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性结构解读及DP问题的相关评述

2017-11-10 07:28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9期
关键词:数词量词代词

连 根

(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387)

名词性结构解读及DP问题的相关评述

连 根

(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387)

传统汉语语法学一般认为名词性结构由名词及限定词两类成分构成。甚至在生成语法框架下,过去也有学者这样认为。然而,Abney(1987)“限定词短语假定”(DP Hypothesis)的提出,为汉语学界对传统的名词性成分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以往将名词性成分作简单的名词短语NP(Noun Phrase)的投射可以在限定词短语DP(Determiner Phrase)辖域内得到更合理的解释。

名词性结构;名词短语;DP分析

一、《名词性结构》解读

名词性结构可分为四个大类:名词、量词、数词、限定词。这四个大类的词都可以形成自己的短语。限定词短语位于最高的层级,而名词短语则位于最低的层级。限定词短语指有指称的名词性结构,非指称名词性结构即指没有限定词的名词性结构。如果是有定名词性结构的限定词都不可以是“空”的。专有名词、普通名词作为N,经中心语移位,在限定词的位置变为有定的名词性结构。

按照传统句法分析(邓思颖,2010),名词基本分为物质名词、普通名词、不可数名词、可数名词、集合名词、专有名词、抽象名词、时间名词和处所名词等。按照名词分类,量词在意义上表计算单位,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名量词;一类是动量词。名量词包括如“个、本、张、对、双、群、斤、尺、米、些、点儿”等。动量词包括如“下、次、回、刀”等。数词主要表示项目,可以分为两大类:基数词和序数词。限定词即指传统句法上代词。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名词、量词、数词,限定词则属于名词性词类。

对于“名词短语”一词,不同文献中有不同的解释。严格来讲名词短语应该定义为由名词作为中心语所形成的短语,也就是一个“光杆名词”,没有其他修饰成分。为了避免歧义,只有由名词中心语所形成的短语才称为“名词短语”,其他包含数量词或限定词的结构则称为“名词性结构”。汉语的限定词、数词、量词和名词可以组成一个名词性结构,并且该结构内部有一定的词序或层级性。数词一般与量词先要结合,之后跟名词组合,而出现在数词和量词之前的是限定词,进而构成“限定词+数词+量词+名词”的词序。

在生成语法框架下限定词短语假说为传统汉语言的名词性成分的研究进行了新的尝试,以往将名词性成分作简单地名词短语NP(Noun Phrase)的投射可以在限定词短语DP(Determiner Phrase)辖域内得到更合理的解释。最早对限定词短语的研究的学者Abney(1987)一文中以下面的例句作为切入点进行探讨:(1a)是一个句子,(1b)是一个名词性短语,(1c)是一个动名结构。从分布上看,动名结构可以解释为名词性结构,二者都可以充当主语和宾语。

二、近五年相关研究概述

随着限定词短语中心论的提出,名词性短语的讨论在研究学界也随之展开。从功能性的角度讲,有学者认为D主要用于约束NP,使其成为论元(argument),也就是说,名词性短语只有投射DP之后才可以充当论元。从指称的角度讲,DP中心语的D(洪爽,2014)在于使得NP在上下文中建立指称关系(reference),也就是,DP有指(referential),NP无指(non-referential)。也就是说,判断DP还是NP的主要取决于指称关系的有无。经过对精选句子的分析,洪爽指出只有人称代词和[“这/那”(+量词)+名词]两类名词性成分可以用代词来回指,其他的格式都不可以。既然人称代词和“这/那”都可以在中心语D位置出现,说明人称代词和“这/那”都可以看作是词汇性的D,这是限定词短语DP的标记形式。就名词性的研究方法,目前生成语法关于名词性结构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三种:NP分析,DP分析和QP分析。其中NP分析是最传统的分析方法,它将名词看成是以名词为中心的短语,如(1)Abney(1980)主张用“DP分析”,把名词短语看作以限定词为中心成分的限定词短语,如(2)。当名词短语中有数词时,李雪莹(2013)通过QP分析认为名词短语的中心结构是由数词短语投射的,如(3)。

