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努力创造湖北文艺新辉煌

2017-11-13 13:07邓长青
长江文艺评论 2017年6期
关键词:文艺工作者湖北文艺

◎ 邓长青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努力创造湖北文艺新辉煌

◎ 邓长青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迈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宣言书。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新时代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文艺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我们湖北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全面认识新时代,准确把握新使命,展示文艺繁荣的新气象,共同铸就湖北文艺事业的新辉煌。

一、从文艺视角观察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引领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这不仅是对全体共产党人的现实要求,也是对一切文艺工作者的新时代召唤。新时代的大潮汹涌而来。它涌动着中国人民由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豪情,也舒展着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历史画卷。这个大潮在荆楚大地激荡,推动着“区域协调”、“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这些国家发展战略在湖北的落地生根。中部崛起正悄然从蓝图变成现实。湖北文艺工作者理应投身于这个时代大潮,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创作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一是要从文艺特有的视角感知新时代,认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不是新时代发展的旁观者,而是要深入生活,做新时代的参与者、见证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把这个大的变革以及变革中的人和事记录下来。托尔斯泰说,文艺“应该记载下过去所经历的道路,追随那行动着的群众,沿着他们走过的道路把那幅五光十色的历史图画给展示出来”。我们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正亲历人类发展史上最波澜壮阔的沧桑巨变。这个大时代给文艺工作者提供了数不清的灵感和素材,只要深入生活,参与到社会变革中,就能获得取之不竭的创作动力和创作主题。要无愧于这个时代,就要讲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中国奇迹、湖北故事,记录下中华民族走向历史复兴的每一个坚实步履。我们尤其要书写大时代中小人物的人生命运,描写生活在荆楚大地上的普通百姓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奋斗与艰辛,刻画他们发自内心的幸福感以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机勃勃的现实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蓬勃活力,反映现实、聚焦现实,就是对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倡导的“加强现实题材创作”这一新时代文艺要求的最好呼应。

二是要站在文艺特有的审美立场,做新时代的赞美者、讴歌者。发现真善美、表达真善美、歌颂真善美,这是文艺的本质,也体现文艺的恒久价值。我们要用笔,要用镜头,要用我们的歌喉尽情地抒发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喜悦和期盼。走进新时代,生态文明之路扮靓了我们的环境,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城市化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向城市聚集,成就了人们的现代生活梦想;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留住我们的文化根脉与乡愁;还有成千上万新时代的普通劳动者,他们都是新时代的主角和英雄,是他们的汗水与智慧成就了我们今天的生活。这些都需要也值得我们去书写和赞颂。十九大报告要求“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这为文艺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是湖北文艺工作者们要努力实现的奋斗目标。

三是要站在文化的高度,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来引领时代文化风尚。诗人泰戈尔说,“人不能在他的历史中表现出他自己,他在历史中奋斗着露出头角。”走进新时代,我们一定要以总体性视野观照生活,努力把“小我”融入“大我”,感知人民声息,感应时代脉搏,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坐标中去创造性地思考、提炼和升华个人经验,既通过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获取创作养分,又通过描绘人民的伟大实践实现艺术升华。我们有责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引领文化发展的方向,构筑文艺作品的精神高度。“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要通过创作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抚慰心绪、温润心灵、提升情趣、涵养精神、培育情怀、砥砺意志,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提升人民的文化品位和思想情操。这样,我们才能按照十九大精神要求,“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二、准确把握新时代文艺工作的方向和路径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这为我们新时代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现实路径。

一是聚焦人民中心,坚持文艺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文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对党的文艺“二为”宗旨的再次肯定。文艺服务人民,以人民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是新时代文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文艺“二为”宗旨,是对社会主义文艺属性本质的阐明,它要求我们始终以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当作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它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明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真正把人民当作文化的主体和历史创造的动力;它要求我们文艺家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努力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回应人民群众对新时代文艺的新期盼。

二是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的愿景以及文化兴盛的伟业息息相关。是否具有文化自信,直接影响着文艺家的创作,影响着文艺作品的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阐明了文化自信的根源,那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造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中华文化立场”,是我们从事文艺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习总书记又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也需要作动态的、历史的理解,要求我们“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我们明确指出了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的可行性路径。全省文艺工作者要认清当代中国现实,牢固站稳文化立场,深度挖掘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自己的艺术创造,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审美,努力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文艺新风貌、新气象。

