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将户外游戏进行到底

2017-12-20 05:41苏云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杨庙镇中心幼儿园
幼儿100 2017年33期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幼儿

文/苏云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杨庙镇中心幼儿园

以人为本 将户外游戏进行到底

文/苏云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杨庙镇中心幼儿园

最近有一本书《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在幼教界特火,它第一页就强调:早期环境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我们提供给幼儿的应是富于感官体验,充满了探索、选择和自由的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要利用自然环境,让幼儿进行观察、发现、探索,扩展幼儿生活、学习的空间,开展丰富多彩、富有价值的教育活动。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说过:“小孩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对孩子来说,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

游戏是孩子生命中迸发的激情。孩子爱玩游戏,尤其喜爱户外游戏。户外是一个开阔的天地,也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有学者指出,幼儿园有必要把孩子的兴趣引向户外,让孩子接触户外自然,充分体验户外活动的快乐。我们在实践中对户外游戏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思考。

一、户外游戏中的探索

(一)对户外体育活动的探索

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尤其是体育活动,是当下很多幼儿园都在进行的,旨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能够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物质与精神基础,它与其他形式的体育活动相比较,更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等特点。在探索中,我们意识到以下几点是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关键所在:

1.因地制宜,创设环境。

幼儿园要充分利用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并合理规划、设置场地。可购买现成的器材,或根据场地条件专门制作,如:幼儿园的院墙可用木板拼搭成攀岩墙;还可以利用幼儿园大树将废旧轮胎吊挂起来供幼儿荡秋千,小布块可用来做沙包,可乐瓶可用来做保龄球……幼儿园除了有平整的活动场地外,那些弯曲的小路、小树林、水池、小土坡等,都是区域性体育活动的适宜场所。

2.分布递进,逐步适应。

首先,让幼儿熟悉场地。活动前,教师带领本班幼儿到各个活动区域,让他们熟悉场地,熟悉各种活动器材的性能。让幼儿认识摆放衣服和擦汗毛巾的地方,还有离活动区域最近的厕所。其次是让幼儿熟悉玩法和规则,教师要用简洁的语言将游戏的步骤讲给幼儿听并辅以示范,让幼儿个个明白。游戏中出现的一些语言和口令,要规范、固定,不能随口变来变去,让幼儿无所适从。需幼儿说的语言,要先教熟,尤其是对小班幼儿,教师要亲切地、清楚地带着幼儿念熟。规则是游戏的重要部分,教师要反复强调规则,要让幼儿明白为什么要遵守这个规则,使遵守规则逐步成为幼儿的自觉行为、内在行为。游戏过程中,师生共同监督规则的执行,对不遵守规则的现象要及时发现和纠正。

3.细心观察,正确指导。

体育活动是要放开幼儿手脚的活动,在此过程中幼儿一般兴趣都较高,易激动,因而教师更应该注重指导。首先应明确该体育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是为发展幼儿的什么能力而设计的。教师要反复强调,正确示范,并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其次,在活动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和发展课题,引导幼儿主动去探索、解决,提高幼儿活动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如:发现某一幼儿的创新动作,可引导其他幼儿模仿;发现幼儿玩危险动作要及时制止;对胆小、能力弱的幼儿要扶一把,帮一帮;对运动过量的幼儿要提醒他休息一会;对流汗多的幼儿教师要提醒他擦汗。

4.灵活运用,及时启发。

区域性体育活动在使幼儿得到体质锻炼的同时,也使幼儿的智力得到开启。活动中,教师要细心观察,了解活动中幼儿兴趣所在、思路所在,然后不失时机地进行启发,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天赋。如:中班幼儿走独木桥,走着走着便没了兴趣,教师这时可以把那些独木桥连成弯弯曲曲的,像走迷宫,幼儿的兴致一下子又被调动起来了。这样的做法既丰富了活动的内容,又给幼儿提供了联想的空间,大大提高了区域性体育活动的质量 。

