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情感教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2017-12-12 00:39唐军
考试周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初中音乐情感教育现状

唐军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情感教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促进初中音乐教学的改革,激发学生的情感和音乐学习兴趣。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当结合当前情感因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现状,不断创新初中音乐教学,实现良好的情感教育效果。

关键词:初中音乐;情感教育;现状;对策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的教学应当形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其中,“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强调的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人文性。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当遵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重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而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是格外重要的。这里的情感教育,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课堂教学的人文性,即体现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情感、態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只有学生对音乐融入了情感因素,才能够更深层次地体会音乐所蕴含的情感,有助于学生乐感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 初中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内涵分析

情感教育是相对于认知教育的教学理念,是促进教师完整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内涵而言,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认真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通过情感因素的发挥,增强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根本上讲,情感教育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策略。对于初中音乐的教学而言,情感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音乐本就是一门需要融入情感因素才能够学好的学科,因此,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情感因素对于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性,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创设情感教育的环境,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

二、 初中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

对于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而言,情感教育基本是空白的。总结下来,主要问题如下:

(一) 教师对音乐学科不够重视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音乐学科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保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音乐学科是不被重视的。音乐学科的这种地位,不仅体现在学校的课程安排上,还体现在教师的教学中,并且很多学生对音乐学科的教学也不够重视。正是音乐学科这种尴尬的学科地位,使得在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掉以轻心,因此,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也是比较有限的。这样的社会背景,使得情感教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完全处于空白的现状,难以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二) 教师对情感教育的内涵和方法认识不足

当前,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无非是让学生学习几首歌曲,或者是了解一些音乐文化和音乐常识,很少有教师会认真钻研音乐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和认知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的了解不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较少,因此,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简单地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忽视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只能学习一些苍白的音乐知识,缺乏情感因素的培养。而这样的教学现状,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情感教育的内涵和方法认识不足息息相关。

(三) 教师严重忽略学生的情感需求

其实,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情感最丰富的阶段。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正好可以借助音乐学科的情感性,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价值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却忽略学生的情感需求。对学生的各种心理需要视而不见,而教师的课堂教学仅仅是讲解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或者是教学生一些早就烂熟于心的歌曲,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得初中音乐的教学一直处于一种低效的教学现状。

三、 情感教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一)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音乐的教学需要有情感因素的存在,因为音乐本身就是表达情感的东西。而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将情感教育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诠释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 有利于促进初中音乐教学的改革

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单调、乏味、缺乏情感。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失去了音乐塑造学生人格和性格的重要意义。而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教师重视情感音乐的融入,将情感教育和初中音乐的教学有机整合起来,和新课程改革理念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小学目标相吻合,有利于促进初中音乐教学的改革,让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时代发展相适应,为初中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完善奠定基础。

(三)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就如前面所说:情感教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诠释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这种情感因素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

四、 情感教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的对策

结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将情感教育与初中音乐的教学有机整合起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促进初中音乐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有效举措。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当通过哪些手段实现良好的初中音乐情感教育呢?

(一) 重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乐学。这里的“乐学”,是指学生乐于去学习。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通过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改变学生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改变学生学习的心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乐学,爱学,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这种主体地位的重视,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应当以学生为基础,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重视学生对音乐的需求和品味,强化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为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endprint

(二) 选择学生喜好的歌曲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情感丰富是他们所具备的一大基本特征。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多学生所喜好的,一般都是一些流行歌曲,或者是一些慷慨激昂的歌曲。因此,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应当尽可能地避免选取一些比较难听懂,且情感表达不够丰富的歌曲。针对这样的教学,笔者认为:教師的教学应当融入流行因素与古典因素,将这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为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红旗颂》这首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将这首歌曲激昂的感觉表现出来,激发学生对祖国五星红旗的那种崇敬之感,让学生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从根本上讲,《红旗颂》这首歌,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重要歌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情感因素的强化,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良好的初中音乐教学效果。

(三) 创设情感教育环境

对于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而言,情感环境的创设格外重要。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相关的音乐知识或者是让学生学习音乐歌曲时,应当重视这种情境的创设。例如,在学习一些有意义的歌曲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歌曲时的背景,让学生通过对背景的熟知,了解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投入情感,用自己的情感诠释音乐。例如,在学习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这首曲子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介绍贝多芬创作这首音乐时的社会背景,结合贝多芬的生活状态,诠释作者在创作时的状况,为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和情感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渗透,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因此,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应当结合当前初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重视情感因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实现良好的初中音乐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魏坤.关于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审美教育中应用的探析[J].科普童话,2014,(06).

[2] 吕光明.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中应用的研究[J].北方音乐,2015,(09).

[3] 钟晓虹.音乐与情感的完美融合——浅析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渗透[J].赤子,2012,(08).

[4] 刘亚洲.充分渗透情感元素努力增强教学互动——浅谈互动环节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快乐阅读,2012,(15).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音乐情感教育现状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