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合唱作品《再回首》

2017-11-10 07:28高琳然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9期
关键词:三连音合唱团声部

高琳然

(中北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0)

浅析合唱作品《再回首》

高琳然

(中北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0)

作曲家金巍是中国广播艺术团国家一级作曲,长期从事交响音乐、轻音乐和合唱作品的创编,其中大量融汇了古典、流行、民族及器乐化的合唱作品,深受广大专业人士和合唱团的喜爱。本人将金巍老师改编的合唱作品《再回首》以曲式结构分析角度出发结合合唱排练实践,试论其演唱的技巧及情感表达,望通过笔者的浅论能为初学者在演绎此作品时提供实践前的预案设计参考。

曲式分析;情感表达

20世纪初,合唱作为外来音乐形式逐渐为国人所接受,至今只有近百年的历史,凭借其独有的魅力和其自身普及性强、参与面较广等特点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与喜爱。2005年经作曲家金巍老师改编的合唱作品《再回首》,当时因其优美的曲调、独特的音乐风格,作品示人后一时间得到各大高校及社会合唱团体的争相青睐。因此,本人通过对合唱作品《再回首》的演唱技巧及情感把握进行研究分析,为钟爱此作品的初学者和社会业余爱好人士在作品排练过程中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一、作品简介

原作品是由香港作曲家卢冠廷写给苏芮的粤语歌曲《留着爱》后苏芮改编国语版更名为《再回首》。70、80年代香港音乐风靡世界,但经收集资料证实,80年代上海有众多音乐家前去香港,由此可见,上海音乐与香港音乐之间的存在着相承的关系。那个年代老上海音乐旋律偏于浪漫、随意、轻松、倾诉型强,还被称为是“靡靡之音”。1991年作为单曲经姜育恒在春晚翻唱后在内地得到广泛传播,直至流遍整个大街小巷。歌唱者姜育恒在当时星途一直暗淡,演唱风格多忧郁伤感,在内地演唱再回首时刚好又属失意期,因与女友相爱遭家人反对而分手,且女孩不幸离开人世,所以我们所听到的这首歌正恰是他当时最真的情感流露。作品后由作曲家金巍改编为合唱形式,金巍老师的创作手法新颖、简练,音乐形象鲜明,和声效果丰满,注重抒情性与色彩性的结合,始终把“好听”“耐听”作为自己艺术上追求的目标,因此这首作品在加入了丰富和声及旋律织体的情况下仍可清晰听出姜育恒演唱时的“如倾如诉”“娓娓道来”之情。

二、作品曲式分析

作品为二部曲式及其变化发展结构。

引子部分(1-4)小节,以歌曲部分为素材,由从低至高连续三连音停在属功能上为歌曲的进入做准备。A段5到28小节,由a、 a1,b 、c 两部分组成,各部位乐段结构。旋律节奏用切分和三连音贯穿整首作品,律动型很强,可真实感受到港台音乐旋律的浪漫、随性。在演唱此抒情性作品时要求男生声音刚柔相济,而女生则需要表现委婉优雅、细腻抒情的音色特征。

第一部分从声部层次上看(5-8)小节,“再回首,云遮断归途”,由男高和男低声部同时八度属、主音交替进行主旋律,从演唱方面要求起音用舒起方式将音乐缓缓带入,随后声音刚中带柔进行演唱,陈述语气,奠定全曲怀旧基调。(9-12)小节“今不会再有难舍的旧梦”,男生两声部依旧八度演唱,钢琴伴奏为下属功能演奏,利用完全和谐音程使得音乐立体,不单调,符合作品娓娓道来的风格表达。(13-16)小节“再回首,背影已远走”,由女高女中同音进行演唱表达无奈、深沉之感,男高、男低为主音和弦做旋律律动补充,钢琴伴奏以浪式线条为主配合音乐色彩发生变化,(17-20)小节“留下你的祝福,寒夜温暖我”,女声声部运用和声分解和弦音进行演唱与之前同度音形成对此,表现内心的情感变化,符合人在诉说时的正常心理波动。

第二部分,(21-22)小节“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从情绪方面看是一个情感宣泄点,运用空拍节奏表现主人公情到深处却无能无力所发出的无奈感叹,演唱要求声短气不断,感受腰腹肌的控制和弹跳,放松喉咙,感觉气流对声带的冲击,准确地刻画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变化。从声部层次上看女高为主旋律其余三声部为和声声部,四声部同时由弱到强运用同音反复演唱,强调其宣叙性。

