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小学生数学探究实践

2017-11-28 15:23李弘
文理导航 2017年33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指导能力培养

李弘

【摘 要】培养小学生数学探究实践能力是当前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成为学生主体学习数学学科的重要方法和形式。作为教师就需要切实做好小学生数学探究实践的指导工作。有鉴于此,作者从如何科学指导小学生数学探究实践活动,实现探究能力有效提升这一角度,从三个方面对此予以了简单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探究;实践活动;能力培养;指导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虽然已成为主旋律,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重讲解轻探究的现象,小学生仍然习惯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展现学生的能动特性,通过教师的科学有序指导,推动学生深入、有序的探知、实践,实现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实践活动,在动手探究、深入思考的进程中,实现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提升和进步。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强调,要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成为学生主体学习数学学科的重要方法和形式。这就要求,小学生要养成和形成数学探究实践的技能。作为教师就需要切实做好小学生数学探究实践的指导工作。鉴于此点感知,本人现谈谈对指导小学生开展数学探究实践的体会和见解。

一、在自主探究进程中科学指导

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让学生课堂教学的主宰,是新时期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新知或数学问题讲解中,有意识的设置小学生自主实践的探究环节,设置出需要完成的探究任务或探究要求,鼓励和引导小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素养,自己的思维方式,大胆的动手探究、动手操作,从而发现规律、找到本质,完成任务。这一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既要相信学生,敢于放手让他们自己的动手探究,又要发挥主导,全程跟踪他们的动手实践活动,对探究实践活动的关键环节要认真观察,引导和指导他们运用现有的教学器材,正确操作,实现观察、实践等“做数学”的实践活动,从而在深入的“再创造”实践中,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为理性和直观的认识。例如在“分数的意义”第一课时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小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内容的本质、深刻了解,在讲解新知环节前设置了“动手平均分物品”的实践探究活动。教师要求小学生运用事先准备好的蛋糕、长方形、正方形、小棒等物品,让他们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将不同的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此时,有的小学生未能抓住“平均”二字,将物品分成的大小不一。此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你们比较一下分成的同一物品,他们的大小或长短是否一样大?平均分之后你可以得到哪些分数?”此时,小学生认识到,平均分的要求和内涵。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始终保持了旺盛的兴趣自觉投入到探索新知之中来,在选取材料、操作训练的过程中,充分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二、在合作探究进程中科学指导

由于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水平有限,在数学探究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借助于他人智慧。因此,合作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经常使用。实践证明,数学合作探究活动的开展,能够达到“交流不同思想,实现每个人大于两种思想”的目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数学探究,特别是合作探究的活动进程中,要跟踪、督查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活动的表现以及效果,对个体学生表现出来的合作交流不深、不愿交流、合作探讨应付了事等现象,予以及时的指出,并要求深入合作,敢于发表意见,提出问题,主动交流,从而在合作探究的实践中,小学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集体意识等方面实现全面进步和显著提升。例如,笔者在讲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为达到小学生正确灵活掌握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内容,设置出“生生合作”的探究活动,先让学生个体根据操作要求,进入合作小组,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要求他们用事先准备好的12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进行拼接,组成一个长方形,同时按照所摆的情况进行填写表格活动。此时,教师发现,有部分小学生游离于合作探究活动之外,看其他学生怎么弄,他就怎样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及时予以提醒指点。这时,学生发现所拼成的长方形呈现出三种不同情况。这时,教师向学生提出,方才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什么存在关系、宽和什么存在关系、面积和什么存在关系,要求学生开展分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无所顾忌,畅所欲言,这样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实际成效。

三、在激励评价中科学指导

众所周知,教师及時的激励肯定评价,能够促进学生主体更加深切的体验成功探究的无限乐趣。加之新课程改革标准也明确要求,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教学,做到既关注他们的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的学习实践,让学生主体在科学评价中健康发展。而小学生在探究实践活动中出现不令人满意的地方客观存在,教师必须评判指点,是应有之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探究实践教学中,针对小学生出现了探究失误和探究缺陷,要以宽容的眼光和心态予以看待,对他们的探究点滴成绩,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正视学生个体间的实际差异,分层评价、客观评判,从而让他们都能体会探究喜悦,获得强烈主动的探索欲望。

总之,小学数学探究实践活动无处不在,需要教师科学实施和精心指导。以上是本人的点滴感悟和体会,还望同仁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指导的教学课题研究,为学生能力发展进步贡献才智。

【参考文献】

[1]孙永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J].成才之路,2010年

[2]石美银.自主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永恒的主题——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探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4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指导能力培养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