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泓的歌词艺术浅析

2017-11-13 13:07◎张
长江文艺评论 2017年6期
关键词:红娘首歌意象

◎张 黔

卢泓的歌词艺术浅析

◎张 黔

作为同龄人中涉足歌词创作较晚的一位,卢泓近年的创作颇有一种后发优势,作品流传日广,各种奖项不断。在歌词艺术的创作上,她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特色。

卢泓视野开阔,创作涉猎面广,这与她有着纯音乐人所没有的丰富经历有关。她做过老师,办过公司,经历过人海沉浮,感受了世态冷暖。正是这种丰富的人生经历,她在创作任何一种主题的作品时都显得得心应手。

她所涉及的内容,有宏大叙事式的主旋律,这类作品是她得奖较多的一类。主旋律如何让人感到不生硬、不做作,很不容易。卢泓的创作善于将个人情感与民族命运结合起来,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由此激发听众的民族自豪感。这类歌曲其实不仅为主流意识形态所喜,在民族主义日渐觉醒的中国当下社会,也能获得较广泛的受众。如她的《我再放眼五千年》,不回避民族的苦难,但更注重中华民族得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文明成就,从古老华夏到秦汉唐宋,从黄河到三山五岳,从沧海桑田到四大发明,这些承载着民族历史荣耀的符号,无不让每一个当代中国人为之骄傲。再如她的《中国建造》,长城、宫殿、民宅、秦砖、汉瓦、亭台楼阁等,每个符号都蕴含着沉甸甸的历史内涵。她与张科合作的《广东精神》,同样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了当代广东人的精神源头——“千百年来厚于德”,而今的广东人仍然是“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实际上广东人(包括广东的儿童,这首歌是童声演唱)在唱这首歌时,自然而然会有一种荣耀感: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并没有抛弃传统的道德。而由儿童演唱这首歌,则告诉世人,广东精神后继有人。她的《最美的中国》也是一首在“海选”中脱颖而出的作品,作品没有使用过于明显的符号,但很多隐性的符号却自然让人联想起这就是我的祖国,如田园、渔火、天地人和、绣红旗、春天的故事、边疆、沙漠等,这显然比口号式的歌词更能让欣赏者潜移默化,因此它的胜出也就在情理之中。

除了宏大叙事之外,范围稍小一点的故乡情怀,也是她擅长的一个主题。作为较早到深圳“淘金”的一批人,她早已将这里当作自己的故乡,她与很多外来者一样,在这块热土上奉献着、奋斗着、收获着,也感动着。正是这种真切的人生感悟,她为深圳多次写歌。而歌词中的内容,让深圳人一看就是写自己,从而容易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响。如《深圳我再生的故乡》对于有过深圳南漂经历的人来说,在听到其中的一些歌词时,就有流泪的冲动,“很少有人说你是故乡,见面先问你来自哪个地方;很多人以为你是天堂,来了却迷茫还要继续背着行囊。很少有人说你是故乡,吃着快餐却想念老家的饭香,很多人以为你是天堂,来了却失望还要继续寻找梦想。”这种真切的人生经历及其中蕴含的复杂感情,显然是很多长期生活在出生地的人所不能体验的。再如《深南大道》,歌中所唱的这条大道是深圳最早的连通香港的公路,也是深圳最重要的主干道。歌词以回忆的口吻写道:“我刚来的时候是小路,弯弯曲曲,灰尘满天飘;下雨的时代泥巴甩裤腰,坑坑洼洼,车辆好像小船在海上摇”,这种回忆一下就让那一代拓荒者进入到让其热泪盈眶的情境,可谓击中泪点。而“你让我哭让我笑,让我感动让我跳”则离当下的情境更近了些,历史与当下因此结合起来,引起共鸣的听众群体也从当年的拓荒者延伸到现在的南漂们。

