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培养学生非认知素质探索

2017-12-08 20:02刘忠波��
考试周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培养

刘忠波��

摘要:本文全面分析了非认知素质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可行性及重要性,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非认知素质的策略和方法,并进行了实践研究,经过一年来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体育教学;培养;非认知素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环境、教育条件和智力发展水平相当的情况下,非认知素质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深刻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非认知素质的过程中也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 体育课堂教学培养非认知素质的实践探索

(一) 钻研教材,结合内容特点培养非认知素质

体育课的教学内容非常多,每项教学内容都有不同的价值,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结合不同的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目的的进行教学。

1. 情感培养,情操陶冶。体育教学教材内容一般分为如生理卫生或理论知识的理论部分和教学技能的实践部分,两大类教学都非常重要,尤其理论部分的教材内容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通过结合中国体育运动发展史、奥运会、名人小故事等来使小朋友了解更多的体育知识,培养情感,陶冶情操。案例1:在《周总理从小爱体育》一课中我给学生们介绍了周总理爱运动的故事,声情并茂,引导小朋友向他学习,树立长大后为祖国建设锻炼好身体的思想。周总理在北方不适应环境的情况下还坚持锻炼身体的精神,更可以启发学生敢于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坚持锻炼,提高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体育课的基本理论部分,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向学生进行情感渗透,统筹安排好每学期的体育理论课,以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 习惯与意志品质培养。在技能部分的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技术动作的特点,有针对的对学生进行各方面教育。案例2:在队列队形的练习中,我设计了《小小解放军》的教学情境,通过“小解放军练本领”“军事演习”“出操大比武”等环节,让孩子在情境中体验角色,不但培养了孩子们的兴趣,掌握了队列的本领,更向孩子们渗透了遵守纪律,严肃认真,养成良好习惯的思想。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内容较多,如基本体操、跑、球类、掷、跳、游戏等。在这些内容中都可以抓住机会进行非认知素质培养。案例3:接力游戏“抢运伤员”,课前我先给孩子们简单地介绍白求恩大夫火线救伤员的事迹,游戏中要求学生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严肃认真地完成“战地抢运伤员”的光荣任务。在游戏中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除了游戏之外,足球项目可以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坚忍不拔、不怕困难的精神等等。为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当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的内在教育价值,结合学生特点来注意培养其兴趣、情感、意志品质等,制定相应计划,确保不是脚踩西瓜皮。

(二) 通过教法优化培养学生非认知素质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情及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充分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案例4:在《垫上乐》一课中,我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教师简单的和小朋友介绍动作的要点和难点,示范技术的完整过程后,让学生自由的去尝试,练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动手等方面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地形成“自我学练,合作学练,探究学练,创新学练”的良好氛围。在学习立定跳远时,采用“情境教学法”和“竞赛法”两种教学方法,特别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培育了集体荣誉感、团队的竞争意识,激发了积极参与运动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本领,培养了品质。

(三) 运用评价手段培养学生非认知素质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另外,运用竞赛和评比的方法也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愿意竞争的精神。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竞赛,以赛促学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个人与个人比,小组与小组比,甚至是学生与老师比,比赛后教师及时小结评价。这种评比的方式,可以让孩子们互相比着学,互相帮着学,培养良好的合作与竞争的意识。在评比的方法上,我进行了尝试。案例5:在学期初,我会给每个学生发张“体育卡”,针对不同特点的孩子,发不同的卡,如有的孩子自我约束能力不强,我就发给他“纪律卡”;有的孩子不够勇敢,怕这怕那,我就发他“勇敢卡”;有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与同学合作的意识不强,我就发他“团结卡”……老师根据同学们每节课的表现给予不同的评价,有进步的孩子就给他的卡上打一颗“体育之星”,到了学期末,我根据孩子们的积星情况,给予表扬及物质上的鼓励。孩子们对这种评比的热情高极了。一学期下来,都有不同的进步与收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总之,针对小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体育教师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及时培养孩子非认知素质,使学生正确的面对表扬与批评,从而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 抓住偶發事件处理培养学生非认知素质

由于体育课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现象。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练情况,对于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关注与引导,使学生明辨是非,形成健康的心理认知。案例6:在水平一二年级的“障碍跑”教学中,当我讲清动作要领,做好示范后,请一名男同学来尝试做一遍,不料他没有掌握好要领,一只脚没跨过去,直接摔倒在地上。同学们看到后都笑了,但笑过之余更多的是害怕了。尤其是班级的女生,都不敢练习了。看到这种情况我叫停了练习。询问学生,原因出在哪里?然后又示范并讲解了动作方法,同时鼓励他们说:“孩子们,再试试看,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不敢尝试了,老师相信你们行的!想想我们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人,有好多人遇到困难是怎么对待的?想想雷锋叔叔!”孩子们听了我的话,立刻又来劲儿了。在老师的帮助下争先恐后开始了练习,顺利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偶发事件是更好的培养学生非认知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善于运用,抓住教育契机,使其更好的为教育服务。endprint

二、 实践与成效

经一年来的尝试后,我对教学试点班(二(7)班、二(8)班、二(9)班)共108名学生在兴趣、情感、意志品质方面进行了简单的问卷调查,并和课任老师对学生一年来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其中,学生下发问卷108张,全部回收,回收率为100%。老师下发问卷21张,回收20张,回收率为95.2%。

试点班学生的问卷分析:

问题1:你喜欢上体育课吗?

表示“喜欢”的有100人,占總人数的92.6%;选“一般”的有8人,占总人数的7.4%;没有人选“不喜欢”。说明体育课能够激发绝大多数小朋友的兴趣。

问题2:在体育课上,你愿意和老师及其他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和玩耍吗?

表示“很愿意”的有96人,占总人数的88.9%;选“一般”的有12人,占总人数的11%;没有人选“不愿意”。

问题3:在体育课上,发现小朋友有困难,你能主动帮助他吗?

表示“能”的有98人,占总人数的90.7%;选“一般”的有10人,占总人数的9.3%;没有人选“不能”。

问题4:在体育课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你敢于战胜它吗?

表示“能”的有75人,占总人数的69.4%;选“基本能”的有30人,占总人数的27.7%;只有3人选“不能”,占总人数的2.9%。体育课堂上锻炼了孩子们的意志品质。

问题5:在学习过程中,你会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运动吗?

表示“经常会”的有89人,占总人数的82.4%;选“偶尔会”的有11人,占总人数的10.1%;选“不会”的有8人,占总人数的7.5%。

三、 反思

体育教学培养学生非认知素质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我认为原因在于:

(一) 作为体育教师首先以身作则

常言道,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有敬业精神,要把育人的原则放在第一位。只有教师有信心,有耐心的把培养学生的身心发展放在第一位,以身作则,才能积极的影响学生、关爱学生,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 培养非认知素质要有整体性、计划性和递进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每学年学生不同的特点,对非认知素质的培养进行全盘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教育,长此下来,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段炳容.浅谈小学体育课的德育渗透[J].中国学校体育,2000.

[2]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 体育《课改通讯》,2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