(二)对户外其他教育题材的探索

我们还发现,所谓的户外游戏场地并不仅仅是提供运动场地,所谓的户外游戏也不是单纯指体育活动。比如我们可以创设户外写生,开辟种植园区、建构区、表演区和休息区等。

1.户外写生。

人们常说:艺术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意思是说艺术的取材必须来自生活,又要经过加工提炼,才能成为好作品。幼儿的户外写生教学是幼儿绘画启蒙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写生教学,培养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观察、感受生活,认识世界,并通过学习造型和表现,对幼儿智力的发展,幼儿性格、素质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进行写生教学,还能开阔幼儿视野,提供绘画上丰富的素材,避免“闭门造车”或出现“没有东西画”的被动局面。目前不少幼儿园的教师都忙于日常的管理工作,或者存在担心带幼儿外出时易出事故的心理,或者根本就没有写生的意识,这种教学观人为地割裂了幼儿与生活、与自然的联系。开展幼儿园户外写生不仅能提高孩子们绘画的兴趣以及观察的能力,也是“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的终极目标的落实,我们所进行的或者说所生成的活动都应是为了幼儿的发展。户外写生活动素材随处可得,可以充分发挥自主权,春天的花儿、秋天的落叶、蓝蓝的天、高高的树、绿绿的草地、好玩的滑梯等是孩子们最熟悉不过的幼儿园场景,这些都是他们写生的好素材。让幼儿带上画笔,背上小画板,让他们接触一下大自然,描绘眼前活灵活现的事物,处在这样自由、安全、快乐的环境中能充分发展个性,激发出写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了广阔的户外活动环境,就能更好地促进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此外,教师应在写生中积极创设条件,提供各种机会激发幼儿运用眼、耳、口、鼻、手等各种感官参与到观察中。结合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闻一闻、说一说的方式与写生对象进行互动,逐步构建有效的户外写生活动,让孩子们学习了观察方法,也增强了自信心,培养出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幼儿。同时在带领幼儿一次次户外写生活动中,也让孩子们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开阔了视野,萌发爱家乡的情感,促进了身心健康。

2.种植活动。

其实,幼儿园之“园”的本意就是种植的地方和娱乐的地方,种植应该是幼儿园的应有之意,因为种植不是成人的需要,而是幼儿的需要,是幼儿关注自然、关注生命的影子之一。在种植这一过程中,孩子们会精心呵护、仔细观察,会关注生命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会对生命充满感情,倾注热情。因此,种植是一种有温度和有情感的活动,幼儿在其过程中收获的不只是能力和知识,还有情感和态度。同时,种植也是一种劳作。俄罗斯M.A.瓦西里耶娃等人在《幼儿园教育与教学方法》中指出:“在儿童认识社会生活现象时,人类生活和劳动是核心主题。”我们与幼儿一起重新理解种植的概念:种植什么?如何种植?如何管理?收获什么?尤其是收获的不仅仅是自然物的果实以及幼儿园课程的开发,还有老师们的收获,他们的教育管理观念发生了变化;对家长而言,幼儿的种植活动也是他们自身收获育儿理念和能力的源泉。

此外,户外游戏还可以开展混龄互动。户外混龄活动,是指将全园的孩子们有目标、有计划、有秩序地组织起来,大、中、小班混合在一起进行互动式、互助式、互学式活动,目的是让幼儿在户外健康区域活动中自主自愿地游戏,自主决定游戏伙伴,自我体验游戏过程,自由选择游戏内容,旨在遵循“以幼儿为本”的原则通过师幼间的互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我们需要创设 “自然”场域环境,合理规划场地,科学有序地投放材料并让幼儿根据自己爱好兴趣开展游戏,幼儿玩什么、怎么玩和跟谁玩全部由幼儿自己做主。在这样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有效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激发他们的游戏兴趣,更尤为可贵的是大大减少了幼儿胆小、孤独、暴躁等不良性格的形成的可能性,真正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在幼儿园里,不论是宽阔的或是狭小的,只要是在户外我们如果能够细心观察幼儿就会发现,幼儿天生有一种将活动作游戏化处理的倾向和能力,任何活动在孩子们眼中都可变成游戏。在玩滑滑梯时,你会发现幼儿能玩出许多花样:变换不同的身姿往下滑,想象自己成了飞机或者超人,同时嘴里念念有词;一会儿又把滑滑梯当成马路,再现生活中的交通拥堵情况,嘴里面也会蹦出“台词”。在玩水时,你会发现有些小女孩会模仿家长用洗衣粉洗衣服的场景,洗着洗着就玩起了泡泡,水盆就变成了泡泡王国,最后洗衣服就变成了去“泡泡王国旅行”的游戏。在玩建构时,你又会发现孩子们一边搭建城堡一边自言自语地跟想象中的城堡里的人物聊着天,讲着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俨然已经成为城堡里的指挥官……孩子们沉浸在游戏化的活动过程中,满心喜悦,任想象自由飞扬。