作为一名外向型人格的歌词作者,卢泓的歌词风格阳刚大气,但她也有女性温柔细腻的一面,这突出表现在她描写亲情与爱情的作品中。如她写《妈妈》:“那行眼泪总是在梦想里轻洒,不忍心您的青丝为我白发;那份思念总是在异乡里牵挂,不忍心您的眼睛为我老花。”可谓情意绵绵,让人荡气回肠。而她最著名的、流传最广的《你是我的四季》,将传统的“兴”的手法用到了极致,用看似与情感无直接关系的四季的景象引导出“我”的情愫:“你来了,我没有四季,没有温差高低,呼吸都窒息。即便是冬天所有的花都凋零,在我心里都开放你的美丽。”看似不讲理的歌词背后正体现出抒情主人公的爱的迷狂状态,让那些有过或正在经历着疯狂之爱的人们感同身受,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类似的情感也表现在《火辣辣》中:“你的眼神火辣辣,让我痴情,让我呆傻,让我迷恋,让我牵挂”,同样是讲热恋中的人是没有理智,但这首歌更为直白,虽不如前面那首含蓄温婉,却也别有滋味。当然,爱情并不总是那么理想,有爱恋很可能就有失恋,卢鸿也有描写失恋的痛苦的作品,网络上流传较广的《红娘要我读西厢》就是表现这个主题的。不过与失恋的痛苦比起来,这首歌更多的要传达的是意图从失恋状态中振作起来的自我鼓励:“新伤旧伤,不过心酸一场,总有一盏为你温暖的光”,“南方北方,尽管人茫茫,总有一扇给你阳光的窗”,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于失恋中的男女来说是极为必要的。多一些正面引导,少一些简单的认同,让年轻人既在情感上受到陶冶,又在精神上有所振奋,这不正是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要求的内容吗?

卢泓歌词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画面感强。苏轼曾评价王维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文学语言长于对过程的描述,但还得有相对静止的画面与之配合才能让作品呈现出鲜活的意识流。卢泓的很多作品非常注意画面的运用,她长于将具体的物象、色彩置于作品中,从而形成特征鲜明的意象或意象群。如《最美的中国》,巍峨、小河、荒山野坡、崎岖道路、田园渔火,《你是我的四季》中的电闪雷鸣、落叶满地、雪花飘零、花红叶绿,《妈妈》中的眼泪、青丝、白发。用饱含着情感的意象去打动人,让画面说话而不是语言直白地表达情感,卢泓可谓深得“一切景语皆情语”之真谛。

在意象的组合中,卢泓似乎受到了朦胧诗派的影响,当然也有后现代主义的拼贴法的影子。最典型的例子是《红娘要我读西厢》,“红娘要我读西厢”与失恋、失恋后的振作在时空上并没有直接关系,《西厢记》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爱情故事,但红娘的出场,颇有当代影视的“穿越”意味,而向前追溯得更早一些则可以看到朦胧诗的影子。意象与意象的组合不合常理,对于诗歌和歌词来说,正是其陌生化效应的需要。但作者高明之处在于人们所熟知的红娘与爱情的固有联系,让作品的意象群仍然能形成一种整体性,此处如果把“曹操让我读三国”放入此中,则大煞风景,不成整体。这个作品能够流行,说明歌词艺术并不是一味的浅显直白就好,相反,适当的理解难度对于欣赏者来说,能激发起一种文化上的认同感。

作为中文系毕业的高才生,卢泓在词性的活用上颇有一套,从而使其作品还有典雅灵动的一面。在《中国建造》中,“那一卧边墙,悠长了万古霞晖”中的“卧”动词活用作名词,而“悠长”则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一峦宫殿”、“一脉运河”中的“脉”和“峦”本是名词,活用作量词;“那一群民宅,收藏了百姓喜悲”中的“收藏”本来只针对具体的物品,此处却指向抽象的情感,也是用法上的拓展。这种语词运用上的反常化,正是艺术性得以产生的关键环节。

卢泓在歌词创作道路上能有今天的成就,除了前面提到的丰富的人生阅历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她有着非常年轻的心态。作为79级的大学生,从年龄来看已经开始进入中年的尾声阶段,但她的歌词的主要受众却是年轻人,不能不说她的年轻的心态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她也年轻过、也打拼过、也爱过,但与她的一些同龄人已经失去了生活的激情、已经进入到老年生活模式相比,她观察着年轻人的生活,体会着他们的酸甜苦辣,同情他们的人生际遇,因此她与当代年轻人没有隔膜与代沟。她想年轻人之所想,乐年轻人之乐,从而也创作出一首又一首让年轻人感动的歌曲。歌唱艺术,虽然也会有主流、大众与精英之分,但作为大众的主体的年轻人是主要的欣赏主体,可谓得年轻人者得天下。卢泓的最成功的作品都是为年轻人写的,她的这类作品的灵感也来源于年轻时的经历和对当代年轻人生活的观察与同情。卢泓的这一特点是其创作上的优势,必将使其今后的创作道路向更远的方向延伸。

武汉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红娘首歌意象
不为我们而作的歌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红娘的“心计”
来自林间的风
鲜红的红旗是首歌
如果还有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