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新、互动与再创造
——浅谈弹幕文化及其传播现象

2017-11-13 13:07殷昊翔
长江文艺评论 2017年6期
关键词:弹幕文化

◎ 殷昊翔

求新、互动与再创造

——浅谈弹幕文化及其传播现象

◎ 殷昊翔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交流手段,是一个时代社会文化和民族精神风貌的有效表达方式。通过某一时代的典型语言表达方式,如古代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我们可以窥探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经济状况和文化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思潮日趋复杂多元,近些年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更是加剧了这一变化,于是乎,弹幕这一种新兴的网络语言文化形式也应运而生,并在各大网络视频平台大红大紫,呈现出了特有的魅力。本文以弹幕为蓝本,对新时代的网络文化传播现象作简要分析,希望提供有益参考。

一、求新:弹幕文化的兴起、发展和特色

“弹幕”一词最早起源于国外的军事领域,是一个专用的军事术语,英文单词为“BulletHell”。在各类飞行和射击游戏中多指高密集度的炮火射击像幕布一样铺天盖地袭来。弹幕运用于网络指的是通过现代科技,将吐槽、随感或者即时评论性的文字动态地发送到视频页面上,并随着节目的播出以滚动状态出现。它最早出现于当下享誉海内外的日本视频分享网站niconico,该网站创造性地在动画片播放时增加了动态评论的功能,备受日本青少年的欢迎,随后传到中国也大受热捧,如最近火爆的职场巨作《猎场》,知名网络阅读平台ZAKER上有评论称:“其弹幕甚至比正片精彩100倍。”

索绪尔曾说:“言语活动是多方面的、性质复杂的,同时跨着物理、生理和心理等几个领域,它还属于社会的领域和个人的领域”。网络文化不是凭空而来的虚拟形象,现实社会才是它的本体,21世纪如今已是网络的天下,人们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求新和娱乐成了广大网民尤其是年轻群体消费的主流。弹幕这种让内容与评论更加感性和随意的社交方式,其兴起不是空穴来风的,是建立在广大青少年对时尚文化的求异与追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达7.31亿,规模已经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在年龄结构上,我国10-39岁的年轻网民群体占整体网民的73.7%。庞大的人口基数,年轻有活力的群体,为弹幕这类流行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弹幕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正是基于当下社会发展的现状,随社交媒介的演变而演变,记录了网络时代人们的文化心理特征。它们不仅是当下语言文化的一部分,更是社会文化的直接反应。作为一种在数字技术和相对开放的网络空间中所产生的新时代文化现象,它所带来的即时性、恶搞性和交互性,对所有参与者来说都是全新的体验,这对于追求新鲜和时尚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王八看绿豆——对上了眼。从年龄上看,弹幕族的年龄多集中在15-25岁,也就是90后和00后,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从出生起就伴着网络成长,对网络有着深刻认识和强烈依赖,这使得他们更容易接受弹幕这一新兴文化方式,很快地迷恋于此,并热衷于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分享。从内容上看,年轻人最喜欢的弹幕多为喜剧综艺、电视剧、动漫、游戏等相对轻松愉悦的视频,新闻、纪录片等纪实类的节目占比较低。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他们迫切地需要用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向世界证明“我是不同的,我走在时代最前沿”,这使得他们乐于去建立一个个性鲜明、欢快愉悦、时尚潮流的群体乌托邦。在这样的心理驱动下,弹幕这样的虚拟文化社区无疑是他们逃避现实的一个好选择,它为这些从小生活在应试教育环境中的年轻人,提供了超越于日常平淡生活之上的特殊体验,无疑是具有极大的诱惑力。正如在豆瓣里有网友写道的:“国产剧天雷滚滚,看了辣眼睛,但又忍不住想看看到底多雷人,雷人的底线到底在哪里?好想和人一起吐槽这个神剧,那就打开弹幕,一群有猎奇心理的小伙伴正在这疯狂吐槽,弹幕在这里成为一个大戏,比原有剧情精彩百倍的戏中戏”。

有需求就有供给,有市场就有投入,短短几年,各种专业弹幕视频网站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华夏网络圈,如 AcFun、bilibili、MioMio 等,各类综合性视频网站如腾讯、爱奇艺、优酷、乐视等,也纷纷开通了视频弹幕功能。与传统的网络评论方式相比,弹幕无疑是时尚与潮流的风向标,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当然,对于中老年用户而言,他们已经有了固化的观看习惯,会觉得弹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观赏节目的效果,于是很多弹幕网站适时地开通了弹幕的自由开通关闭功能。

