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与建构
——湖北近五年长篇小说创作略谈

2017-11-13 13:07李鲁平
长江文艺评论 2017年6期
关键词:都市题材书写

◎ 李鲁平

呈现与建构

——湖北近五年长篇小说创作略谈

◎ 李鲁平

近五年来,湖北的长篇小说创作成就斐然,作品数量可观、题材领域广泛、艺术特色丰富。在保持农村题材和历史题材创作的传统优势基础上,也涌现出不少书写知识分子、都市以及儿童和少年题材的长篇,如《蟠虺》《红尘》三部曲、《罗布泊的孩子》等。

浏览五年来的长篇小说文本,农村题材和历史题材依然是本省作家的优势。四十年的农村变革为作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也催生了众多书写农村的长篇作品。比如反映当代农村社会进程的《南方的秘密》;关注乡村衰败的《还魂记》;叙述鄂南农民顽强生命力的《土地》;聚焦农村干群关系和社会转型的《风雨缪家庄》;以跨文体方式讲述乡村民间历史的《风马牛》;写当代农民工生活的《南来北往》;关注农村妇女命运的《折不断的炊烟》;以家族叙事反映乡村社会血缘群体、利益矛盾、发展进步之间多维关系的《荒湖》,等等;它们丰富了我们对乡村的厚重历史与复杂现实的感受与认识。《大金王朝》(第一卷)在金国崛起的历史过程中探寻宋朝丧失的英雄之气,《白虎寨》第一次把土家族的民族历史置于宏大叙事中……这些历史题材长篇再次见证了湖北作家的历史观、使命感以及对历史题材的独特把握。

在这些作品中,以表现江汉平原地域特色的作品越来越多,《还魂记》《南方的秘密》《贫困时代》《草根》等一批作品集中讲述江汉平原的乡村故事,尤其引人注目。《南方的秘密》等长篇不仅从历史的角度呈现了近四十年甚至更长时空农村的社会变革,如计划经济、承包责任制、双轨制、家庭副业、乡村作坊、小商品加工与乡镇企业、农产品市场与流通市场改革、土地入股与流转、房地产与城镇化,等等,也充分展示了江汉平原的河流、沟渠、渡口、莲藕、水稻、棉花等自然风物、农业养殖生产,以及方言俚语、婚丧嫁娶等人文风情。这种对平原的书写如此集中,折射出平原的重要性得以被文学重新认识。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在书写江汉平原农民几十年命运的同时,对平原人性格、品质的形成做出了可贵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密集的水网、湖泊、河流,锻造了平原人与水同样灵活的思维,平原人的狡黠、聪明、智慧来自水的滋润,同样,平原人的韧性、勤劳、朴实也来自水。

近五年湖北长篇小说创作的另一个特点,是产生了一批以武汉这座城市为创作背景或题材的作品,如《红尘》三部曲、《铁血首义路》《楚生》《汉口之春》《倾城》《恐婚》《卡奴》《大智门车站》《老通城曾家创业》《转身》《父亲的红钢城》《深秋》等。这些作品或者从宏观视野再现汉口的兴起,及现代中国纷繁芜杂的社会图景,商业贸易的发展、码头帮会的争斗、租界外商与买办的合谋、里弄的平凡人生,等等;或者从个人、家族出发,呈现普通市民、商人、工人的爱情、婚姻、事业;或者以这座城市标志性的事件为背景,叙述城市与人在历史中的曲折命运,写出了武汉人与武汉这座城的关系。无论哪种方式,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塑造了这座城市的性格,展现了这座城市独特的市井风情,共同丰富了这座城市的文化积淀。东方芝加哥、大汉口、英雄城、茶都、钢都、重工业、泼辣与柔情、粗俗与豪爽,等等,这些从不同侧面建立起来的对武汉近现代化的文学想象,使这座城市在文化上凸显出与众不同的气象和气魄,开辟了书写这座城市的新局面,体现了武汉作家把握都市生活的非凡能力,具有开拓性意义。

当然,无论是对平原的书写还是对城市的书写,都还有值得提炼和完善之处。从文本上看,类似《还魂记》的荒诞讲述不多,类似《黑屋子》《鼎里的南楚》这样专注心灵和精神世界的叙述也不多。从内容上看,仅仅客观、如实、真实呈现近四十年、乃至半个多世纪以来农民的艰难、追求、幸福,并不能充分表现广大农村所发生的深刻变革,及其对千万农民的性格和命运的塑造。在时代巨大力量的裹挟下,广大农民不仅仅有被动、坚韧的承担,同时也有自觉推动历史和时代前进的发明、创造。因此需要作家在贴近历史和现实的同时,去发现和重构,艺术地讲述时代与农民命运的互相塑造。同样,作为一种文明形态和生活模式,城市与乡村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与社会系统,仅仅呈现发生在城市的事件和事实,并不足以彰显城市文明的独特价值;仅仅把人物置于城市背景下,也不足以深入表现城市与人的互动。市民在都市中的人生及其命运,并非单纯的生活与生存,而是蕴含市民对城市价值的自觉思考和自觉建构。在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关于武汉这座城市也产生过无数的社会性想象,东方芝加哥、万里茶道起点、重工业之城、中部枢纽、百湖之城、大学之城、国际化都市,等等,这些想象体现出一座城市不断的自我建构意识,它们同时也隐藏在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意识之中,广大市民也是城市现代化的自觉建设者,他们以不同方式自觉地参与着这座城市的梦想、规划、管理、改革、发展。这是有待于以城市为背景的长篇书写继续挖掘和发现的壮阔空间。

长篇创作一直是衡量一个地方文学影响的重要标志,也是对一个作家把握题材、重构生活、艺术素养等综合实力的检验。五年来,湖北作家直面现实、贴近生活,并力求客观、真实再现生活,在历史题材、农村题材的创作中不乏有全国影响的优秀之作,在都市题材包括当代都市题材和工人题材的创作中取得了突破。与全国或兄弟省的长篇创作相比,还有待于在坚持现实主义传统的同时,不断提高艺术素养,以丰富而有力的手段加工素材、题材,进一步增强作品空间的复杂性,增强作品的创新意识、文本意识,从而实现由呈现到重构的转换。无论平原、山地还是都市,在宏大的现代化进程中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革新,这一过程是亿万中国人历史理性与价值理性统一下的伟大实践。这是时代留给长篇小说创作的广阔舞台,也是湖北作家的历史使命。

武汉市文联

猜你喜欢
都市题材书写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徐纯中红色题材绘画选(下)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都市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