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地图的分类以及在“互联网+”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17-11-11 12:27安萍
科技视界 2017年16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教育

安萍

【摘 要】知识地图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知识管理技术和方法,最早被应用在企业中,随着其影响和作用的不断扩大,很多领域也将其借鉴,其中“互联网+”教育中知识地图应用得最多。本文梳理了知识地图的内涵、呈现方式以及其在互联网+”教育中的应用,分析了应用形式以及对教育理念和教育形态方面的影响和改革。

【关键词】知识地图;“互联网+”教育

1 知識地图内涵

1984年Holley和Dansereau首次提出了知识地图(Knowledge Map)的概念。他们认为知识地图是一种以可视化方式展现的显性化、结构化的知识关系网络,具 有知识管理、学习导航和学习评估等功能。近年来,随着对知识地图理解、应用的不断深入,知识地图的内涵不仅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认可,还有了一些外延的内容,2015年7月4日,继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鼓励教育机构利用互联网为基础和平台探索教育新模式之后,依托网络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越来越多。网络变成知识地图应用的舞台,有了知识地图的理念,人们可以更好的进行知识建构,意义学习,创新创造。

知识地图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直观性。它去除了文字的冗余,采用图形结构提炼最核心的内容进行展示,使人一看就懂,提高了读取的效率;

(2)逻辑性。它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规律、运动轨迹和趋势,尤其善于将多个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展现出来;

(3)创造性。它为人工智能技术做了铺垫,学习诊断和专家系统透过对知识地图中概念与权重的分析辨识、预测学习者的学习状态,进而提出修改和评价意见。

2 知识地图的呈现方式

知识地图的表现形式我们很早其实就接触到,地理中经常用到的资源分配图,思维导图、概念图,以及系统、算法流程图、导航网页等,都是属于知识地图的范畴。只是人们近年来才发现其中的共同点,都是围绕知识进行的图形化展示,知识地图的提法才又被人们关注。

知识地图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按照展现结构形式,第二种是按照功能和应用领域。具体如下图所示:

知识地图的分类方式很多,Guarino的观点则是主张从详细程度和领域依赖程度这两个维度对知识地图进行划分。在具体应用中,人们通常依赖知识地图的概念主题和形式化程度对知识地图进行划分。

按照展现结构形式划分的知识地图有信息资源分布图,概念型知识地图、流程型知识地图和网页型知识地图四大类。其中,信息资源分布图主要是依托地图形式展现的,往往用在某个地区和区域的资源分布效果图,使人有强烈的对比感,比表格描述更生动、直观;概念型知识地图是针对某一概念或者命题延伸出的,流程图,表达由起点到终点的事务发展过程和操作过程,在完成某个任务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步骤,初学者仅可以在适时求助就能自己按照流程图学习,流程型知识地图是完成一项任务所必须的过程的描述,一般用在编程语言的学习中,表示一定的算法过程;网页型知识地图主要应用在网页开发中,给浏览者提供更快捷的阅读和查找体验,往往有一个较为清晰、明确的网页导航栏,人们根据导航的内容选择需要的内容进行浏览。

按照功能和应用领域划分的知识地图更侧重于知识地图的应用场景和行业。

但是,随着专业的细分和社会对不同类型工作的精益化程度,这三种类型的知识地图被应用到了各行各业,可以说是互相渗透,互补发展的,目的是为了给人们提供更好的观察和学习的效果。

3 知识地图在“互联网+”教育中的应用综述

知识地图作为知识管理实现的重要手段。一些学者也将其应用到了教育教学中,其功用主要体现在知识的管理和知识的共享。

知识的管理主要是应用数据库技术、检索技术等实现知识的有效集合和分类,知识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经验的结合,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求知识是分类的,就像我们的学科一样,不同学科有各自的知识体系,这对学习者后续的学习能提供高效、快捷的便利,也利于后者的改进和补充。

知识的共享是在知识管理到达一定基础之上而产生的。现代教育和社会制度要求知识更应该具有共享性和创造性。“教育的公平性”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减少区域教育资源差距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知识共享,网络通讯的飞速发展使得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四通八达,另外,当今流行的大数据技术在于挖掘人们未发现的隐形知识和关联,知识的共生和创造,各类知识汇聚在一起实现对个人知识的建构、协作知识建构和社会认知知识建构。

