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化技术支持学前教育教研发展

2017-12-20 05:41李红蕾江苏省徐州市教育教学教研室
幼儿100 2017年33期
关键词:徐州市教研员徐州

文/李红蕾 江苏省徐州市教育教学教研室

利用信息化技术支持学前教育教研发展

文/李红蕾 江苏省徐州市教育教学教研室

2017年下发的《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教研工作是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的有效专业支撑,是实现学前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中国的教研体系中,大市教研员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上。对上,要全面领会理解不断变化、不断深化的新课程理念与随之而来的教育变革;对己,要深入学习更新理念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对下,教研员是本地区教师群体平等中的首席,担负着引领学科教师发展提升的责任。

担任学前教育教研员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大市教研员在实施研究、指导、服务、管理职能的过程中,如何有效扩大教研的辐射面和影响力,使尽可能多的一线教师能够听到教研员的声音,看到教研员的动作,甚至是和教研员展开及时且有效的互动?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技术发挥着前所未有的强大作用,覆盖面广,传输速度快,操作便捷。基于思考,我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尝试建立“徐州学前教研”微信公众平台,期望借助于信息化技术更好地推进教研工作职能的落实。

一、平台宗旨

“徐州学前教研”微信公众平台创建于2016年3月27日,平台主要功能定位为——“徐州教研室学前教育教研动态推送、经验分享、名师引领、互动交流的平台”。旨在为徐州市六区五县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分享、传播、互动的平台。创建该平台的另一个目的是使徐州市每一位身处第一线的幼儿教师,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徐州教研室的工作动态,听到来自教研员发出的声音。实现信息点对点实时传输,提升教研实效性。

二、平台用户分析

截止2017年7月27日,徐州学前教研微信公众平台共运行16个月,拥有用户5722人,利用平台提供数据分析得出:女性用户5200余人,占比90%以上,男性用户接近500人,占比接近10%。从数据变化曲线分析得出,关注人数保持稳中有增的趋势。当平台推出一线教师较为关注的内容时,用户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例如2017年6月28日发布《徐州市学前教育学科中心家园协作组沙龙活动方案》,当天及次日新增用户21名。因此,基于用户增加数据变化的分析,也能够获取教师对于专业发展的需求方向。

附表1:用户性别占比分析

附表2:用户增减趋势分析

三、平台内容分析

自2016年3月27日发布第一篇图文推送至今,徐州学前教研微信公众平台共发布图文消息181篇,其中90%以上为原创。图文内容主要分类为:

1.课程游戏化相关理论与案例,如《写在开学之初,让我们再识“课程游戏化”》。

2.环境创设相关理论与指导,如《幼儿园环境创设——虞永平教授徐徐道来》。

3.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丛书导读,如《跟着小茶和沛县妇联幼儿园老师一起做观察》。

4.大市级活动记录,如《徐州学前教研工作简报》。

5.学科组活动纪实,如《徐州学前艺术学科中心组期末活动分享》。

6.学习心得分享,如《分享小茶的学习干货》。

7.活动动态,如《徐州市市区独立园教师基本功大赛圆满落幕》。

8.你问我答,如《农村幼儿园关于课程游戏化方面的疑问》。

在平台建设、运行的16个月过程中,发布的图文推送内容和结构是在不断调整变化的,调整的依据来自对于平台数据的分析:文章点击率、教师留言量与质以及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反馈等。这种调整,使得平台推送的内容更加贴合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这是信息化技术与传统纸媒相比更为突出的优势——更直接、更快速、更便捷。教师提出的问题、给出的反馈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回应。“互动”使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升,也使参与者获得激励。

四、图文页阅读分析

附表4:图文阅读与互动分析

以2017年7月8日发布的《徐州学前教研六月工作简报》为例,当天的阅读总数达到457次,累计阅读量达560次。教师阅读的途径包括转发阅读、朋友圈阅读以及其他形式。这说明平台的传播途径比较广泛,除了关注公众号的读者可以阅读,有价值并得到认可的文章,可经过阅读者的推荐、朋友圈分享等形式增加受众面,从而发挥更大的影响力。这也是信息化技术不可取代的巨大优势。

五、平台留言分析

附表5:平台用户留言分析

每一篇推送的文章结尾,读者都可以通过“写留言”的形式与平台主持人进行互动。从留言的数量与质量中可以分析读者对文章的需求程度、认可程度,以判断文章的价值,为后续的文章推送把握方向,使平台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主持人通过回复留言的形式与读者进行研讨、互动,使单方面的信息传输变成了具有研讨性质的交流。这种互动形式的价值有二,一是激发读者的阅读与思考,使读者从对推文的单向阅读转向与主持人互动型的反思与交流;二是主持人的回复与点评,激发了读者参与的信心与积极性,形成良性的循环。

附表6:平台用户留言的内容对比

2016年7月14日的一则留言是留言板开放初期比较有代表性的模式,读者多数以点赞、感谢的形式表达对推文的感受,这表现出读者开始有参与平台活动的愿望与动力。时隔一年之后的2017年7月3日一则留言则比较典型地反映了读者成长的历程,留言不再仅仅是一种交流,而成为读者表达自身专业感受、反思、观点的途径,这反映出教师在一年多参与平台阅读的过程中,通过阅读、反思、实践给自身带来的专业成长。

徐州学前教研微信公众平台是一种基于信息化技术基础上的崭新的、活泼的、互动的教研组织形式。它从传统教研的整齐划一、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转向了关注教师的问题与困惑,分享教师的实践经验,给予教师过程性的指导,使得教研既具有共性的引领,又具有个性的交流。在下一步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有几个思路:

1.细化栏目。结合2017年9月的数据分析,针对教师专业薄弱点与需求,增设“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课程审议与改造”“生活环节价值的研究”等栏目。

2.与学科组对接。由学科组根据研究方向承担对应栏目的组织和管理。

3.保持动态化调整。每学期对平台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根据结果及时调整,使平台在变化的过程中保持对教师需求的满足。

猜你喜欢
徐州市教研员徐州
徐州市奋力推动全行业百日攻坚行动
疫散待春回
徐州市超前研判 做好春节安全防范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融合·互动——徐州市商聚路小学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