通过比较,NP分析仅限于解释(1)类名词性短语,即由限定词和名词构成的名词性短语。在图(1)XP相当于D限定词,N即指名词。而用DP分析法则实现了对“光杆名词”和“指称代词+名词”这两类名词短语结构性层次划分。选择以短语中的限定词作为中心词进行投射则可以丰富名词性短语的内涵。由此与NP分析相比,名词性短语可以试图在DP得到进一步完善。同样地,在英语中代词和量词都能做限定词。在名词性短语中若有量词,则DP假设还要进一步扩充。但是对于数量词+名词的结构的划分,则是通过对DP假说的前进行修改实现的。例如:这三个学生李雪莹(2013)认为DP分析法运用于汉语存在问题。“人称代词+名词”在英汉语中这类结构并不具有普遍的对应关系。 英语中的这类结构要么表示领属关系(如our students),要么表示同位关系(如we students)。但这类结构在汉语中则表示双重关系(如“我们学生”既可以理解为“我们的学生”表领属关系,又可以理解为“我们学生”表同位关系)。“的”字结构也存在歧义。汉语的“的”字功能是双重性的。既可以做标记词,相当于英语中that也可以充当格标记,相当于英语中的“s”。刘丽华(2013)在DP修正之后提出否定辖域内的名词性成分具有有定性的解读特征,并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认为否定句中的名词性成分必须获得有定性的解读。重点讨论了无定名词性成分出现在否定辖域内的条件,无定名词性成分必须获得焦点特征,可以通过对比,加焦点重音等语法手段来实现。在句法操作上,值得注意的是,刘丽华指出否定辖域内的名词性成分可以投射为FocP或通过移位获得特征。张慧(2011)对汉语的“光杆名词”和“数量名”短语作为考察,认为二者都具有定制性解读,并从句法语义的角度进行论述。

三、总结

“限定词短语假定”(DP Hypothesis)的提出,为汉语学界对传统的名词性成分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DP/NumP模型中名词短语DP主要建立在指称基础上的,而可用于表示数量的意义的则是以名词为中心成分的NP。DP分析解决了“数词+量词+名词”因语义不同引起的不同分布。若“数词+量词+名词”作数量意义讲时,它的分布不受限制;若专门作指称性解释时,它不能占据主语或话题(topic)的位置。这是由于在DP分析中,以空位(empty)D为中心成分的“数词+量词+名词”词序中必须被严格管辖。其次,DP/NumP模型中的DP分析了区分汉语的名词短语的确指性和非确指性。第三,用DP分析,代词和专有名词在名词短语中都可以获得有定意义。 但DP分析法在汉语研究中的问题依然存在,期待未来在更多实践中日臻完善。

[1]Abney,s.The English Noun Phrase and its sentential aspect[D].Ph.D.Dissertation,MIT,1987.

[2]Chierchina,G.Reference to kinds across languages[J].Natural Language Semantics,1998.

[3]邓思颖.形式汉语句法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4]洪爽.限定词短语理论与汉语名词性成分的解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

[5]何元建.汉语中的零限定词[J].语言研究,2000(40).

[6]Longobardi.G.Reference and proper names[J].linguistic Inquery,1994.

[7]刘丽华.现代汉语否定辖域内的名词性成分名词性成分的句法语义研究[D].南京:江苏师范大学,2013.

[8]Li,Y.-H.Audrey.Argument Determiner Phrases and number of phrases[J].linguistic Inquery,1998.

[9]李雪莹.汉语名词短语结构和DP分析法的研究[J].安徽文学月刊,2013(8).

[10]张慧.现代汉语“光杆名词”及“数量名”短语的定制性考察[D].北京:北京大学,2011.

H13

A

猜你喜欢
数词量词代词
代词(一)
代词(二)
集合、充要条件、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量词大集合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量词歌
对联中数词的艺术运用(下)
对联中数词的艺术运用(上)
英语数词顺口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