我们对知识地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类,主要有基本应用和高级应用两方面。

(1)基本应用:知识获取和知识检索

知识获取:通过对一些大数据的获取、分析和挖掘,脱离人的主观经验判断,产生具有关联关系和语义意义上的挖掘结果。在软件工程课上, 知识地图能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获取软件需求信息。

知识检索:知识检索是知识管理的基本内容,知识地图使得基于关键词的检索上升到语义检索的高度。它有两种应用模型:信息检索应用模型和查找知识应用模型。信息检索应用模型主要是帮助用户找到所需要的网页或者其他知识地图;查找知识应用模型主要是以人为导向,采用多种评估标准将影响某一结果的因素进行挖掘,并找到所需的知识和知识源。教学中,搭建课程或专业知识库,学习者可以自主进行知识检索和学习,从教学模式上形成了以人为本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型。

(2)高级应用:学习诊断、专家系统

学习诊断:学习诊断是对学习者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整个监控和调节。通过对知识地图中概念和权重的分析,识别学习者的前期知识储备情况和状态,监测课程中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并根据结果反馈给学习者,并给出修正意见和建议,实现以个性化学习辅导为手段的知识建构。endprint

专家系统:专家系统是一个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其含有大量的某个领域的专家水平知识和经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某个问题进行定义、推理和判断,并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解决一些复杂问题,换而言之,专家系统内配置的知识地图就像一个人类专家的大脑。

4 知识地图在“互联网+”教育中的应用评价

教育教学中,学者们不断改进、突破的一些教学技术、方法和理念主要集中在教学活动和教学模式上。所以,从这两个方面阐述下知识地图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贡献:

(1)知识地图实现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建构活动

在“互联网+”理念和技术的支持下,众多的在线学习平台(MOOC、微课、电子书包、资源库等)的教学资源有效实现共享。这个共享不仅是针对众多学习者而言,也针对知识体系而言,每个知识节点就像大脑中的神经细胞,通过神经递质建立联结,从点到面的突破。学习者借助丰富、海量的资源,多样的活动开展意义建构。借助设计丰富的自主性和协作性的教学活动,能够实现概念学习、实践学习、问题解决学习、讨论学习以及创造学习等多种维度的学习。

(2)知识地图在教学模式方面的贡献

教育4.0的提出对教育目标、教学资源和教学组织形式做了更新的定义和要求,其中,教学组织形式要求从他组织向自组织转变,即权威组织和学习社群充分结合,学习者需要拥有极强的学习能力以适應知识与技术的更新速度。因此,那些能给学习者带来清晰、快捷的知识体系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系统就很受青睐。比如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王立峰的《知识管理视角下个人学习环境(PLE)构建研究》,再如华中师范大学的黄涛等人的《知识地图模型及其在教学资源导航中应用研究》都不约而同的关注如何协助学习者更好、更快的自学,或者选学。这其中,知识地图的研究是他们的核心工作和学习组织形式的根基。

5 思考

“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决定了学习是个人、自主知识建构的过程。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最大改变并不是提高教学方法,而是改变了教育目标和范式,它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新时代的学习观和知识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的学习可能是自己的学习,未来的学校可能是一个人的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将会是未来教育的方向。知识地图不仅会更广泛的应用到个人知识建构的过程中,还会渗透到知识创造和社会认知网络的构建中去。

【参考文献】

[1]陈强,周如旗,李晓霞.基于知识地图的知识管理应用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26).

[2]李亮.知识地图——知识管理的有效工具[J].理论与探索,2005(28).

[3]吴才唤.知识地图研究进展:从显性知识地图到隐性知识地图[J].图书情报知识,2012(6).

[4]高燕,秦志刚.基于知识地图实现动态学习流建模[J].网络教育,2010(1).

[5]刘濯源.教育4.0时代,教育技术的新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

[6]黄涛,杨华利.知识地图模型及其在教学资源导航中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7).

[7]王立峰.知识管理视角下个人学习环境(PLE)构建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2-6.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