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农村产业融合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创新价值

2017-12-09 09:01姜长云
全球化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党中央融合农业

姜长云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农村产业融合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创新价值

姜长云

本文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农村产业融合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认为党中央关于农村产业融合的思想与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思想一脉相承。党中央关于农村产业融合的思想具有丰富的创新价值,具体体现为对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理论创新达到新高度,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进入新境界,对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政策创新和实践创新实现新跨越,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创新取得新突破。

农村产业融合 “三农”问题 农业发展方式 创新驱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下简称“农村产业融合”)的思想,成为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内容,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体现了党中央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卓越政治智慧,展现了党中央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大手笔、大气魄、大担当和大作为。

一、党中央关于农村产业融合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农村产业融合的思想,经历了一个从孕育到形成和深化完善的发展过程。

(一)农村产业融合思想的孕育阶段

在2014年12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之前,党中央尚未明确提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思想,但与之前相比,在“三农”政策中突出了4个“更加重视”。

一是更加重视促进农村小康和“四化同步”。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

二是更加重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增强创新驱动能力。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

三是更加重视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要“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大力培育发展多元服务主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作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内容。

四是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理念深刻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加强绿色生产,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更加重视促进农村小康和“四化同步”,更加重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增强创新驱动能力,导致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迅速凸显,也对培育农业农村经济新增长点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党中央关于农村产业融合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渠成之水”;更加重视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提供了部分新的载体;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则锁定了加快转变农业农村发展方式的选择空间,导致提升农业农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需求更加紧迫。

(二)农村产业融合思想的形成和深化完善阶段

基于前述背景,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深刻认识新常态下农业农村外部环境和自身内部发生的重大变化,善于在变化中捕捉机遇、逆境中创造条件,不断挖掘新潜力、培育新优势、拓展新空间”,并首次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想,要求“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从产业链增值中获取更多利益”。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富裕农民,必须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开发农村二三产业增收空间,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并把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作为“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决策部署。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以2015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发布为标志,党中央关于农村产业融合的思想逐步成型成熟起来,进入深化完善阶段。该文件要求“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该文件涉及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总体要求、发展多类型融合方式、培育多元化融合主体、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多渠道融合服务、健全融合推进机制等内容,构建了支持农村产业融合的政策框架,为后续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系列新政的出台提供了系统基础和行动指南。2016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实施“百县千乡万村”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工程,并将其作为农业现代化八大重大工程之一。2016年10月发布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将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作为协调惠农的重要内容,作出了建设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等重大决策部署。

此后,党中央关于农村产业融合思想的内涵和底蕴更加丰厚,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也逐步成为政府和全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自觉行动。如《国务院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国发〔2016〕5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8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93号)、《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等,都把“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基本要求。2016年还专门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84号)。

二、党中央关于农村产业融合的思想与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思想一脉相承

近年来,党中央关于农村产业融合的思想,与党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思想一脉相承、息息相关。前者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后者的创新和发展;后者的创新和发展,也丰富了前者的内涵和底蕴。具体地说,近年来党中央关于农村产业融合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党中央关于“三农”政策思想和政策体系演变的下列趋势密切相关。其中,第四、五、六个趋势直接涉及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内容,也与推进农村产业融合高度相关。

(一)更加强调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

2014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新时期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要有新思路、新视野、新办法,一要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二要由单纯在耕地上想办法到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做文章,三要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四要加快推进农牧结合。2015年4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化提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2015年在视察吉林省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汪洋副总理2015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必须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努力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要“以创新发展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以协调发展补上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以绿色发展引领农业农村发展方向”“以开放发展拓展农业农村发展空间”“以共享发展增进农民福祉”,推动“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必须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优化产品结构、生产结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要求,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二)更加强调积极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是相辅相成的手拉手关系,谁也离不开谁”“要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互促共进”,发挥好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辐射带动作用;要引导城市现代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引导和支持城市工商企业“上山下乡”、互联网公司把业务拓展到农村,给农村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通达的营销网络;要注意促进新农村建设“内外兼修”,推进新农村综合发展、特色发展、差异发展和“人的新农村”建设。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要“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三)更加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2015年7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办发〔2015〕59号)要求,“以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坚持把提高质量效益作为主攻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向规模经营要效率、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效益、向品牌经营要利润”。当时党中央尚未明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任务,但这些要求实际上属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此后,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都反复强调,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农业农村工作“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

