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与东盟民族体育赛事交流的SWOT分析*

2017-12-21 02:53王兆锋尹继林
体育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体育赛事赛事

王兆锋 尹继林

(钦州学院体育教学部,广西 钦州 535000)

广西与东盟民族体育赛事交流的SWOT分析*

王兆锋 尹继林

(钦州学院体育教学部,广西 钦州 535000)

运用SWOT分析法对中国东盟体育赛事交流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显示,广西与东盟的民族体育赛事交流具有明显的地理区位优势、民俗文化相通优势等,同时也存在赛事基础设施薄弱、民族体育传承乏力和赛事交流层次及参与度偏低等问题。因此,广西应抓住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和海上“丝绸之路”重启等机遇,丰富民族体育赛事交流内涵,打造民族体育品牌赛事,制定良好的交流保障制度,以观念和政策创新促进民族体育项目传承和保护,同时也应制定应对多变的东盟局势、区域竞争加剧和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变迁等挑战的策略

广西;东盟;民族体育赛事;SWOT分析

民族体育赛事交流是展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也是推动我国民族体育走向世界的战略抉择。广西与东盟人文关系密切,且山水相连、习俗相近、文化相通、族源密切,拥有开展民族体育赛事交流的优越条件。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推进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启,广西与东盟民族体育赛事的交流呈现了新的活力,打造了一些知名的品牌赛事,有力的推动了双边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的交流与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通过对广西与东盟民族体育赛事交流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形成内外匹配的综合战略,以增强机制对策制定的科学性,为中国—东盟民族体育文化交流实践提供宏观指导。

1 广西与东盟民族体育赛事交流的优势

1.1 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突出

广西南临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是中国与东盟之间唯一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是中国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是全国唯一的具有沿海、沿江、沿边优势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路上交通方面,南友高速公路和322国道与越南一号公路贯通,每天都有跨国直达班车,是我国与东盟最大、最便捷的陆路通道,广西境内高铁近年迅猛发展,直抵东盟国界,特别是南宁至新加坡沿海铁路和中国至新加坡泛北部湾沿海公路构想的提出,得到了东盟各国的支持;在空中交通方面,广西已开通往返吉隆坡、曼谷、清迈、新加坡、河内、岘港、暹粒等多条国际航线,并正筹划开通桂林至越南胡志明市、桂林至印尼雅加达等东盟航线;海路方面,2015年2月9日,广西北部湾—东盟海上丝路邮轮航线正式首航,这条跨国邮轮航线从广西沿海的钦州、北海始发,直达越南岘港、芽庄,以及马来西亚关丹、云顶、热浪岛等地,北海至越南下龙湾航线、防城港往返越南下龙湾海上旅游航线等打通了广西通往东盟的海上航线。

广西作为丝路带中衔接中国与东盟的桥头堡,具有开展民族体育赛事交流的先天优势。首先,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为民族体育赛事参赛队伍提供了快捷、便利的行程安排,减少舟车劳顿,便于赴赛,其次,优越的地理位置便于广西与东盟之间民族体育赛事的沟通,特别是边境地区的赛事日常交流,并降低参赛队伍参赛成本,增加交流机会,最后,广西作为中国通往东盟的门户,自然形成一个两国之间政治文化交流的枢纽,必将成为民族体育文化交流的中心地带,使民族体育赛事交流成为常态。

1.2 民俗相近,文化相通

由于广西与越南相接,而且中南半岛历史上曾经也属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相互通婚和移民的历史,交流频繁,具有显著的族源关系。有研究表明,缅甸的掸族和广西傣族是同源异称的民族,越南的越族和广西的京族是同一族别,而越南的岱族、侬族、拉基族、布标族和山斋族与广西的壮族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3]。因此,广西与东盟各国开展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蕴含的民族体育文化和民族重大风俗习惯极为相似,这种历史渊源为广西与东盟之间的民族体育赛事交流提供了共同语言,增进了交流双方的亲近感,促进了双方关系的升华,便于建立良好的交流渠道,有利于形成较为固定、系统的交流模式。

