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重构与服务实体经济
——评夏蜀新著《转型与重构:中国地方银行体制模式框架分析》

2017-12-09 09:01
全球化 2017年12期
关键词:重构体制框架

·新书推介·

转型重构与服务实体经济
——评夏蜀新著《转型与重构:中国地方银行体制模式框架分析》

著名金融学家、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教授曾康霖:当前中国金融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作为我国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商业银行,在经历十余年的发展以后,如何适应“新常态”,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夏蜀先生以其亲身经历取得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进步,在此基础上撰写了《转型与重构: 中国地方银行体制模式框架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以飨读者。该书分为七章,其中讨论了银行体制层面的公司治理、经营框架及风险管理等问题,以及模式层面的零售、同业投行和理财等业务发展问题,涵盖了地方银行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紧迫前沿问题。夏蜀先生以其丰富的业界经验、娴熟的文笔,刻画了地方银行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体制转型和业务模式重构的方方面面,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可操作性,对推动理论研究及金融实践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张平:《转型与重构: 中国地方银行体制模式框架分析》一书以作者在地方银行工作多年的经验和思考, 用平实的分析点中了地方银行体制的“大穴”。地方银行因政府支持而起,也因政府某些不当干预而将备受利率、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等市场化的冲击和挑战。论著借中国改革转型之大景,把脉了中国经济转型的“大穴”,即中国经济的赶超源于政府积极干预,但转型时也因政府行政化思维而举步维艰。该书让我们领略到夏蜀的“点穴”和“借景大法”带来的思想“惊雷”。书中不仅体现了很多深思熟虑的思考,也体现了作者的理论风范和扎实研究的功力。他从地方银行面临的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和监管升级的四重叠加严峻挑战入手,颠覆了地方银行传统的“存款立行”的经营理念和“拉存放贷”的经营模式,探索了地方银行商业模式的重构,并运用新商业模式与理念架构了新的运营体系,形成了自己对地方银行运营新商业模式的系统思想。书中有“惊雷”、有方法、有对策,更是一本有着诙谐语言与智慧的好读之书,对专业和非专业人士都有着很好的思想和方法启示。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教授向松祚:波澜壮阔的中国金融改革正在深刻改变银行和金融业的生态格局、价值链、增长模式和经营理念。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市场准入放宽、金融进一步对外开放、人民币日益国际化,所有这一切重大改革的核心就是创造一个市场导向、公平竞争、富有活力的中国金融市场,从而有力推动实体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地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是我国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环节,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桥梁,是探索新金融模式的重要试验田。夏蜀先生的著作《转型与重构:中国地方银行体制模式框架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方位地分析了地方商业银行体制机制和经营模式面临的许多重大矛盾和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该书逻辑结构清楚,案例分析透彻,改革建议明确,是所有关心和研究中国银行金融业大变革及大转折人士的一部必读书。

李 蕊

猜你喜欢
重构体制框架
“双减”能否重构教育生态?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长城叙事的重构
框架
Rn上的测度双K-框架
基于干扰重构和盲源分离的混合极化抗SMSP干扰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构建及体制机制创新
智能电磁感知体制新进展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完善地方人大主导立法体制机制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