三是尊重文艺创作规律,坚持“双百”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十九大报告重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对党的文艺政策的一贯坚持。任何伟大的作品,都是文艺家充满激情的自由创造,渗透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独特经验和个性化理解,也表达了他个人的人生态度和审美趣味,新时代的文艺创作也要符合这个文艺生产的一般规律。但是文艺家也是社会中的人,他始终要在与他人的社会关联中才能理解生活、表达自己。尊重文艺家作品风格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创作可以随心所欲、放任自流。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言,我们要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拒绝低级趣味和粗制滥造。因此,我们的文艺创造活动所提倡的多样性,始终是与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的要求相一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二为”、“双百”、“两创”在十九大报告中的并提,不是偶然,它体现了新时代党对文艺方针的坚持、发展和深化,是党的文艺工作理论的时代创新,其中蕴含有深刻的历史根据和逻辑必然。“二为”是起点也是宗旨,“双百”是以“二为”为基础的拓展和推论,而“双创”则构成“二为”、“双百”文艺方针得以落实的原创力和现实路径。在文艺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作系统的理解与全面的落实,不能随意割裂、断章取义。

三、明确使命,奋发有为,共创湖北文艺新辉煌

“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要求和激励。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我省文艺事业开创新局面,蓬勃发展的五年,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关头,我们要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为契机,以习总书记的要求为发展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往开来,勇立时代潮头,敢发时代先声,推动湖北文艺事业不断繁荣发展,奋力开创湖北文艺新境界。

一是立足人才战略,凝聚新力量,团结新队伍,努力建设一支实力雄厚、战斗力强、德艺双馨的“文艺鄂军”。“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我们要继续高扬“文艺鄂军”旗帜,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做到以作品发现人才,以服务吸引人才,以平台培育人才,以标杆激励人才,造就一批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师,不遗余力地发掘和培养一批能够引领新时代潮流、体现新时代风貌的年轻的文艺领军人物,诚心诚意地扶持一批基层文艺骨干和“草根文艺家”,为铸就湖北文艺事业新辉煌提供有力的队伍保障。

二是瞄准新高度,推进新创造,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阐明了优秀文艺作品的标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这是对新时代优秀文艺作品共同规律的科学总结,也是我们评判文艺作品优劣的重要依据。我们要本着这样一个标准引导文艺精品的创作。创新文艺作品评奖办法,实施文艺评论工程,发挥文艺专项资金的扶持作用,注重从基础环节鼓励原创,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向“高峰”迈进。不断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向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推出一大批时代性强、荆楚味足,带着露珠、冒着地气,凸显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的精品力作,真正实现湖北文艺作品在数量上的提升和质量上的飞跃。

三是策划新项目,开展新活动,推出新品牌,实现湖北文艺的大繁荣。湖北是个文化大省、文艺高地。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荆楚大地互相融合,交相辉映,共同发出璀璨的光芒,在中华文化发展中可谓独树一帜,带给了湖北人民强烈持久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我们要大力弘扬荆楚文化,努力在增强湖北文化实力和文化竞争力上有大作为。认真总结“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工作的经验,找准并克服薄弱环节,不断把活动推向深入;通过优秀民间文艺的展示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挖掘荆楚文化资源,对全省文化品牌资源跨区域整合进行深入研究,高起点、高规格、高标准地制订文化品牌战略发展规划;精心策划和组织实施“荆楚名作名品培育”、“荆楚大众文艺扶持”、“荆楚优秀民间文化展示”系列工程,让荆楚文化品牌享誉全国,走向世界。

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强盛和文艺的繁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出了时代最强音,宏伟蓝图已经绘成、磅礴力量已经凝聚、伟大征程已经起航。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湖北文化强省的征程中,具有光荣传统的“文艺鄂军”必定能够团结一致,不辱使命,共同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辉煌篇章!

湖北省文联

猜你喜欢
文艺工作者湖北文艺
1942,文艺之春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让世界触摸中华文化的脉搏
新时期文艺工作者思想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深远意义
浪漫雅痞文艺
文艺工作者要做灵魂工程师
节日畅想曲
湖北2009年7月13日企业收购生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