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开展现状调查分析*

2017-12-21 02:53宫明明唐源源
体育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古道村落民俗

宫明明 唐源源 廖 琛 岳 君

(贺州学院旅游与体育健康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开展现状调查分析*

宫明明 唐源源 廖 琛 岳 君

(贺州学院旅游与体育健康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的开展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发展的一些对策。调查研究表明: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开展形式呈多样性;但也存在参与人员结构有待优化、经费、器材不足,受到传承人以及有关支持程度等方面因素的制约。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了建立健全的法规、制度,加大政府政策支持,民俗体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重视民俗体育的传承和发展等方面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的传承和发展。

潇贺古道;民俗体育;现状;调查分析

潇贺古道是指湖南潇水连接广西贺江的水、陆路的总称,即道县到江永县到富川瑶族自治县到钟山县到八步区到贺街镇到开封县的水陆路通道[1]。民俗体育是由一定民众所创造,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并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如节日、礼仪等等)之中的一种集体性、模式性、传统性、生活化的体育活动,它既是一种体育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2]。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多以少数民族运动为主,这些民俗体育多具有民族性、融合性、观赏性、灵巧性、集体性和对抗性等特点,研究这些特有民俗体育形态,促进这些民俗体育活动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人们各方面的身体素质,可以培养参与者之间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还可以有效的保护和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潇贺古道村落200名村民为调查对象,对村落体育中活动开展的管理、参加人员的状况、参与内容及竞赛和主要影响因素等进行调查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期刊网等资料;阅读有关的体育社会学论著。

1.2.2 田野调查法

实地到潇贺古道村落对潇贺古道民俗体育运动开展的场地、设施等进行了解观察,深入了解民俗活动的开展现状

1.2.3 问卷调查法

制定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问卷并请教相关研究的专家、教授对调查问卷进行效度检验,确保问卷的有效度。

表1 调查问卷回收情况(n=200)

2015年底,在实地走访期间,随机抽取了200名潇贺古道村落村民作为调查对象,问卷以现场发放当场回收的形式。发放问卷200份,其中民俗体育项目管理人员问卷共发放了10份,实际回收问卷10份,有效回收率达到100%;潇贺古道村落的民俗体育参与者问卷共发放190份,实际回收问卷178份,回收率93%,有效问卷162份,有效率为91%,表明调查者对本次调查的关注度比较高。

1.2.4 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分析法对田野调查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合问卷调查法,联系实际,得到真实有效的结论。

1.2.5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对问卷进行统一数理统计和处理,得到本论文需要的数据,完善本论文的可信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开展现状分析

2.1.1 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参与者的性别结构分析

性别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各自的绝对数量,和它们分占总人口的比率。

表2 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参与者的性别结构 (n=162)

由表2得出,在162名受访者中,男性比例为75.3%,女性比例为24.7%。很明显,潇贺古道村落居民参与活动的男性远多于女性。之所以会造成这么严重的男女比例差是由于民俗体育活动本身的性质和人才挑选的要求,比如舞龙、舞狮和划龙舟,是需要强大的肢体力量去支撑和协调的,因此健壮的男性会比柔弱的女性更有参与优势。

2.1.2 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不同年龄段的参与人数分析

不同年龄段的参与人数不仅可看出各年龄段的参与情况,还可有效分析出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的传承情况。

表3 民俗体育参与人员年龄段(n=162)

由表3可以看出,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的参与年龄呈上升趋势,活动开展主要以35-55岁的男性中老年人为主,其传承的情况并不是非常的乐观。

2.1.3 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活动的参与形式分析

民俗体育参与形式丰富多样,有比赛形式、游戏形式、演出形式、休闲娱乐形式等多种形式。某种民俗体育参与形式的过分偏重会对民俗体育的开展有所制约。

表4 民俗体育运动的参与形式 (n=162)

从表4中可以看出,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的开展多以比赛形式和演出形式居多,而游戏形式和休闲娱乐形式相对偏少,因为年轻人多是家中的经济支撑者,多数人都是到了过年过节时才能回归到村落参加民俗体育活动,而节庆民俗体育活动多以比赛和演出的形式开展,所以呈现出比赛形式、演出形式两种形式居多的情况。

2.1.4 潇贺古道村落村民参与民俗体育活动种类分析

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存在众多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民俗体育种类多种多样。

表5 村民参与民俗活动种类(n=162)

通过表5可知,潇贺古道村落村民参与长鼓舞、舞龙舞狮、划龙舟的民俗体育处于相对持平状态,分别是长鼓舞25%,舞龙舞狮28%,划龙舟26%,而上刀山只有4%,因其危险性大,所以参与人数相对较少;舞火猫所占比例为5.5%,可能因其地域限制性,当前较多的是在贺州市八步区南乡镇祭祀活动中开展。