1.3 赛事交流项目充足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区,世居着壮、汉、瑶、苗、侗、京、仫佬等12个少数民族,民族体育赛事资源丰富,仅广西第十三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所开展的项目就有珍珠球、抢花炮、毽球、健身操、抛绣球、武术、射弩、高脚、板鞋、龙舟、陀螺、独竹漂等12个竞技项目和竞技、技巧、综合等3类表演项目,全部出自广西各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广西现存民族体育项目共238项,另外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已经发展到130多个,每个节庆活动过程中均会开展相应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4],其中以舞龙舞狮、抢花炮、抛绣球、打陀螺开展最为广泛,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同样有舞龙舞狮、抢花炮、跳花筋、斗鸡和抛绣球等民族体育项目。丰富的民族体育项目为赛事交流提供了桥梁,首先,不同民族在不同时间段开展的丰富的民族体育赛事,增加了广西与东盟之间交流的机会,其次,多种民族体育赛事的集中开展可以提高交流层次,形成规模,易打造品牌赛事,如壮族“三月三”所开展的节庆体育,包括了抢花炮、打陀螺、射弩、板鞋竞速等多种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已逐渐被打造成一项国内外知名的具有广西少数民族特色的节庆体育运动会,最后,不同的项目必然会带动不同的人群参与到双边交流中,在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上具有较高的扩展空间。

1.4 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广西与东盟各国具有灿烂的文化传承,如:以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灿烂的文物古迹,浓郁的民族风情,成就了其独具一格魅力的广西;可以观赏兰纳文化风格建筑、体验寺庙山地之旅,品尝淳厚古味的泰国;柬埔寨世界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呈现的吴哥古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宋干节;集缅甸一切建筑艺术形式之大成的蒲甘佛塔所蕴含的古佛教文化等。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不仅可以让民族体育赛事交流者体验到迥然不同、清新活泼的民族体育项目,还能在赛事之余观赏举办地民族地区美丽风光, 感受独特少数民族风俗文化, 升华赛事交流内涵,以赛事交流带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和谐发展。

1.5 民族体育赛事的影响力逐年提高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相继确立,中国-东盟合作进入新的“钻石十年”,在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双核驱动”等政策的推动下,作为中国面向东盟门户的广西,政府层面的民族体育赛事呈快速发展趋势。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部分民族特色项目赛事已形成常态,如:中国—东盟国际龙舟邀请赛、中国—东盟国际狮王争霸赛和中国—东盟武术节等一系列民族体育赛事。中国东盟民族体育赛事规格得到显著提升,赛事影响力也逐年提高,如:2004年南宁国际龙舟邀请赛共有来自越南、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国台北等国家和地区的10支参赛队伍,2015年参赛国家已有中国、马来西亚、泰国、美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匈牙利等8个国家55支队伍,到2016年第十二届时参赛队伍已达到62支;2004年在防城港西湾海域举行的中越(民间)龙舟邀请赛,前4届均由港口区主办,2008年第五届邀请赛首次升格为市级主办,2009年防城港市大力整合文化体育品牌资源,成功主办了首届防城港市国际海上龙舟节,打造出了一项高级别的国际民族体育品牌赛事[5]。

表1 近年广西与东盟民族体育赛事交流一览表

2 广西与东盟民族体育赛事交流的劣势

2.1 民族体育赛事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薄弱

交通、食宿和场地设施是民族体育赛事交流必备的硬件条件,近年来,广西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以及自然环境的制约,广西经济总量远落后于其他沿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特别是边远少数民族聚居区。广西民族体育赛事的开展基本以节庆体育为主,以田间地头为场地,村寨自发性的民族体育活动,固定的体育场地几乎没有,更不用说带有看台的观赛场馆。从表一中我们不难看出,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民族体育赛事交流多集中在南宁、桂林、柳州等交通便利的大城市以及北部湾地区的沿海城市,而作为最具有民族体育特色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缺乏必要的硬件支撑,无力承担大型民族体育赛事,而且交通条件较差,导致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抢花炮、巴马瑶族自治县的射弩、靖西县的抛绣球等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和交流。

