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情感课堂如何让人耳目一新?

2017-12-12 10:40顾庆华
考试周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情境设置问题探究德育渗透

顾庆华

摘 要:情感因素是影响英语教学的重要因素,在处理英语情感课堂时,要想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协同发展的目标,教师可从跨文化交际、翻转教学策略、德育渗透、问题探究式教学、课堂互动方式等多个维度进行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情感课堂;问题探究;情境设置;德育渗透

2015年11月底,江苏省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我校召开。我作为高中教师代表上了一节现场观摩课,课题为模块十一第三单元Project:My father, my hero。

这篇课文是一篇父亲节演讲稿,作者描述了对自己父亲的点滴回忆,凸显主题:父亲虽是一个平凡的男人,却是一位成功的父亲。文本难度不大,但是情感性非常强。我反复思考,这类情感课堂如何才能让人耳目一新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努力。

一、 尝试“中西合璧”,实施另类跨文化教学

教师应把培养跨文化意识作为跨文化教学的核心目标,在实践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和教学内容,有目的、有系统和高效率地实施语言与文化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词汇、语法、句型、篇章的学习以及听说、阅读、文学、翻译、写作等课程感受和领悟不同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内涵, 细致地体会语言的表层和内涵之间的微妙关系,学习理性地把握外语的语法规则和文化规则,形成自觉的跨文化意识(林娟娟,2006)。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父亲”。在中国,以“父亲”为主题的经典篇目也非常多,我最终选择了朱自清的《背影》作为学生的拓展比较阅读材料。选择《背影》有两个理由,一是因为这篇文章学生在初中就学过,是描写父爱的经典之作,视角独特,可以让学生重温语言和父爱之美;二是因为《背影》的英译版特别多,可选择余地大。经过一番比较后,我给学生推荐了张培基1999年翻译的版本。这样,学生能将“背影”中英文版本进行比较,将两个不同的父亲进行比较,还能将两位作者不同的写作手法进行比较,一举多得。

一直以来,英语老师注重给学生推荐地道的、原版的英文阅读素材,几乎很少考虑在英语教学中引入经典中文作品进行比较阅读。我这次的逆向思维是一次尝试,学生可以体会朱自清的独具匠心,领悟到大师的细节描写功底。当一群孩子在英语课上动情地诵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教者和听者无不感受到语言和父爱带来的双重震撼。我想说:英语课堂,偶尔可以让汉语飞!

二、 运用翻转课堂策略,灵活处理教材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与传统教学相反的新型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前进行自学(通常会观看教师所提供的教学视频或其他资源),然后回到课堂,针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深度探究,获得比以往更深入的學习和更透彻的理解(朱慧娟,2016)。

仔细阅读文本以后,我发现这篇短文生词不多,篇章结构简单,不需要教者在课堂上花太多时间帮助学生进行文本结构分析理解。基于此,我采用翻转课堂策略,将两篇短文课前发给学生进行自主预学。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有效预学,做到真正理解文本,我在每篇短文的后面设置了一道基于文本信息理解的问答题,还另外设置了一道归纳题,需要学生将两位父亲进行比较,归纳出他们身上的品质,这样就可以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腾出来让学生进行展示分享,强化语言输出,提高课堂效率。经过思考,如果是写成功人物,会显得太散,偏离课堂“父亲”主题,所以我将课堂后期活动调整为描述人物活动场景,而且这更符合高三学生的需要和江苏卷高考命题的特点。我截取了两个人物活动场景描写作为示范,一是朱自清的父亲攀爬月台购买柑橘,二是2011年江苏省高考卷书面表达题:妈妈下班回家,女儿帮妈妈把包从肩上取下。然后让学生进行现场练习,选取的场景是当时的网络热门话题:一个父亲接孩子放学,他撑着的伞斜向儿子一侧,自己身上却被雨水打湿。这样安排就能确保整个课堂活动紧密围绕“父亲”主题,浓浓父爱贯穿课堂始终。

