都是它的“周边”。甚至于中国的南海不仅成了美国的“周边”,还成了美国的“核心利益”所在。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2010年10月底在越南出席东盟论坛时的发言[2]和2016年7月12日菲律宾所提南海仲裁案宣布结果以后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康达(Daniel Kritenbrink)的谈话,都表达了南海是美国“最高国家利益”的观点[3]。事实上,远在几千公里之外的南美洲不仅被美国视为自己的“周边”,而且是自己的“后花园”。

美国对拉丁美洲的周边传播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内容和形式。

(一)经济援助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对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合作与经济援助要求并不热心。1954年,泛美经社理事会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拉美国家向美国提出了一个类似欧洲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计划,但美国几乎不假思索地拒绝了。究其原因,当时尚处在冷战初期,苏联虽然试图在拉美扩大影响,但找不到突破点,收效甚微,所以美国对经营拉美不太上心。此后,拉美国家又屡次要求美国多关心拉美的经济发展,最好能成立一个美洲金融机构,专门对拉美国家发放贷款。而艾森豪威尔政府心不在焉,认为世界银行和进出口银行已足以能够向拉美提供发展所需的外部公共资金,没有必要建立专门的美洲金融机构。

1958年8月,为了抗衡苏联在中东的影响,美国准备建立中东发展银行。为了安抚有“特殊关系”的拉美邻国的情绪,美国才迫不得已匆匆宣布美国支持建立美洲开发银行(the 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1959年,古巴游击队领导人卡斯特罗推翻了美国长期支持的巴蒂斯塔政权,引起美国极大的恐慌。为了防止其他国家效仿,艾森豪威尔又在国会主动申请设立了一个社会进步信托基金,声称是为了帮助拉美国家下层民众改善生活。正如负责政策规划的美国助理国务卿史密斯在1960年7月6日给当时的副国务卿迪龙的一份备忘录中所说,经济援助“将在拉美大大遏制卡斯特罗主义的号召,并且抵消美国反对卡斯特罗行动的负面影响”[4]。当然,经济援助的前提是听话,如果自行其是,美国奉送给拉美国家的就是经济制裁了。过去的古巴,今天的委内瑞拉,都是众所周知的典型案例。

(二)政治干预

接任艾森豪威尔任美国总统的肯尼迪认为,为了进一步遏制共产主义在西半球的扩散和影响,除了推进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现代化外,还应该支持和推进政治民主化,建立一个拉丁美洲进步联盟(the Alliance for Progress for Latin America),通过价值观和机构的形式,把拉美国家拉进一个统一的组织架构中。

古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美國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除了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之外,千方百计在拉美地区孤立古巴。1960年10月,美国宣布对古巴实行除食品和药品之外的经济禁运。1961年美国雇佣军入侵古巴被粉碎,美国和古巴断绝了外交关系。从此,美国政府开始对古巴实行经济、金融封锁和贸易禁运。除此之外,美国还直接干涉拉美国家的内政。1954年1月,危地马拉政府发表了一份“白皮书”,强烈指责尼加拉瓜、萨尔瓦多等拉美邻国正在大力资助一项旨在推翻阿本斯总统的阴谋,并指出美国是这一阴谋的幕后黑手。美国也不避嫌,除了在整个拉美地区散布孤立危地马拉的言论外,还将危地马拉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为对整个拉美地区的威胁,强调各国要联合对抗阿本斯政府。1970年,左翼领导人萨尔瓦多·阿连德在智利总统大选中胜出。美国担心阿连德政府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于是动用经济封锁对智利进行打击。经济形势的不断恶化使得阿连德政府的各项改革措施举步维艰。1973年9月,阿连德政府被皮诺切特发动的军事政变推翻,阿连德也在政变中身亡。美国还曾在智利、巴拿马、尼加拉瓜、多米尼加等多个拉美国家扶持亲美代理人,通过提供资金、情报、武器和负责军事培训等手段帮助他们影响政局甚至上台执政。endprint

最新的例子是,2017年7月31日,美国宣布对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进行制裁。此前,美国财政部已宣布对委内瑞拉13名现任和前政府官员实施经济制裁。制裁没有任何说得出口、站得住脚的原因,只是对委内瑞拉2017年7月30日举行制宪大会成员的选举不满。其实谁都知道,美国政府一直对委内瑞拉的查韦斯总统和他的后任马杜罗的桀骜不驯耿耿于怀。有人甚至怀疑年轻的查韦斯总统是死于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务下的慢性毒药。

