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台湾职业教育浅析

2017-12-12 13:01丁群燕
世界教育信息 2017年22期
关键词:台湾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丁群燕

摘 要:台湾康宁大学、内湖科技园的实践表明,台湾职业教育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严格规范的职业证照制度、灵活的校企合作形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特点。这些对于大陆职业教育发展有一些启示。

关键词:台湾;职业教育;实用能力培养;校企合作

2016年12月,笔者作为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代表团成员,赴我国台湾参观积电创新馆、康宁大学、万能科技大学、东南科技大学、致理科技大学、内湖科技园等,并与台湾职业技术院校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学习借鉴台湾的职业教育理念与实践,现将相关收获总结如下。

一、台湾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特色

在台湾,职业教育通常被称为“技职教育”,是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合称。台湾技职教育通过几十年的积累和发展,已形成从中技、高职、专科、大学到研究所博士班的独立的职业教育体系[1],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多种教育需求。笔者通过交流与学习,认为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色。

(一)职业证照制度规范

台湾有严格规范的职业证照制度,并将职业证照分三个级别,即甲级、乙级、丙级。台湾的职业教育院校通过各种激励政策支持学生获得本专业的相关技能证照,例如,学生可以用专业技能证照取代部分科目的考试成绩。相关专业的职业证照对学生在升学、就业、加薪、晋升等方面有明显的作用,企业的大部分岗位都要求员工持相关职业证照上岗。因此,台湾技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时除了获得毕业证书外,还会持有职业证照。职业证照制度的贯彻实施,使得台湾形成了“学力比学历更重要”的风气。例如,东南科技大学每学年考取职业证照的学生比例达90%以上,其中不乏国际证照,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与国际的接轨。

(二)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台湾的高等职业院校非常注重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具体的产品开发,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些项目会伴随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而不断更新,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台湾技职院校在最后一学年会安排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专题项目,全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康宁大学的一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作了PM2.5检测仪,该测试仪能实时显示空气中的PM2.5含量,检测仪的硬件制作、程序设计等都由学生独立完成。东南科技大学电机系主任指导学生制作的检测桥梁结构的仪器、可以进行健康监测的轮椅等,都面向生活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三)重视实践技能教学

台湾的技职院校秉承务实致用的办学思路,硬件投入力度大,教学设施设备精良,投入大量时间为学生开展实践技能训练。技职院校鼓励学生参加每年举办的台湾全岛职业技能大赛以及国际技能大赛,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增强实践操作技能的热情。学生获得技能大赛证书的数量是行业和社会评价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

(四)师资力量雄厚

台湾技职院校为职业技术教师设立了明确的任职资格,要求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必须与相关产业界开展深层次的交流与实践,和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鼓励具有娴熟实践操作能力的产业界专家在职业校院兼职授课、演讲。例如,致理科技大学超过80%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90%的教师拥有3年及以上的从业经验,教师每6年有6个月的时间在企业顶岗工作。

(五)校企结合紧密

台湾的技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产教结合机制完善且紧密,产学研合作广泛。学校和企业联合设计课程,联合开展技术实践训练,强调理论与实践双线并进、学生的培养目标与企业实际岗位工作需求相融合。学生在校学习专业学科知识,在企业接受技能训练,毕业后能立即就业。例如,东南科技大学的产学训专班(订单班)——车辆工程产业人才班,由学校、技能训练机构、厂商三方合作,学生在经过1088小时的产学训课程训练后,在获得汽车修复技术士乙级证照的同时,可進入台湾各大欧系、日系汽车企业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取得学位,可直接进入就业岗位。这种产学训专班合作模式让高等技职教育系统的师生能与产业界及企业充分联系。台湾技职院校教师积极深入企业开展岗位锻炼,已经成为台湾技职院校教师专业提升的惯例,实现了政府统一联络组织,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私下联系密切的体系,营造了产学融合、互促互进的氛围。

(六)技职教育体系完备

通过技职教育体系,台湾学生在中学毕业以后,可以进入到高职、专科、技术学院以及科技大学进一步学习,最后还可以进入研究所攻读硕士乃至博士学位,与传统的学术教育达到同等的学历层次。技职教育达到的学历层次较高,这与台湾教育部门大力推行实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理念密不可分。

二、对我国大陆地区的启示

(一)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

第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和扩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借助行业和企业专家的力量建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确保学生在校学习的设备和工具能满足实际岗位工作需求,并不断更新和完善。由于“评估、建设、使用”不易协调,可考虑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通过建成后验收、社会评价等方式评估实训基地建设是否达到标准。鼓励学校先建先用,国家评估验收。第二,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将企业工作任务引入教学中,校企联合制订专业教学课程和标准。第三,鼓励社会资金、行业企业投入职业教育。鼓励建设实习实训基地,试行政府购买服务机制。

(二)面向生产实际,重新设计实践教学项目

针对实践教学项目、毕业设计等实用性不强,与生产实际联系不够紧密,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情况,大陆职业院校可借鉴台湾相关技职院校开展专题项目的经验,并结合学校实际,重新设计实践教学项目。

(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院校要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首先要有一支德才兼备、专兼结合的优秀师资队伍,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保障。应打通学校选拔、引进、聘用优秀教师通道,提升职业院校教师待遇。既要注重教师学历,也要注重教师职业能力,不拘一格,广开门路,可逐步探索“应聘职业院校教师岗位应具备3~5年企业工作经历”的模式。对职业院校的在职教师,不仅要求进一步提升学历,还应加大定期企业顶岗锻炼力度。进一步完善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基地建设。

(四)切实落实“双证书”制度

应在各行业中大力推行就业岗位准入制度,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从而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确保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满足社会需要,同时达到安全规范生产的要求。同时,落实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配套制度,形成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岗位要求、薪资标准挂钩的就业环境与氛围。还应在职业技能鉴定认证等环节开展第三方机构认证,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就业准入制度的行政执法力度,监督第三方认证的考核评价标准。此外,还需与国际标准接轨,引入国际上普遍实行的职业资格证书,打破地域限制,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

参考文献:

[1]潘意志,程丹丹.台湾技职教育的经验及对大陆职业教育的启示[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6):1-4.

编辑 朱婷婷 校对 许方舟endprint

猜你喜欢
台湾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捍卫“台湾”?美学者炒作旧书有蹊跷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