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新时代的黄钟大吕

2017-11-13 13:07黄中骏
长江文艺评论 2017年6期
关键词:音调旋律时代

◎ 黄中骏

谱写新时代的黄钟大吕

◎ 黄中骏

中共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指出:“这个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既阐明了新的时代主题,更指明了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方向,也为新时代文艺工作增添了鲜活的时代内容,激励着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担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积极投身讴歌时代的文艺创作之中。音乐工作者新时代的使命和责任,就是围绕时代主题,谱写新时代的黄钟大吕之作,为新时代增光添彩。

新时代的黄钟大吕之作,是对新时代主题的回响。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在音乐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人类思想迸发出的火花,是人们心灵的家园。音乐作为直接呼唤、激发情感与意志的表现性、表情性艺术表现形式,承担着传达与交流社会成员情感体验的职能。音乐艺术具有的这些特征和作用,使音乐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性、社会性本质。“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歌”,就是对音乐所具有的这种本质的诠释。只有那些反映时代特征、时代精神、时代风貌、时代审美要求的音乐艺术作品,才能随着历史代代相传。新时代的音乐工作者唯有以时代之子、人民代言人的高度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和艺术道路,始终与时代同行,把握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体验人民前进的准确信号,发现时代变革的风气之先,才能真正体现音乐艺术的时代性特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社会生活为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题材内容,社会生活中蕴含着生动的、充满活力的、新的音乐艺术形式。因此,当代音乐工作者应紧紧围绕新时代所要实现的奋斗目标,以迅捷的敏锐性,以新的立场、新的视角,新的层面去审视、观照新时代社会生活,体验新时代人的思想感情,不断加强对时代精神、风骨、神韵的反映、提炼和升华,在现实题材的音乐作品创作中,大力塑造能体现新时代精神风貌的崭新艺术形象,创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精品力作。

创作新时代的黄钟大吕之作,要求音乐工作者具有正确的世界观、艺术观,要摆脱历史的局限和现实的束缚,跳出个人际遇的小格局,站在更高的基点,以更宽阔的视野审视和分析现实,分析辨别新事物、新动态,抓住本质、把握主流、预见未来。要有肩负起反映时代面貌、引领时代风气的重要职责,以高超的艺术功力创作反映时代生活、体现时代精神的伟大作品。

新时代的黄钟大吕之作,是对新时代精神的高扬。虽然音乐所用的物质材料结构(声波振动)具有非语义性特点和抽象性特征,但音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既表现了社会成员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又显示了社会成员精神上的追求和愿望、意志和憧憬。音乐中的意志表现形式,起着组织与协调社会成员意志行为的作用;音乐中的情感表现形式,承担着传达与交流社会成员情感体验的职能。这使得咏时代情怀,歌人民心声,成为音乐工作者们责无旁贷的光荣使命。新时代的音乐工作者,要站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上,畅抒党和人民的壮丽事业,无愧于前人后辈的历史豪情;要在与党和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共同奋斗中,高扬继往开来、勠力同心、开拓创新、奋发图强的时代激情;要在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历史性巨变中,讴歌新时代前进的领航者——中国共产党,讴歌新时代成就的创造者——新时代的人民,讴歌为实现新时代各阶段的目标而奋斗、奉献的楷模——新时代的英雄,抒发新时代人们爱党、爱国、爱家乡、爱岗敬业、改革创新、奋发向上……的人间真情。要在新时代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在传承和高扬民族的共同追求、集体意志、群体情感之中,展示新时代黄钟大吕创作者的艺术才华和艺术个性。

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个体性特征,尤其是在多样化的文化环境中,艺术家的个性更容易得以张显。但是,高扬新时代精神的黄钟大吕之作,毕竟要注重反映时代主题,凝聚社会群体的意志,激发社会群体的激情,引发社会群体的共鸣,所以,其创作者应得当地把握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努力将个体体验融入到群体意识之中。这种融入,一是表现为对群体性的题材进行个体性的表达。这要求作品的创作者实现“自我”与“大我”的结合,实现对社会现象观照的提炼,实现对时代群体精神的感悟,实现“个体性”体验向“群体性”抒发的升华。二是表现为对群体性的意志进行个体性的体验。这要求作品的创作者下功夫将对群体性意志的深切体验,转化为个体性的艺术表现语言——即作品所表现的意志是群体性的,而作品艺术表达的方式又是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三是表现为对群体性的情感进行个体性的展现。这要求作品的创作者深切体验时代的、社会的、主流的情感脉搏,首先自己被这种情感所感动,并将深切体验和感动化为富有个性特点的艺术表现语言,做到为新时代、为人民真情放歌。

新时代的黄钟大吕之作,应与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合拍”。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前进而日新月异,各个时代的文艺样式、文艺内容的发展变化,都反映出不同时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审美期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将极大地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和审美素养,人民群众将不断提出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因此,新时代的黄钟大吕之作,理当适应新形势、新需求,使音乐作品在审美领域、审美标准、审美品格、审美形式上不断有新的提高、新的突破,在音乐艺术样态、艺术呈现和艺术表达上创新发展。使音乐作品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激励、力量鼓舞、价值引领,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为使新时代的黄钟大吕之作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合拍”,其作品创作者在当前尤应注重解决为音调旋律赋予当代气质的问题。鉴于人们对音乐作品的感知,首先来自作品的音调旋律。所以,所谓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合拍”,最基本的就是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需求,为音乐作品的音调旋律赋予当代气质。旋律、节奏、和声,被称为音乐表现语言的三大要素,音调旋律是音乐内容、风格、体裁的主要体现者。在音调旋律中,每个音符在横向连接的起伏中,都隐含着严谨的组织关系和深刻的表现意义,其中高、低、升、降各不相同的音与音之间的排列关系与固有倾向,以及不同音区之间音频振动的音响差异,都不同程度地暗示着音调旋律在发展中的情感趋向。音调旋律中蕴藏着丰厚的内涵,诉说着音乐的主题,音调旋律作为人们感情的符号影响着人们。因此,音乐作品的创作者无一不把音调旋律的新、美,作为艺术追求的至境。这种对音调旋律当代气质的追求主要表现在:追求作品音调旋律的起伏、流畅和在华美基础上的变异;追求作品节奏的明快、错落及在强烈律动中的切换;追求作品调式、调性的变换更为自由、随意;追求作品各声部的互衬、相映、多彩;追求作品音响形式的全新组合;追求作品创作与现代科技、现代传媒的紧密结合;追求在作品创作中写出个体体验心境中的群体性情怀、意韵、感悟。

湖北省文联

猜你喜欢
音调旋律时代
Jay—A Revolutionary Musician
给你的信
听力障碍幼儿音调异常矫治的实施建议
音调语言让人更有乐感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7月,盛夏的旋律
大地的旋律
有只小狗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