二、互动:发言权与存在感的竞争

福柯指出:“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对于社会各阶层而言,为了维护阶层的利益,在社会资源分配中占据主动权,各个阶层都在通过自己的方式行使话语权。在网络时代以前,人类的信息交流是非对称的,只有少部分人拥有社会的话语权,如官僚、学者、作家、明星等,老百姓只能被动地接受固定的话语模式;同时,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人们所需的各类信息很难通过其他渠道获得,想发表意见更是难上加难。互联网为传播者与受众之间提供了多样的互动手段,尤其是弹幕视频出现后,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单向性信息传播模式,让每个网民都由农奴翻身做了主人,能够肆无忌惮地畅所欲言,他们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能够随心所欲地展示自我的风采,大有“我是流氓我怕谁”之势。比起一般的论坛留言区评论,弹幕制作者们将这种出现在画面上的文字镶嵌在动态的影像,使得静态的文字富含了更多的情感和感染力,观众的互动的频率、密度和深度在弹幕里都得到了延伸和强化,以往内容传递和反馈分离的状况也被改变,观众可以随着视频的播放进度,第一时间看到其他人针对同一内容发出的评论,并发表意见和看法,有时当自己看某个情节而产生了某种感觉,却来不及或者无法用合适的词语来表达此刻的感情,就在这时屏幕中缓缓飘过一条足以完美表达你情绪和想法的弹幕,心中情绪被他人精准的表达,观看者会立马产生强烈的共鸣:“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懂我!我怎么没想到!”顿时心情酣畅淋漓。

同时,任何社会关系中的个体都期待获得他人的认可或较高的评价,而实际生活中,个人想在竞争日益激烈化的现实社会中取得他人的认可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韩愈在《送孟东野序》开篇写道:“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并指出:“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这对我们今天理解弹幕文化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现实的相互关系是有启发的。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可,被尊重,被赞赏,这个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的事情在网络世界相对简单得多,这也是很多年轻人沉迷于各类网络游戏和网络社交空间的原因。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看,如果说传统的影视传媒满足了观众获取信息的功能性需求,弹幕视频则提供的体验就是更深一层的体验:在互动中掌控信息。在弹幕这种紧密而频繁的互动中,你可以充分表达自己对节目的不满或赞赏、甚至可以发泄自己对影片所折射的现实世界的意见,比如在看王宝强的最新电影《唐人街密探》,你可以在弹幕中为王宝强鸣不平,也可以借机嘲讽马蓉甚至是发表对当下女性出轨现象的看法,只要你言之有理,你就可以在这里得到赞赏,得到满足。弹幕文化的兴起与繁荣,体现了年轻一代对主流文化的解构与重建。

而对于弹幕深度爱好者来说,看没有弹幕的视频就好比一个人吃没放调味料的菜,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弹幕文化出现之前,大多自己默默看剧,看完也就看完了,最多看看留言区评论,了解一下其他观众对剧的看法,但这些评论大多是对剧的总体评价,和读后感一样,缺乏即时与互动性。而弹幕的出现,给带来了一大群人在电影院一起看剧的感觉,从右往左飘出的一条条评论将视频的观看氛围弄得热热闹闹。不难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现实中的交往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孤单,古人的春日踏青、重阳登高、闲时吟诗作赋、乐时以酒会友等等这些,对现在年轻的上班族和高考族来说都是一种奢望,尤其是对于90后和00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常常会产生孤独感和挫折感,他们迫切地需要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肯定,于是他们试图在弹幕中获得快感和认可,比如他们随意发一个:“前方高能预警,非战斗人员请回避”,后面立马会有一个回复:“现在走,还来得及”,当年轻人看到自己的评论出现在屏幕上并得到及时的回应时,存在感和满足感会油然而生。这又像我们小时候看过很多剧,闲暇时也会找些来重温旧梦,如《西游记》《新白娘子传奇》《葫芦兄弟》之类的,这时打开弹幕发现有许多与大家仿佛年纪的小伙伴一起追忆童年,幸福感可想而知,弹幕“模仿集群观看气氛”的体验就完美地实现了。可以说,弹幕网站为年轻人创造了一个具有共同价值观的虚拟社区,让大家有了彼此分享、交流、尊重和被尊重的空间。

