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完美的世界寻找完美

2017-11-13 13:07瞿丹萍
长江文艺评论 2017年6期
关键词:情意曲调流行歌曲

◎ 瞿丹萍

在不完美的世界寻找完美

◎ 瞿丹萍

写《你是我的四季》的乐评,心情很矛盾。

毫无疑问这是一首流行歌曲。中国的流行音乐是在改革开放后繁荣起来的,但80、90、00、10年代都有不同的变化,并非是一样的风格。因为听惯了现在(2010年后)的流行歌曲,那种带点残缺美的味道,突然再去听这样一首“完美”的歌,觉得有些不适应。

说它完美,是因为从歌词、作曲到演唱都很完美。歌词从大自然夏秋冬春的比喻,引出一种胜于四季的,更高、更浓的美,我们不知道那个“你”它指向是什么,可以理解“你”是爱人、“你”是孩子或是其他,不论是谁或是什么,我们都被携入那浓得化不开的、深入骨髓的情感;歌词的韵律、节奏很好,对仗、工整得完美,ABABC式的吟唱逐渐升温,最后点题“你是我的四季”,这种完全忘我的爱,应该是所有爱情里最完美的爱了吧?演唱者姚贝娜的唱功不必说,演绎这首歌每句如兰花吐蕊般,为歌词增色不少,可谓完美深情。作曲方面,听第一遍时,的确感觉没有带入感,再听,发现它不是用通俗易传唱的方式谱曲,而是用交响乐的曲风,需要静静地品味,仔细地聆听,才能听出慢慢道来的磅礴大气。钢琴和交响乐团的演奏很好。总的来说,不失为一部优秀的流行歌曲作品。

夏天来了,就有电闪雷鸣/秋天来了,就有落叶满地/冬天来了,就有雪花飘零/春天来了,就有花红叶绿/你来了我没有四季没有温差/高低,呼吸都窒息/即便是冬天所有的花都凋零/在我心里都开放你的美丽/你来了我没有四季,没有赤橙黄绿,记忆都失灵/即便是夏天所有的音乐都逃匿/在我心里都飘荡你的旋律/你变化了我所有的四季/你降服了我曾经的抗拒/我的春来冬去我的不舍不弃/你是我的四季

《你是我的四季》

这首歌让我想起了《绿叶对根的情意》,王健作词,谷建芬作曲,它以绿叶对根的情意比喻游子与故土之情。这首歌从20世纪90年风靡起,至今仍在传唱,成为流行歌手的经典曲目。歌词从“不要 ”否定开始,引出“我”对“你”,“绿叶”对“根”的情意。整篇歌词AABC式的排列,AA部分,两段曲调是重复的,但歌词渐进地表述我怎样地依恋你,以及我的游子身份;B部分,舒缓地点题:这是绿叶对根的情义,回答“我为什么依恋你“;C部分,伴随着激昂渐升的曲调,把情感推向高潮,再次强调“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告诉听众,我那么依恋和为什么依恋你的根源就在此,与首段歌词讲述身份“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吻合。再回到整篇歌词,从A至C,走了一个很好的“起、承、转、合”过程,听众与歌者的情感在起伏跌宕中一气呵成,这种体验,是《你是我的四季》中没有的。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无论我停在那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唔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不要问我,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绿叶对根的情意》

《你是我的四季》开头的四句,本是为了衬托后面出现的“你”的分量,但却由于“电闪雷鸣、落叶满地、雪花飘零、花红叶绿”几个饱满而完整的意向,表达得过满、过强,而显得喧宾夺主。以至于后面“你”来了,即便有再高、再强的意向,也难以树立起“你”在听者心中的主导地位。《绿叶》、《你是我的四季》都有“我”和“你”的关系,而《你是我的四季》里的“你”的意向太模糊,只知道“你”比什么都重要,却不知为什么,内在的逻辑上有点缺失,缺乏感人肺腑的理由,也因此容易失去听众的积极性。作曲上,两首歌曲都是四四拍的曲子,都有钢琴和交响乐团的伴奏,但却呈现出了不同的效果。感觉《四季》的曲调起伏变化不大,也因此和歌词一起少了些过程的曲折,其魅力指数自然降低。

再来听听最近的歌。

春节期间在微信朋友圈上传播着一首《成都》,以一个城市的名字命名的歌曲,唱的是一个学子(或游子)对自己生长地城市的依恋,但也有人认为唱的是男女之爱情。这首歌并不完美,它并没有抒写很浓郁的成都特色,也没有大曲调的波澜起伏,用的吉他、笛子等小乐器,全文只押一个韵“ou”,但却因歌词“具象”、曲调“亲民”,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和传播力。

让我掉下眼泪的不止昨夜的酒/让我依依不舍的不止你的温柔/一路还要走多久你攥着我的手/让我感到为难的是挣扎的自由/分别总是在九月/回忆是思念的愁/深秋嫩绿的垂柳亲吻着我额头/在那座阴雨的小城里,我从未忘记你/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喔哦/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你会挽着我的衣袖,我会把手揣进裤兜/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喔哦/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

《成都》

听到这首歌,油然而生“渭城朝雨浥轻尘”,“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体验。与《你是我的四季》比起来,一个是大家闰秀,一个是邻家女孩,清新、隽永,不太精致却惹人怜爱、倍感亲切。

2010年后的流行歌曲,大多是不完美的。情绪不太饱满,立意不太高远,歌词不是那般的工整,平仄不是很讲究,语句长短不一定,总之不太完美。但正能量还有的,意义也还在追问,迷惘也好、困顿也罢,在快速飞奔的路上,给我们找到一个灵魂安放的出口。只是歌颂变成了吟唱,更多的是在写人们心底深处、最柔软的那些东西。因为它承认了,生活本身就是不完美的,那些不完美的却是路途上的诗意之花,伴随我们朝着未知的远方前行。因为不完美,作品也许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因此,现在的流行歌词在“具象”和“感性”上更为突出些,毕竟,这些都是每一个人看得见触得到的。

回到《四季》。我并不知道它创作于何时。仅从内容看,感觉它不是当前时代近一二十年创作的作品,它的完美表达方式更倾向于理想化,是一个追求理想世界的作者的心血之作,我姑且拿它与一首主题近似的作品,和一首不大相似的作品比较,无论孰轻孰重,都是一种言志言情的写作,我尊重这种方式。

能在不完美的世界里,依然怀揣一颗追求完美的心,难能可贵,也是颇不容易的。只是,若要引发大多数听众的共鸣和传唱,恐怕比较难。

武汉市委办公厅

猜你喜欢
情意曲调流行歌曲
心情如曲调般平衡缤纷
左手右手一起抓
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流行歌曲
文字让情意轻舞飞扬
撞色雅痞,撞色乐章
生日答谢高朋
杨世玲
心愿之选
架起流行歌曲与严肃音乐的桥梁
浅谈流行歌曲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