(三)军事干预

从1831年美国军舰“列克星敦”号摧毁阿根廷在马尔维纳斯群岛上的居民点开始,美国先后多次对拉美国家进行不同程度的军事干预。美国在古巴革命胜利后,于1961年支持雇佣军入侵古巴,但遭到古巴军队的有力反击,雇佣军在猪湾被全部击溃。1965年,美国打着美洲国家组织的旗号武装干涉多米尼加。1983年,美国借东加勒比国家组织的名义以保护美国侨民为由入侵格林纳达。但最典型的案例是直接派兵抓捕巴拿马的诺列加总统(Manuel Antonio Noriega)。1989年12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布什以“保护美国侨民的生命财產安全”为由,下令27000名美军展开对巴拿马代号为“正义行动”(Operation Just Cause)的军事行动,不但推翻了巴拿马政权,还把诺列加总统押往美国,以洗钱和贩毒的罪名判处其30年徒刑,将其关进大牢。对于美国长期干涉拉美内政,有专家认为,美国对拉美国家很少使用军事手段,主要通过经济手段进行干预,同时通过“价值观外交”分化拉美国家,破坏地区团结。[5]

(四)信息传播

为了净化周边,传递自己的意志和价值观,美国对拉丁美洲国家除了动用经济、政治、军事手段之外,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媒体宣传和信息传播。

美国在拉美的传播主要通过自己创办媒体直接传播、合作经营媒体传播和向各国广告投放影响当地媒体传播等手段。为了通过媒体向古巴人民传播民主自由的观念,美国政府于1985年推出了西班牙语的“马蒂电台”,1990年又推出了“马蒂电视台”,前后为此花费了数亿美元。为了对抗古巴政府安装的很多干扰发射器,美国政府甚至动用了飞机,建立了一个抵近古巴的高空移动高功率节目信号发射器。国际传媒大鳄默多克与拉美的3家电视台合作,通过卫星每天向拉美地区播送150套节目。当然,美国对拉美的信息传播也没有放弃一些传统的手段。比如,1954年,为了遏制危地马拉的共产主义势力,美国中央情报局曾策划、制定和监督执行了一个“公开和隐蔽行动相结合的总体的、全面的计划”。该计划中的宣传战和心理战采用了各种“特殊手段”,在危地马拉国家内部建设情报网和谣言网,散布宣传手册和招贴画,制造和传播宣传品,宣称危地马拉在苏联支持下有一个针对邻国的侵略计划。[6]

美国对拉美国家的周边传播活动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抹黑对手。这一特点表现在冷战时期对苏联的诋毁上,也表现在今天对中国的敌意上。对苏联的诋毁主要表现在对苏联帝国意识形态输出和军事扩张等方面,对中国的抹黑则主要体现在对与中国经济合作与交流的弊端等方面。2015年3月29日,俄罗斯战略文化基金会网站上刊载了一篇文章,说在拉丁美洲,美国发动的反华宣传战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美国几乎使用了能够掌控的所有媒介,包括数以百计的电视频道、数以千计的电台和电影,来讲述“中国威胁”的故事。“生态学家们”大肆炒作中国计划修建尼加拉瓜运河和中国与委内瑞拉联合金矿项目的隐患。美国千方百计阻挠尼加拉瓜运河项目的实施,把这条跨洋大运河背后的金主——中国商人王靖称为“无能的暴发户”,散布谣言说,该运河不具经济可行性,注定失败。

二、美国在前苏东地区的周边传播活动

由于自封为世界警察,美国的对手也遍布世界,级别也不一样。世界级的对手在冷战时期主要是苏联,冷战后主要是俄罗斯和中国。还有一些地区性的“刺头”,如已经被美国灭掉的利比亚卡扎菲政权和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以及现在中东地区的伊朗、叙利亚,当然还有眼皮底下的古巴、自家后院里的委内瑞拉。本文主要对美国在其主要对手,也就是苏联和今天的俄罗斯乃至中国周边的一些传播活动进行简要的回顾与分析。

(一)分化欧洲,军事围堵

由于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异,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就貌合神离的临时性战略合作伙伴渐行渐远,发展成为世界对立两极的核心。而欧洲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与文化地位,一直是冷战时期美苏争夺的战略重点。

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决定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同年8月24日各国完成批准手续。希腊、土耳其于1952年2月18日、联邦德国于1955年5月6日、西班牙于1982年正式加入该组织。该组织的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同他国发生战争时,必须给予援助,包括使用武力。其实,谁都知道,美国牵头成立这个组织主要是为了对抗“大块头”苏联的威胁,也是为了在苏联的周边制造一种军事压力。1955年5月14日,苏联联手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和东德签署了政治军事性质的华沙条约。从此,欧洲被一分为二,世界也正式进入了两大政治军事集团抗衡的冷战时期。