三、 践行立德树人理念,增强英语课堂的德育渗透

作为语言知识教学重要载体的语篇,不但涵盖了传统意义上的词汇、句型、段落与篇章的知识符号,并且以具有教育意义或道德熏陶功能的故事、小说、散文或戏剧等文体表现出来。因此,英语语篇具有双重性质,即知识性和文化性。教师在深化高中英语语篇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与破译浅层次的知识符号,还要解读与分析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真正体现学科德育的教育价值(刘道义 2006)。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我一直尝试将相关德育理念渗透到英语课堂中去,帮助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学生从这两篇短文中起码能获得以下道德认知:成功有很多种评价标准,不一定非要通过金钱和财富来证明;父母很平凡,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也可以成为最伟大的英雄;天底下,只有父母的爱是最无私、最不求回报的;当好父母需要责任和付出;可怜天下父母心,理解父母的不易;善待父母,孝敬长辈不应只是一句空话,更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这节课结束时,不少同学和听课老师都已潸然泪下。

四、 突出情境体验,体现问题探究式教学思想

问题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刘绪菊 2012)。

2014年,南通市教育局提出了南通市课堂教学改革十二字方针“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这个课改方针和探究式教学思想也是吻合的,注重情境创设、合作探究和自主展示。课堂导入部分,我给学生呈现一张我一年级的女儿画的一幅画,是她在我过生日那天特地送我的生日礼物。我和学生讲述画面背后的温暖故事,寓情于教,学生对这样的真实生活情境兴致勃勃,然后顺利导入“父亲”主题。在课前预学成果汇报阶段,学生之前进行了小组讨论探究,在大白纸上汇总了两个不同的父亲身上所具备的主要品质,由小组长上台汇报,展示品质时小组长将关键词串联,以篇章的形式介绍两位父亲身上的品质。在主题升华阶段,我给学生设置了一个发散型问题——让学生画一个父子关系线形图,横轴表示自己的大约年龄,竖轴表示和父亲的关系的紧密程度。每个孩子画的图都不一样,线形图中的每一个转折点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学生用篇章的形式向其他同学讲述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悲欢离合”。课堂的最后,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名叫“My father lied to me”的英文短片,故事中的父亲一直瞒着女儿,靠出卖体力挣钱养家糊口,那善意的谎言直戳听课师生的泪点,大家都沉浸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受父爱的伟大。

五、 利用互联网技术,革新人机交互方式

有人曾这样说过:“互联网时代下的英语课堂就只是在那些配备有信息设备的教室进行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就只是多了些先进的信息硬件设备。”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其实,在新型英语教学课堂中,除了相对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设备之外,其中更为重要的一点应该是教师们的创意或创新思维(李晓燕,2016)。

我向计算机老师请教,尝试用手机控制电脑播放软件。连接手机和电脑实施远程控制的软件有很多种,我最终选用了seewolink。首先教室内必须有WIFI,手机和电脑下载安装seewolink,然后进行软件进行自动匹配连接。联网后,手机即可远程操控电脑,seewolink还可以将拍摄的照片同步上传投影幕,这给展示学生作品带来巨大的便利。以前,要展示学生的作品必须要进行笔记本和实物投影展台的信号切换,然后再对焦,比较繁琐。有个这个软件,只要拿着手机将要展示的作品拍摄下来就能同步展示到了投影幕上,老师还可以在手机上对拍摄作品进行批注,十分便利。

参考文献:

[1] 林娟娟.跨文化教学策略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31-33.

[2] 朱慧娟.翻转课堂对初中生英语成绩的影响研究[J].海外英语,2016(4):16-17.

[3] 刘绪菊.启迪智慧——问题探究教学研究 [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4] 刘道义.新高中英语教与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 李晓燕.“互联网+”时代下英语教师必备素养研究 [J].英语广场,2016(7):82-83.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境设置问题探究德育渗透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
浅析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巧设情境,构建高中语文快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