在上述的户外游戏中,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活动材料,决定做什么,怎么做,和谁一起做,实现自主建构、主动发展。但是,实现这个价值的前提是教师要在正确的理念指导下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适宜的材料,并适时介入,支持、引导幼儿活动,即组织幼儿实施适合的教育。所以说,不论是室内还是户外活动,它们既是幼儿的游戏也是教师的教学。我们要从幼儿的利益出发,陶行知先生曾讲:“儿童的利益优先。”教师与幼儿共处三四年,幼儿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靠老师帮助,因而我们应把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作为判断教师工作有效性的价值导向。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只要我们给予他们专业的支持,提供合适的时间、空间、环境、材料,就能给予他们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空间,就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二、对户外游戏的几点思考

(一)对材料使用的总结

场地会影响练习的性质和游戏目的。例如大班游戏“人枪虎”,如果跑的距离太近,就会由发展快速奔跑能力为主变为以发展灵敏性为主了。因此,教师要熟悉游戏对场地和器械的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合理地利用现有场地。避免靠近墙壁、水池、花坛、楼梯等,合理调整幼儿的间距,可有效防止跌伤、碰撞等事故发生。

不论何种运动器械,都要符合安全性及游戏对它的要求,不可随意替代或取消,以免影响动作的质量和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例如用几块积木搭城门就没有拉皮筋效果好,易使幼儿跳的动作变形;用塑料玩具代替沙包投掷也会造成屡投不中的结果。

(二)对幼儿表现的总结

活动中要根据幼儿年龄、体力、当天体力负荷和心理状态,合理安排幼儿运动,适时调整活动量。活动量太小,难以达到锻炼的目的;活动量太大,超过了幼儿身体所承受的能力,对健康不利,甚至有害。因此教师要把握游戏的时间和次数,灵活运用集体、分组、个别教学的形式,做到动静交替。

(三)对游戏形式的总结

打破班级界限,可混班合作游戏。合作游戏能加快孩子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许多幼儿怕生人,特别是小班幼儿多依赖本班的教师,在陌生教师面前变得拘谨,容易使活动受局限。这时教师可主动招呼幼儿,鼓励他们多玩些地方,可采取教师换位的方法,以教师的“动”来引导幼儿的“动”。开始时双方教师换位的次数可多一些,随着活动的展开,当幼儿不再依赖本班教师时,当“陌生”教师已然成为熟悉的教师时,就可以增加游戏情节了。

(四)对生活课程的再思考

幼儿园的课程是由一个个活动串接起来的,我们在进行课程实施中其实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有的活动可以前期进行讲解、示范;而有的活动其实并不需要,完全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先探索、先实践。我们更应关注孩子们在幼儿园实施课程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投入性。比如投入性是一种状态,只有孩子们是投入的状态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兴趣。我们需要真正理解“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意义,真正理解幼儿园课程就是幼儿生活、学会生活的意义,即从书面传授转向生活的需要;从成人的期望转向幼儿的需要;从简单的讲解转向幼儿的行为。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一书《什么是教育》中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我们幼儿园教育其实很简单,和孩子们在一起,释放孩子们的本性,让孩子们得到应有的教育!

猜你喜欢
幼儿园游戏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