在东亚,美国通过与日本和韩国的军事联盟以及与中国的准联盟,也对苏联的中东部形成强大的军事压力。事实上,美国通过在苏联的周边构建军事联盟的“包围”战略确实起到了消耗苏联军事和经济资源、难以放手在世界其他地区与美国一搏的作用。1991年圣诞节,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华约随之解体,但是,继承苏联主要政治、经济和军事遗产的俄罗斯仍然是世界上的“大块头”,仍然让美国感到一定的威胁,因此,北约不但没有解散,反而不断东扩,逼近俄罗斯的边界,不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和苏联相比,俄罗斯的周边环境显然今不如昔,不但西部的原华约缓冲国全部投奔北约和欧盟,连自己300年的结盟兄弟乌克兰都成了自己的仇敌。幸运的是,苏联时期的第二大对手中国成了俄罗斯最有力的朋友,给东部边界减少了不少压力,也使得俄罗斯得以把主要精力放在欧洲对付北约和美国,避免了腹背受敌。endprint

(二)经济杠杆,抚顺制逆

为了收到分化的效果,美国对围绕苏联的东欧国家采取了不同的经济政策,主要体现在经济封锁和经济援助两个方面。但封锁还是援助,主要还是看这个国家与苏联的关系或者独立自主的程度,这些都是以遏制苏联的发展为最基本的原则。

1948年苏联和南斯拉夫铁托政权分裂后,美国开始对南斯拉夫进行经济援助。1960年代开始,由于罗马尼亚在对苏联关系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它同西方国家的关系迅速改善。1967年,罗马尼亚不顾苏联的反对,率先与联邦德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后来又陆续承认欧洲共同体、同欧洲共同体签订双边协定,并成了享受欧洲共同体部分优惠待遇的国家。1970年代后,随着东欧各国独立性的增强,美国对东欧的援助随之增大。

东欧的剧变,外在的重要原因就是美国对苏联卫星国的“大棒加胡萝卜”政策奏效了。而对其他对苏联唯命是从的东欧国家,美国及其西方伙伴要么实行经济禁运、科技封锁(如1948年11月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对苏东国家和中国实行了近半个世纪的经济和科技禁运),要么以援助为名,诱使东欧国家改革,最后陷入债台高筑、近乎破产的境地。如到1990年前后,希望改革和走上市場经济道路的波兰、匈牙利和保加利亚欠付美国控制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私人金融机构的各种债务已分别达到480亿美元、210亿美元和110亿美元。苏联自身欠西方的债务也达到了800亿美元。由于债务巨大、还息压力大、外汇消耗大而创汇能力减弱,国内正常的生产秩序受到干扰。1990年,波兰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5%,罗马尼亚下降了21%,保加利亚下降了13%,匈牙利下降了10%,苏联下降了5%,捷克斯洛伐克下降了4%。[7]

俗话说,人穷志短。1991年苏东剧变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苏联阵营几乎一面倒地投向美国和欧盟,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上对西方的依赖加剧。原苏东国家不仅渴盼民主自由,更殷切地希望美国和欧盟能够在经济上大力援助它们渡过难关,特别希望能够减免对西方欠下的巨额债务。最后,美国为首的西方“收下”了原苏东阵营的所有国家和一部分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唯有俄罗斯被挡在了门外。岂止被挡在门外,自兼并乌克兰克里米亚以来,俄罗斯至今还在承受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所施加的各种越来越严厉的经济制裁。若无中国的明帮暗助,俄罗斯到底能撑多久,真的是个问题。对美国来说,俄罗斯即使实现了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愿意当美国的小兄弟也难以获得真正的信任。“大块头”本身就是国际关系中的“原罪”。美国要的是俄罗斯的分裂(对中国也一样)。

(三)拉打中国,难分难合

对美国来说,中国是一个复杂的国家,一直在对手和伙伴之间摇摆不定。美国深知,中国历史上不是一个侵略性的国家,太强或者太弱,对美国都不利。美国关注中国有三个主要的原因:一个是其本身块头很大,无法忽视,需要防范;一个是政治制度与美国截然相反,看着不顺眼,需要改变;一个是俄罗斯的“周边”,需要利用。