2.2 民族体育传承后继乏力

具有民族体育项目技能的人是赛事交流的主体,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以人的动作行为为载体世代相传的民族体育传统技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险境遇。村寨自发性民族体育活动受青壮年外出务工的影响,参与人群呈老龄化和少龄化,体育活动也逐年减少,特别是部分出于信仰而进行的体育赛事活动,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民观念的改变,影响力及参与人群逐年下降。学校民族体育教育空间的失意、社区民族体育运动普及的缺失、参与民族体育人群的日趋减少,使民族体育项目陷入了濒临失传的境地,如以舞狮响誉中外的田阳地区能够完成刀尖狮技(舞狮队员光脚爬上由36把锋利的钢刀和9根钢尖组成的“刀山”并用刀尖顶肚旋转 )的也仅有2人,狮子道具制作技术也仅掌握在少数老民间艺人手中,随着老艺人的相继离世逐渐面临失传的窘境。另外,大部分民族体育赛事的参与者也仅是赛前进行突击训练,以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对民族体育项目及其历史渊源了解不足,不能传承民族体育其精髓,特别是民族体育所蕴含的中国古文化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来源于生活,寄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完整的传承不紧要重视项目传承,更要重视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这方面,传承相对较好的舞龙舞狮等项目也相对乏力。

2.3 民族体育赛事交流的参与度与影响力偏低

大型体育赛事能够引起民众的极大关注,像奥运会、世锦赛等,能够激发民族的自豪感,且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政治的互信,虽然广西-东盟开展的民族体育赛事交流较多,但存在问题也较突出:赛事参与国家未覆盖东盟各国,赛事级别总体偏低;民众的参与度不高,仅作为一种娱乐观赏项目;从鲜有东盟媒体对赛事进行报道可以看出,赛事影响力偏低,特别是对东盟各国的影响力;从历年赛事交流来看,赛事种类少,东盟参与国人群也以华人华侨为主,而较为知名的也主要为单项竞技赛事,没有形成一种综合性运动会模式。加上投融资渠道、赞助和媒体资源等多方面的限制,其社会影响力和开展范围极为有限。

3 广西与东盟民族体育赛事交流的机遇

3.1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

2003年,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联合宣言》,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2010年 1月 1日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广西成为中国面向东盟的门户和前沿阵地,这一优势为广西举办中国—东盟民族体育赛事拓展了巨大地空间,赋予了其开展民族体育赛事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另外,自贸区的建立带动了自贸区成员国政策的变化,使成员国人员之间的往来更加频繁和简单化,例如,桂林对东盟10国旅游团144小时入境免签政策、印尼对中国免签政策,文莱对中国的落地签证政策,东盟十国互免签证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为广西与东盟民族体育赛事交流人员提供了往返便利,推动增加了广西与东盟民族体育赛事交流的机会,有利于赛事交流的进一步深入和合作。

3.2 广西-东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民族体育赛事的交流

目前,广西70%的景点都通了动车,景区与景区之间因为有了快捷、准时率高的动车组列车无逢对接,游客中转、旅行社接团和旅游安排都比以前更加方便、紧凑,大大促进了广西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据统计,2015年1至8月,东盟各国进入广西旅游的人数超过2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7%,创下了广西接待东盟游客的历史新高。一方面,大量东盟游客的到来为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提供了“走出去,引进来”的机会,而以少数民族体育赛事为代表的民俗风情游,可以让游客体验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独特魅力,在对外推广的同时形成宣传辐射效应,从而为赛事的交流创造机会。另一方面,旅游业快速发展推动了广西-东盟之间人员往来交通及签证的便利,有利于赛事参赛人员简化跨国参赛流程,形成快捷的交流路径。