(四)更加强调激发农民的创造、创新、创业活力

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放手让农民的创造、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国办发〔2015〕59号文件要求,“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推进原料生产、加工物流、市场营销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在产地、留给农民”。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进一步要求,“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五)更加强调拓展农业农村功能和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着力支持以农兴业。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打造新的农民收入增长极”。汪洋副总理2015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促进农民增收要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在农业结构性改革中找出路,努力开辟新的增长点”,包括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挖掘农村产业融合的增收潜力,挖掘新产业、新业态的增收潜力,挖掘农村资源、资产、资金的增收潜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明确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把“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作为其重要内容。

(六)更加强调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出,“通过推进农业现代化,可以形成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力促进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和民生改善”。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农民奔小康,必须充分发挥农村的独特优势,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让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要求“促进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培育农民增收新模式”。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用较长篇幅就“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进行决策部署,其内容均与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直接相关。

三、党中央关于农村产业融合思想的创新价值

党中央关于农村产业融合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直面新时代新特点、新要求,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丰硕成果,体现了党中央顺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远见卓识。显示了我们党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要求,推进理论创新、政策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政治勇气和非凡智慧。党中央关于农村产业融合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为加强和改进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增强党在农村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理论创新达到新高度

城乡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化解的重大瓶颈。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快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往往因优质资源和发展要素大量外流,导致农业发展陷入停滞萎缩窘境,形成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衡问题,侵蚀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根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工农业协调发展,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绕不开的重大难题。如何科学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更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正视的重大理论问题。在像我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如何科学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更是一个难度空前、世界无双的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探索,也努力从国内外发展经验和教训中汲取营养,从对未来的前瞻中寻求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此方面的理论创新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继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促进“四化同步”的战略思想后,近年来党中央又提出关于农村产业融合的战略思想,希望通过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好地发挥城市企业以及人才、资本等要素对农村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带动城乡协调发展和工农业互动发展。为在新形势下科学化解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城乡发展失衡、工农业发展失衡问题,提供了新视角;为结合当代中国的时代特征,科学处理新形势下的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加快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提供了新的路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的,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进入新境界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面临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等严峻挑战,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更加迫切。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在许多地区,农业副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弱化问题凸显,农村优质资源、优质要素大量外流,加剧了农民增收困难和农村发展活力下降。推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创新更加紧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在此背景下,党中央关于农村产业融合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从两个方面推动了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拓展了新空间,提升到新层次。通过政策创新,一是将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更好地引入农业,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二是更好地利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迅速发展的机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更好地对接城乡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中高端市场和特色细分市场的需求扩张,拓展优质资源、高级要素进入农业农村的通道。

(三)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政策创新和实践创新实现新跨越

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把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作为重要抓手,积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在党中央关于农村产业融合思想的引导下,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以为激发农民的创造、创新、创业活力提供更加有利的新战场,可以为农业农村转型提升生产功能、拓展激发生活和生态功能提供更为广阔的新舞台,也可以为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供更为宽松的新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明确要求,“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是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农业创新驱动能力较为有效的实践选择,有利于将加强农业农村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从理念转化为行动。近年来,浙江等先行地区的经验表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人才、生态、文化等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激发创新资源、创新要素向农业农村的集聚,推动美丽乡村及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提升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鼓励地方规范发展电商产业园,以及鼓励各地建立返乡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创客服务平台等,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等,都是为了从载体建设上引导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践创新。

(四)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创新取得新突破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等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明确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党中央关于农村产业融合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让“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更好地转化为实践行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需要立足农业、依托农村、惠及农民,还会给贫困山区带来更加有利的就业增收机会,有利于提升共享发展水平。而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恰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所在。从国内外经验看,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一个重要动因是将之前流失到农村之外的大量就业和增收机会留在农村,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许多贫困山区由于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长期疏于开发,导致大量青壮年人口外流,农村发展活力下降。从日本、韩国推进农业“六次产业化”的经验来看,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将贫困山区长期疏于开发的劣势转化为景观、生态、文化资产价值的优势,通过拓展农业农村的文化、科教和生活、生态功能,将丰富的景观、生态和文化资源转换成资产,并将其资产价值转换成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潜能,加速脱贫攻坚的进程,推进贫困地区、贫困农户“脱真贫、真脱贫”。通过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引导农民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让农民切实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农村地区更好地享受到国家发展的“红利”,有利于增进农民保护环境和历史文化的自觉性,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姜长云,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李 蕊

猜你喜欢
党中央融合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