基于以上认识,美国对中国实行了边拉边打、时打时拉、拉打结合的交往战略。二战中,美国对中国的抗日战争给予了大量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支持,本来是盟友关系。中共执政后,奉行对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美国自然交恶。朝鲜战争爆发后,两国直接交战,随后成了死敌。但中苏分裂后,美国看到了拉拢中国、围堵苏联的战略机会,于是,对中国的敌意逐渐降低,甚至在中苏珍宝岛冲突后核战一触即发的紧急关头,站到了中国一边,制止了苏联的核冒险。随着基辛格国务卿和尼克松总统的访华与之后中美建交,中美在1975年(这一年越战也结束了)以后成了事实上的战略同盟,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直到198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西边,中国在东边,给苏联的周边造成了巨大的军事压力。

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中国在美国对苏世界大棋局中的战略地位不但大大下降,而且逐渐从美国的棋子变成了棋手、对手。但是,由于俄罗斯的军事能力特别是核打击能力仍然是世界老二,美国仍然把俄罗斯视为主要对手。美国为首的西方在对俄罗斯挥舞经济制裁大棒的时候,没有中国的大力配合,只能是事倍功半。再加上中国是美国和西方的重要市场和利润来源,经济联系十分紧密,美国甚至还希望中国在与西方长期紧密的接触中能够改变自己的制度,接受西方的民主宪政,因此,对中国采取了所谓的“接触与遏制”战略,也就是打拉结合的战略。中国目前采取的战略是:做美国的经济伙伴,做俄罗斯的政治和军事伙伴。说白了,就是脚踏两只船,只要不过分,与谁都不翻脸。这种一心二意、不倒向任何一方的“老好人”战略符合中国人的性格,也最符合中国的利益,虽然美俄各方都不是完全满意,但是,也只能接受。否则,只能将中国推向另一方,对自己更不利。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政府对俄围堵、对华打拉的政策更加明显。

(四)周边传播,重视广播

美国无论是对苏联还是对今天的俄罗斯,在利用政治、经济、军事等外部手段多管齐下围堵的同时,都不会忘了一个更常规、更持久的周边传播手段——媒体“攻心术”。

早在1947年,美国政府就开始利用于1942年成立的“美国之音”电台向被剥夺大量信息接收渠道的苏联人播出新闻节目。1950年7月4日,美国针对东欧又成立了一个自由欧洲电台,使用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等多种语言进行赤裸裸的“攻心”宣传。1953年3月1日,美国政府又创办了一个“自由电台”,专门向苏联各加盟共和国进行宣传。两台均设在离苏东阵营最近的西德,资金主要依靠美国国会划拨。1973年至1976年间,这两家电台重组,组合成“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不仅如此,美国还动用了大量的民营媒体和影视机构,对前苏东地区进行各种形式、各种名义的传播。由于严格的新闻信息封锁和检查制度,前苏东国家的人民处于严重的信息饥渴状态,对来自西方阵营国家的信息和艺术几乎处于来者不拒和主动接受的状态。于是,默多克新闻集团和CNN的新闻报道、华纳公司和维阿康姆的音乐、迪斯尼的动画、好莱坞的电影、《时代》和《读者文摘》乃至《花花公子》杂志等,充斥前苏东国家的周边,无时无刻不在对这些国家的人民发挥着麻醉剂、离散剂的作用。在冷战最激烈的阶段,布设在苏联和东欧地区周边的“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等重要的国际广播媒介覆盖了50%的苏联民众和70%~80%的东欧民众。这些电台被当年的美国总统里根称为“真理的灯塔、自由的象征,是告诉铁幕后面的人们不要放弃希望的工具”[8]。endprint

1990年代以后,特别是前苏东阵营分崩离析之后,美国对后来继承苏联主体的俄罗斯的周边传播有所变化。1991年,鑒于“8·19”政变中在舆论上帮过自己,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签署了向“美国之音”“自由电台”提供不仅可以在俄罗斯境内播出,而且可以广泛使用国内各种广播设施的第93号总统令。这项对自由电台的优惠令于2002年4月被上台不久的普京总统取消。2014年3月,“美国之音”被彻底逐出俄罗斯。目前,作为冷战的产物,美国对俄罗斯周边的电台广播已经不成气候,但是,无所不有、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互联网传播的内容和效果比之当年的“美国之音”和“自由电台”,不知要高过多少倍。