3.3 政策的支撑,注重民族体育的传承保护

广西先后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规划(2011—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和《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重振广西体育雄风建设西部体育强区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把民族体育赛事的开展融入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大局中[6],率先占据了与东盟开展民族体育赛事的主动权,另一方面,广西近些年建立了50个民族体育健身站点、确立了10各民族传统体育节庆项目、着力打造10个民族传统体育品牌赛事、设立了30所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学校,并对民族体育特色之乡、民族体育传承馆和民族体育传承人进行大量资金支持和保护,使民族体育的传承得以延续和发展。这些政策的实施,为赛事交流所必须具备的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提供了保障,同时,有利于建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增加赛事交流群众基础,扩展赛事交流范畴,以赛事交流带动教育、科研、文化等交流。

4 广西与东盟发展民族体育赛事交流的威胁

4.1 中国-东盟国家双边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东盟国家虽然在文化上和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但由于政治上的原因,东盟国家在历史上一直对中国心存芥蒂,而且担心中国的强大会在经济、军事上给他们造成威胁,由越南、菲律宾引起的南海争端近期也愈演愈烈,相关国家内部舆论宣传的导向,使民众潜移默化的形成排华情绪。另外,印尼国内一直就有排华思想和行动,动则使用暴力手段打、砸、抢、烧华人商铺,屠杀华人等,严重影响了中印双边关系的发展,而东盟成员国内部的领土争端一直存在。例如,越南历史上曾对柬埔寨入侵,至今两国关系貌合神离,马来西亚与印尼、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印尼与菲律宾等有关岛屿主权的争执,使东盟不能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再者,由于东盟国家实力差异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雷同,经济增速放缓,为缓解国内压力,部分东盟国家可能会采取各种保护主义政策,再加上东盟国家政局动荡,这些不确定因素,直接威胁到民族体育赛事的交流。首先,多变的双边关系使赛事的交流具有不确定性,不能形成一种固定的交流模式,不利于民族体育赛事交流的长远发展;其次,由于历史原因、内部舆论导向和民族文化冲突等,部分民众形成的敌对情绪对交流人员的安全造成了一定威胁;最后,东盟部分国家政策的多变性和动荡的国家政局可能对民族体育赛事交流造成致命性打击。

4.2 竞争激烈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和发展,民族体育赛事交流不断升温,以赛事带动区域合作交流成为部分省市与东盟之间交往的桥梁。民族体育赛事的区域性竞争激烈,广西周边省份如云南、海南、广东这些区位优势也相对突出的省份同样积极投入民族体育赛事开发中,且各有特色,如云南民俗体育旅游、广东举办高规格民族体育赛事的硬件条件和优越的基础设施、海南沙滩体育节等一批体育产业品牌。另外,成熟的现代体育赛事以其赛事规模及其影响力和项目自身具有的国际化对民族体育赛事也构成了强有力的竞争。

4.3 广西民族地区现代化变迁

广西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作为民族体育赛事赖以生存基础的原有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也发生了转变,民族体育赛事其承载的文化内涵也随着民族生活的现代化进程逐渐淡化[5],受现代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民族传统体育赖以生存的土壤越发贫瘠,如作为部分民族地区出行方式之一的独竹漂,受现代交通变革的影响,已逐渐成为一种表演技艺,仅极少数人掌握。民族体育赛事在利益驱动下也逐渐失去了其本质属性,短期变相榨取民族体育赛事的经济价值同样严重影响到民族体育赛事的可持续发展。

5 促进广西与东盟民族体育赛事交流的对策

5.1 政策创新,制度保障

首先,制定相关政策,如实施落地签证及免签政策,保证民族体育赛事交流相关人员的流动顺畅,针对边境地区群众民族体育赛事交流,简化通关流程,促进赛事向日常化发展。其次,建立健全民族体育赛事对外交流管理机构,简化赛事审批流程,拓宽赛事相关产业,扩大赛事群众基础。最后,构建赛事策划、宣传、实施及总结等一体化保障机制,完善场馆设施及赛事附属资源配备。