2.1.5 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活动开展时间分析

民俗体育活动的不同时间安排会影响当地民众的生活及经济的发展。

表6 民俗体育活动开展时间 (n=162)

由表6可以看出,潇贺古道区域的民俗体育活动大部分是在传统节假日和当地的民俗节庆时举行,因为很多传统国家节假日和民俗节气都会有假期,而假期时间是民众最容易聚到一起的时间;少部分会在农闲时举行,这是由于地方季节性以及农作物耕种收割时间决定的,或是用来娱乐休闲生活或是用来记录劳动;随时举行的民俗体育活动几乎没有。可见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活动的开展时间分布是有一定的协调性、统一性和规律性的。

2.1.6 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活动开展的目的分析

每一项民俗活动的开展都有它自身潜在的价值和意义,只有了解了民俗体育活动开展的目的才能深入体会它本身的价值和意义,更好的将它弘扬和传承。

表7 民俗体育活动开展目的(n=162)

在调查中该题采用了多选的题型进行调查,由表7可以看出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开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祈福、祭祀、记录劳动的过程和丰富农闲时的娱乐活动等,通过对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活动开展的目的统计可以得知潇贺古道民俗体育活动开展的目的大部分为祭祀和祈福,而祭祀和祈福是人们的一种信仰和一种精神寄托,因此,民俗体育是带有一定民族信仰和宗教色彩的民俗文化。

2.2 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开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2.2.1.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受访者对政府投入的看法分析

足够的经费是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表8 民俗体育受访者对政府投入的看法(n=162)

由表8得出,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备受经费的限制,资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潇贺古道村落体育的开展,且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拨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是常有的事,可见,资金不足是一个很严重的制约因素。

2.2.2.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开展场地和器材设施的情况调查

2.2.2.1 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活动场地情况统计分析

很多地方的民俗体育活动都相对大型,在场地的选择上一般都会选择比较平坦空旷的地方。

表9 民俗体育活动开展的场地的统计(n=162)

从表9可以得到,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活动的开展相对集中在球场、街道、田野等一些比较空旷、平坦、安全的地方。

2.2.2.2 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活动开展可用场所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村落民俗体育活动开展所需场所,可以更全面的统筹和安排指导当地民俗体育活动开展。

表10 民俗体育活动开展的可用场所的统计 (n=162)

从表10的数据统计中得到,仅有13%的民众认为民俗体育活动开展的场所相当充足,从数据情况可以分析出,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活动开展的场地是相对缺乏的。笔者曾对富川县秀水状元村进行过田野调查,作为生态旅游示范乡村,其民俗活动开展场地仍然存在不足的情况,作为传统瑶族村寨,盘王节盘王大典时,仅能提供游行场地,固定活动场地不能满足活动开展需求。

2.2.3 潇贺古村道民对民俗体育活动的地方专项立法的看法分析

地方专项立法指潇贺古道村落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指导下制定关于村落民俗体育运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性法规及制度,以保护地方的民俗体育活动和文化,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表11 村民对民俗体育活动的地方专项立法的看法(n=162)

从表11得到,53%的潇贺古道村民同意对当地民俗体育文化实行地方专项立法,而剩下的47%潇贺古道地方村民对潇贺古道村民民俗体育活动实行地方专项立法持不同意或无所谓的态度,数据表明潇贺古道区域的村落民俗文化法制化还是比较受大众重视的。

2.2.4 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在学校课程开设情况分析

民俗体育在学校开设课程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还能传承我国的地方民俗文化。

表12 民俗体育在学校课程开设情况的统计 (n=162)

由表12中得到,受访民众中80%的民众选择了学校没有开设关于民俗体育的相关课程。但笔者曾田野调查了贺州市八步区实验小学,了解到贺州市八步实验小学已经将瑶族盘王舞纳入到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此外贺州学院旅游与体育健康学院的老师也对南岭走廊教育传承体系进行相关研究,可见,当前潇贺古道区域部分学校已经意识到民俗体育活动传承的重要性,并进行教育传承,但该区域传统村落村民的传承意识还有待增强。

2.2.5 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开展宣传力度分析

宣传力度直接影响群众的文化传承意识,增加传统民俗体育在强健体魄和文化传承方面的宣传,对潇贺古道区域传统村落民俗体育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表13 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宣传力度(n=162)

由表13可以看出,在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宣传力度统计中,72.8%的民众认为对当地的民俗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是不足的,这部分人数已经超过了总人数的大半,所以加强宣传势在必行。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参与人员结构有待优化

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参与的男性多于女性,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的参与年龄呈上升趋势。