三、美国周边传播活动的启示

美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政治大国、经济大国、科技大国和军事大国,也是无可争议的传播强国。通过上述针对美国自身和针对主要对手的周边传播活动的简析,可以清楚地看出美国十分重视周边传播活动。虽然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周边传播理论,但是,其半个多世纪丰富的周边传播活动的实践,不但给周边传播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案例,而且也给正在崛起的中国,特别是目前如火如荼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成功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必须重视自身的周边传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论是一个物体,还是一个人,抑或是一个组织、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周边,也都是他者周边的一部分,换言之,都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而环境有内部和外部之分;外部环境又有远近之分。物体之间、人与人之间,最先传递或得到的信息往往是离自己最近的物体或人,受自己影响或者影响自己最大、最直接的也往往是离自己最近的物体或人。国与国之间的传播亦然。正因此,强大如美国,仍然不敢轻视自身周边的传播活动。无论是对敌对的古巴、委内瑞拉,还是对亲近自己的加拿大,抑或是对自己不即不离、不冷不热的拉丁美洲其他国家,美国首先都视之为自己的周边和后院。既是自己的周边国家,那就要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把自己的观念、意志和喜好明确无误地告诉它们。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顺之者如加拿大,在国际事务上,基本上唯美国马首是瞻,因此,双方不但是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反恐战争的伙伴。逆之者如古巴、委内瑞拉,因为追求独立自主,所以付出了几十年被美国经济制裁和政治孤立的代价。巴拿马总统诺列加对美国稍有不恭,便被美国大兵抓捕且判了重刑,直至死于狱中。拉丁美洲的大多数国家虽然对美国不满,但大多是敢怒不敢言。有鉴于此,中国也必须重视自己的周边传播,对周边的国家进行逐一分析和排队,认清敌友伴,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和传播策略。

(二)周边传播必须紧密围绕自己的利害所在

放眼全球,美国的“利”之所在除了自身所在的南北美洲,主要是欧洲地区、亚太地区和中东地区;“害”之所在主要是俄罗斯、中国以及次要一点的伊朗、朝鲜、叙利亚。美国的周边传播活动基本上也是围绕上述利害地区,特别是俄罗斯和中国这两个对手展开。中国的“利”“害”比美国的复杂,可以分政治(军事)和经济两个方面,还有大小、远近和隐显的不同。总的来说,中国的周边“利”“害”夹杂,不好一刀切。但是,不管怎样,都必须搞清楚利害所在,而不能像以往那样动辄搞什么全球传播和低效的国际传播。对于一些“大害”“久害”“急害”,必须旗帜鲜明、意志坚决地尽早除之。

(三)周边传播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美国的周边传播无论是何种内容、何种手段,都有明确的目标。比如,美国主导成立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是要帮助或援助听话的国家,对那些意识形态对立的、独立自主倾向严重的国家则分文不给或者附加严苛的条件;美国主导的巴黎统筹委员会,主要目标就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高端的材料、武器和科技禁运;美国成立的“马蒂电台”“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等,目标就是传递西方的价值观,搞乱对象国家的神智民心,挑是生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世界没有纯粹的艺术,也没有纯粹的新闻媒体。中国对自身的周边传播和对利害所在地区的周边传播,也应当有自己的传播诉求和可行性目标。那种漫无边际、漫无目标的漫灌式传播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四)立体的周边传播胜过单一的周边传播

任何物体、任何行动、任何组织都携带着信息。美国的周边传播并不仅仅依靠单一的媒介传播,而是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甚至科技内容与手段密切协同、立体运作的。即便是媒介传播,美国也是官办与民营结合、国内与国际结合、本国与当地结合、纸媒与电子媒介结合,协同运作,互动增效。这是周边传播与一般传播概念的不同之处。传统的传播概念一般是指媒介传播、信息传播,而周边传播不仅包含媒介传播、信息传播,还包括政治传播、经济传播、文化传播、科技传播甚至军事传播等多种内容,是一种多维的、立体的、协同的、互动的系统传播。也就是说,中国必须学会利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军事,当然还有媒介等各种内容与手段,传递中国的信息、中国的理念、中国的价值观和中国的利益诉求,画出战略底线、利害红线,实现中国的最大利益和持久利益。

参考文献:

[1]陆地,许可璞,陈思.周边传播的概念和特性——周边传播理论研究系列之一[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

[2]希拉里:南海是美国国家利益所在[EB/OL].http://junshi.xilu.com/2010/1101/news_343_118414.html.

[3]美高官称南海是最高利益中国:没有军舰横行自由[EB/OL].http://://hews.qq.com/a/20160714/047038.htm.

[4]泛美危机与争取进步联盟的形成[EB/OL].http://www.3edu.net/lw/sjs/lw_99112.html.

[5]干涉拉美国家内政,美国有哪些手段[N].新华每日电讯,2017-08-03.

[6]沈志华,等.冷战时期美国重大外交政策案例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146.

[7](德国)外交[J].1991(4).

[8]毕波.美国之音透视[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1:51.

(陆地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高菲为北京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

编校:赵 亮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国启示
NHL联盟制度安排对我国职业体育改革的启示
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的哥特元素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