此处女高担任主旋律,其他三声部均为女高声部音色的丰富和补充,其要求音色和发声状态和女高完全保持一致,但音量上适当小于主旋律声部,避免声音盖过女高主旋律。尤其注意男高声部的音色修饰,如用带假声的方法使其在音色上与女生保持一致。(23-24)小节处运用上行二度级进行,23小节最后一拍跳进至一个长音,突出强力度最后力度变弱为后面做铺垫。声音由强到弱,情感尽可能表现激动到再次无奈之感。钢琴伴奏不再是柱式三连音和弦反复进行突出主旋律,而是利用空拍接三连音切分为A部结束段的进入做了准备。(25-28)小节“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女高女中同音演唱,男高男低为长音作旋律补充,表达内心深处的呐喊,可要求女生音色表现温柔多情,男生声部音色向女生靠拢,音量保持虚无缥缈。27小节四声部同时演唱二级到一级变格终止,结束A段钢琴伴奏以柱式三连音平稳进行为A1段做准备。A1为A的变化发展,52小节处作品由G大调变为降A大调,此处可作为是内心最后的倾诉,感叹“再回首已然成往事”的无奈。内心情感逐步软化,音乐进入更细腻的情感境界,音量、速度整体都可较前变弱变缓。(61-64)小节“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只有那无尽的长路伴着我。”由男低SOLO演唱,暗示低沉失落之情,(65-70)最后以“啊”呐喊惆怅、节奏渐慢中结束全曲。

三、关于作品的情感表达

大众认为,流行音乐作品大多歌曲结构简单、演唱风格随意,不需要太深刻的情感表达,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有偏差的。每一首音乐作品从创作到诞生都饱含了作词作曲家的心血和丰富的情感,演唱者都需要在先深刻解读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读懂词曲作家的创作意图,再对作品进行演绎,这与音乐作品类型无关。《再回首》作为一首由流行音乐改编成的合唱作品,作品风格整体沉重而深情,这就需要合唱指挥和合唱团员都必须在演绎前对这首作品的内涵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挖掘,如若随意演唱,只顾声音演唱技巧而不顾感情发挥,只会对作品的本质内涵造成破坏。只有在充分理解其思想感情,读懂歌曲内涵,在演唱时才会真情流露,先要感动自己,才能够感染听众,把听众带入到歌曲的意境中去。

很多合唱团在排练甚至演唱作品时指挥只顾合唱团员声音的位置与技巧,这样演唱出来的作品就像背歌词一般干涩无味,不带有一丝感情色彩,歌声虽然洪亮,但却不会吸引和感染听众,等于是失败的合唱作品。就像《再回首》这首作品一开始由香港歌手苏芮演唱,但却没有走红,原因只是因为苏芮高亢嘹亮的嗓音和这首作品平静微黄的质感冲突,直到姜育恒低沉带有磁性的嗓音唱出了这首作品最深层的底蕴,红遍了大江南北,打动了每一位听众的心。因此,演唱《再回首》时,首先要从歌曲的内容出发,结合作词作曲家以及歌手对作品的感悟与理解,对声乐作品含义进行层层剖析,从而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意义,以此达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演唱境界。

近年来,虽然合唱日益成为了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但是专业的合唱团、优秀的合唱作曲家、经典的本土合唱作品还是少之又少,金巍老师致力于合唱作品的创编,大量融汇了古典、流行、民族及器乐化的合唱作品,为我国的合唱发展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再回首》作为流行音乐中的经典作品,通过金巍老师的改编更加丰富了作品的演绎形式与艺术价值,深受广大专业、业余合唱团的喜爱与追捧。笔者希望通过以上对《再回首》流行音乐合唱作品的简单分析与论述,可以对业余爱好者和初学者提供参考。

[1]周颖.改进合唱指挥教学策略之我见[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

[2]徐鹏.合唱指挥教学与声乐学习[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3]费雪南.论流行声乐演唱中情感把握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3.

[4]高攀攀.浅谈流行音乐演唱中的情感处理[J].大众文艺,2013.

[5]刘冬寒.浅谈流行演唱中的情感表现[J].民族音乐,2012.

[6]周皓.从未停滞的音乐之路.访金巍[J].音乐周报,2011.

J616

A

高琳然(1994-),女,山西省晋中市,汉,硕士,研究方向:音乐表演合唱指挥方向。

猜你喜欢
三连音合唱团声部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多声部视唱训练
青蛙合唱团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难忘的合唱团
钢琴曲《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演奏分析
论“三连音”节奏型在朱良镇艺术歌曲创作中的运用特点*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论桑弗(SHUFFLE)节奏的训练
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中进行识谱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