三、再创造:创新与疯狂的双刃剑

虽然弹幕是视频的附属品,但是其对视频具有极强的二次加工能力,时下相当多的弹幕不是简单的吐槽,而是制作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自己对节目的认知、意见通过理性的分析和合理的改造,再以诙谐幽默的方式放在视频中与大家共享,这不但会让观看者发现一些未曾注意的细节和笑点让人忍俊不禁,更可能使原本单薄的剧情变得更有立体感和层次感。弹幕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吐槽方式,更是一个完整的参与平台,发动、鼓励、支撑着大量的充满创新精神的年轻人一起进行二次创作。弹幕族们通过弹幕对剧情进行多角度、多元化的评论、分析和探讨,使影片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增添亮点。现在很多节目剧本可能是一周、一个月甚至一个季度播一集,比如韩剧、美剧和日本动画片,弹幕的即时评论对后续作品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如果成千上万的弹幕族都能在发弹幕时发表些有意义的观点,哪怕只是偶尔的一两条,导演要能对这些信息进行认真梳理、分析,对提高后续节目质量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在日本动画《海贼王》的剧集创作中,编剧就通过弹幕数据的收集和反馈对画风和剧情作过调整。弹幕于网络视频就好比是金圣叹批注的《水济传》,脂现斋批注的《红楼梦》,与原作一样散发着生机和活力。在此基础上,弹幕网站的文化产业生产模式、文化衍生品和潜在的巨大经济、文化价值的创新能力不容小觑,目前国内知名的弹幕网站就有十余家,吸引的年轻客户上亿人,这其中蕴含的商机和创造力,以及所产生的新的内容机制和传播理念,都值得企业和媒体行业去深度发掘,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新时代文化传媒的发展方向。

但是在弹幕文化发展过程中,并不是每个观众都是金圣叹,他们的这种随性的再创造合不合理是值得去商榷的。在观看视频时,弹幕功能可谓一把双刃剑,虽然新奇并在很大程度上増强了大家的话语权,但有时会充斥着很多不良信息。很多人观看弹幕视频是为了给自己减压放松,但是在缺乏监督监管的环境下随意宣泄压力,很容易导致发表言论缺乏深思熟虑,例如对他人进行谩骂以及无意义的口水战、刷屏等,这有可能会给年轻人带来了视觉和心理上的不利影响。同时,由于当下各类网站视频极其丰富,弹幕数量更是庞大得无法计算,并且又得益于弹幕匿名性的特质,无疑给监管带来了监管难题。此外,由于弹幕的娱乐化特性,如果相关网站对弹幕评论的门槛设置过高,管理得太过古板严格,用户会对其失去兴趣而导致人气流失,而设置得低了,网络暴力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又会悄然而生,或许这正如《Fate/Zero》经典弹幕语所说的:“都是时臣的错”。弹幕文化这种矛盾现象的出现,是网络社交发展的产物,也印证了网络世界群体狂欢行为的一种形式和可能。

四、结语

时代在发展,社会也在进步,同样文化也不能停滞不前。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集成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势必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只不过产生的影响有大有小,有好有坏。如同网络技术也被世人看作双刃剑,弹幕文化既充满着机遇,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它在从小众到大众的发展道路上引发的争议不断,遇到的障碍和困难也不可忽视。但是网络技术正朝着更先进的方向不断进化,在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新事物总是要经过一段时间发展才能替代旧事物,如今的弹幕视频就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

《大学》有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当今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被运用于社会民生、文化等各个领域,倘若我国的文化建设没有紧跟时代步伐,势必会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丧失大国地位,失去国际话语权。因此,如何站在更高的角度、更全面地去做大做强弹幕文化产业,提高和丰富弹幕文化的创新性及文化内涵,并有效提升相关文化产业链的经济循环,将文化资源充分转变成经济资本,进而推动中国民族文化建设,值得当下每一位国人思考。蒋话在其《我眼睛里的弹幕》中写道:“‘你要坚信你一定能做到。’我向大堂里望了一眼,在饭桌前敬酒的骆青笑靥如初,沉浸在幸福之中。”或许是对弹幕文化最好的祝福和守护。

武汉大学文学院

注释:

[1]【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0页。

[2]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ac.gov.cn/2017-01/22/c_1120352022.htm.

[3]王治河:《福柯》,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59页。

[4]赵云泽:《当下中国网络话语权的社会阶层结构分析》,《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5期。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03页。

猜你喜欢
弹幕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银屏戳笑点,弹幕知我心
脑内弹幕
谁远谁近?
搞笑弹幕一箩筐
弹幕礼仪考卷
当四大名著遇上弹幕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