5.2 立足当下,拓展品牌赛事资源

目前,广西与东盟之间的民族体育赛事交流主要集中在龙舟、舞龙舞狮和武术这三个方面,交流项目单一,广西很多知名民族传统体育品牌赛事还没能与东盟形成正常的交流机制。因此,在保障南宁国际龙舟邀请赛、中国-东盟狮王争霸赛、中国-东盟武术节这三大品牌赛事的基础上,大力拓展广西珍珠球邀请赛、广西独竹漂邀请赛、广西花炮邀请赛等兼具竞技性和观赏性的赛事与东盟各国的合作交流,形成具有固定交流模式的知名品牌赛事。另外,以单项赛事为依托,结合壮族“三月三”、端午节、傣族泼水节等大型节庆日,开发大型综合性的民族体育运动会,增强广西与东盟民族体育赛事的国际影响力

5.3 丰富民族体育项目交流内涵

广西与东盟民族体育赛事的交流不能局限于赛事本身,它应该融合更多的人文元素,以赛事交流推动双边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如以民族体育赛事带动双边旅游产业的发展等,促进双方互惠互利。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外事战略,不断提高民族体育赛事交流的范围和水平,积极开展不同层次、不同规模和不同形式的以民族体育为主体的交流活动,促进边境民间民族体育赛事交流、建立广西与东盟友好城市之间民族体育赛事交流体制、促进广西-东盟之间大型民族体育赛事的交流与合作。

5.4 促进民族体育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民族体育项目的可持续继承和发展是开展民族体育赛事的保障。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生活的浓缩点,可映射出其发展的历史与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纪念价值,而创新是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途径,比如:开发民族体育项目的观赏性、竞技性和娱乐性等内容,提高项目的可参与性,大力发展民族体育特色之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课堂等。

6 结语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启,我国与东盟民族体育赛事交流日趋频繁,广西应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突出的特点,结合广西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积极发挥民俗相近,文化相通的优势,借助现已打造的广西-东盟民族体育赛事品牌,积极开展赛事交流,同时,也应彻底解决民族体育赛事基础设施薄弱、民族体育传承乏力的劣势,提高民族体育赛事的参与度和影响力,以中国东盟自贸区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启为契机,借助广西-东盟旅游业的发展和相关政策支持的机遇,积极面对中国-东盟之间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以及民族地区现代化变迁对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威胁,并提高区域竞争能力。因此,广西与东盟民族体育赛事交流应立足当下,拓展品牌赛事资源,不断丰富民族体育赛事交流内涵,在促进民族体育项目传承和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政策创新,制定良好的交流保障制度,促进广西与东盟之间民族体育赛事交流的和谐稳定发展。

[1] 宋书楠.试议体育赛事的旅游开发[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

[2] 龚立仁.面对机遇仅有意识是不够的[J].中国旅游报,2002.

[3] 容小宁.站在中国—东盟大众体育合作发展的桥头堡上——加强广西大众体育对外交流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广西,2012(10)∶50-51.

[4] 姜木兰.广西搭建中国与东盟体育合作与发展平台[N].广西日报,2011-01-14.

[5] 尹继林.中国—东盟体育赛事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1)∶21-24.

[6] 尹继林.广西与东盟民族体育赛事交流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3(7):40-43.

SWOT Analysis of National Sports Games Exchange between Guangxi and ASEAN

WANG Zhaofeng, etal.
(Qinzhou College, Qinzhou 535000, Guangxi, China)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6CTY022);广西青年教师提升项目科研课题(KY2016LX399)。

王兆锋(1984-),山东费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运动训练学。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体育赛事赛事
本月赛事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成语魔方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益智类体育项目在银川市中小学普及和推广的研究①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