3.1.2 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活动开展形式呈多样性特点

潇贺古道民俗体育活动的种类有划龙舟、舞龙舞狮、上刀山、抛绣球、踏青、长鼓舞、舞火猫及其它各种民族性舞蹈等。这些民俗体育活动多以比赛形式和演出形式开展,而游戏形式和休闲娱乐形式相对偏少。开展的时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协调性、统一性和规律性;活动开展的地点多分布在平坦、宽敞的平地或河流。

3.1.3 潇贺古道民俗体育活动开展主要目的为祭祀和祈福

在潇贺古道民俗体育活动开展目的调查中,多半村落民俗体育活动以祈福和祭祀为主要目的。

3.1.4 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开展经费、宣传和场地投入不足

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活动可用的场所不足,经费的投入不足,民俗体育活动开展宣传力度也存在不足。

3.1.5 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青年参与者人数不足,传承教育欠缺

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存在单一的传承机制[4],随着老一辈优秀艺人的相继去世,必将造成传承人匮乏的严重后果,从而使得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面临后继无人的险境。

3.2 建议

3.2.1 优化人员结构,加大政府部门投入

政府部门应提高潇贺古道村落民俗体育运动基础设施的质量,研究制作相应的辅助器材,并在村落公共健身场所添加这些具有民俗特色的体育器材;合理的分布这些民俗体育健身器材,并做好相应的维护工作,给予民俗体育运动项目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加大民俗体育宣传力度,最大程度地增加民俗体育相关赛事,以赛带动宣传。

3.2.2 从制度法规入手,实行规范化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对地方各级人大和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法规和规章及政策有指导性的作用,地方法规和规章及政策对全国性法律起到具体细化的作用,法律机制在全国范围内是起有一定的作用的[5]。对此,潇贺古道村落可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指引下,制定关于村落民俗体育运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法律中的规定地方化,具体化。例如,发布本地性的法规文件可以具体规定:如何制定财政预算中关于保障村落民俗体育运动的资金比例,如何建立相应的领导责任制,如何使用这些经费,这些资金的使用如何公开透明。加强民间企业的民俗体育文化保护意识,加大民俗体育规模,更具有民族特色,提升民俗体育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丰富民间对民俗体育的需求,吸引民间企业家投资,减轻政府资金预算压力。形成一个完善的、可良性循环的、充满热情的,可持续发展的民间企业家投资团体。

3.2.3 民俗体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让民俗体育融入到学校体育中去

充分利用学校人员集中、场地设施丰富、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资源,使那些闲暇时间与电脑为伴的学生参加到民俗体育活动中去,学校体育不仅能为民俗体育提供各种物资资源还能让民俗体育得以传承和延续。尽早的将民俗体育融入到学校教育中,其产生的影响也很深远,对居民的参与程度上也有一定的帮助,对民俗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力增加更加毋庸置疑。与此同时必须要加强农村体育教师对村落民俗体育的技能掌握及对民俗情感的认识。在上课期间加强民俗体育色彩,在课外活动期间宣传民俗体育历史意义。所有体育管理部门要加强与辖区内学校的体育部门、学生团体的联系,在充分利用学校人员集中、场地设施丰富、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资源的同时,扩大宣传,使那些闲暇时间与电脑为伴的学生参加到民俗体育活动中来。了解这些影响学生参加民俗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的进行民俗体育活动的发展,这不仅能扩大民俗体育的宣传,还有利于民俗体育的传承。

3.2.4 提高认识,培养民俗体育传承人才

改善民俗体育运动学习环境,改变封建陈旧的传承观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学校为中心,开设民俗体育相关的学校体育课程,实现培养民俗体育人才从小抓起。民俗体育运动教师层次的前辈加强交流,增进民俗体育学术讨论,加强民族情感,从而达到强大民俗体育师资队伍。

[1]翟伟.潇贺古地谋新变[J].当代广西,2015,12(24):17.

[2]涂传飞,陈志丹.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的概念及其关系辨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8):24-31.

[3] 卢顺友.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J].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5(11):∶15-156.

[4]胡继云.传统武术拳种传承人保护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0(5).

[5]孟林盛,李建英.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以山西忻州挠羊赛为视角[J].体育与科学,2012,33(2)∶75-79.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lk Sports in the Village of Xiaohe Ancient GONG Ming-ming, etal

(Hezhou university, Hezhou 542899, Guangxi, China)

(1)2014广西高校科研项目,编号:YB2014384;(2)2014贺州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编号:2014YBSK14;(3)2015南岭走廊族群文化研究基地开放课题培养项目,编号:2015kf25;(4)2016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工程改革项目,编号:2016JGB384;(5)2015贺州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编号:2015zzsk04。

宫明明(1989-),山东泰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猜你喜欢
古道村落民俗
走古道
清远非遗民俗日历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民俗中的“牛”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漫画民俗
访茶马古道
古道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