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必经之路:良好生活方式*

2017-12-21 02:53吴海英
体育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体质体育大学生

吴海英

(太原工业学院体育系,山西 太原 030008)

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必经之路:良好生活方式*

吴海英

(太原工业学院体育系,山西 太原 030008)

针对近年高校学生体质不断下降的问题,以大学生生活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追溯学生体质下降根源,对在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进行梳理与分析,探究体质健康和生活方式之间的联系,提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措施和建议。

不良生活方式;大学生;体质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60%的死亡主要归因于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WHO还提出,健康=60%生活方式+15%遗传因素+10%社会因素+8%医疗因素+7%气候因素。由此可见生活方式对健康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一个人的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决定什么样的体质健康状况。201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已有近800万人。大学生是中国复兴梦实现的主力军,其体质健康水平是关乎国家的未来,关乎民族的发展,而快速到来的社会转型、激烈的学业竞争、巨大的就业和心理压力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这个群体的体质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在健康中国的大格布下,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入手,了解影响其体质健康的原因及诱因,为促进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山西省高校的450名大四学生的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其中男生262人,女生188人。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寻找影响大学生日常生活方式的因素及存在的相关问题。

1.2.2 访谈法

通过访谈相关教授、专家学者、体育教师、社会人士及大学生,了解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与生活方式有关的诱因。

2 结果与分析

2.1 山西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

表1 山西省大学生体质健康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不容乐观。体质不合格的达11.56%;体质合格的学生65.33%,其中一部分是仅达及格线;18.22%的学生体质状况是良好的;在450名大学生样本中只有22人体质状况是优秀。统计得知体质状况良好的学生一般有一到两个不良生活方式;体质状况合格的学生不良生活方式有三到四个;而体质状况不合格的学生所有的不良生活方式都有。

2.2.大学生生活方式与体质健康相关分析

2.2.1 衣

表2 穿衣时令调查

从表 2中可以看出,在冬季不穿棉衣的大学生占到22.44%,冬季穿了棉衣但天气稍微暖和之后立马不穿棉衣的达到了 59.33%,这两项的比例是非常突出的。也恰恰印证了流行语要风度不要温度。大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身体一方面要努力调节体内循环,保持恒定体温,另一方面要促进身体发育。无论季节怎样变化,人体生理调节功能必须使体温恒定,而体温恒定一是靠机体本能的血管收缩和舒张维持正常体温;一是靠增减衣物来维持。冷天不穿或者不及时增添衣服,就会破坏机体温度平衡的调节,使人体抵抗力下降,影响身体健康。

2.2.2 食

2.2.2.1 早餐不规律

表3 早餐情况调查

由表3我们可以知道:按时吃早餐的有32.22%的学生,23.78%的学生有时不按时吃早餐,28%的学生经常不按时吃早餐,16%的学生不按时吃早餐或者不吃早餐。早餐是一天工作学习能量补充的开始,各高校食堂管理人员反映早餐人数不多且不集中,在上课前十到二十分钟人数骤然增多,来去匆匆,边走边吃。访谈中15%的大学生因为熬夜,上课为了不迟到就不吃早餐;有的则等到课间休息时去补上一顿早中餐;有的则忍饥挨饿等到中餐大吃一顿。胃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会造成胃酸分泌过多,容易导致胃炎、胃溃疡;中午吃得太饱又很容易犯困,影响学习效率和身体健康。

2.2.2.2 吸烟、饮酒

表4 大学生吸烟饮酒调查

由表4可知:30%的大学生吸烟,57.33%的大学生饮酒,45%的男学生的烟龄、酒龄超过五年,一定比例的女学生有吸烟饮酒的习惯。长期吸烟会对身体各机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据国外健康机构的报告,喝1-2杯酒就可以造成视力模糊,语言含糊,反映迟钝,记忆力降低和失去平衡。对大学生来说,烟酒过度,不仅增加经济负担,而且导致各类疾病,危害身体。

2.2.2.3 饮食不健康和无节制

表5 大学生饮食调查

从表5可以看出有 11.11%的大学生挑食,85.56%的大学生食用过垃圾食品,18.89%的大学生大吃大喝、暴饮暴食。偏食可造成人体营养失衡、体重不达标、影响智力发育、抵抗力差、容易生病还会出现极端性格。垃圾食品含有致癌物质、防腐剂等;破坏体内的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无序的饮食加重消化器官负担,严重的会引发急性胃肠炎、胃出血。盛宴般的生活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

2.2.3 住

2.2.3.1 宿舍卫生

表6 大学生宿舍卫生检查统计

宿舍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从表 6可以看到42%的宿舍卫生没有合格、40%的宿舍勉强合格、只有18%的宿舍卫生状况良好。访谈中了解为了对付检查才会收拾卫生,之后恢复原状:书桌上堆满了课本、脏衣服、毛巾和口

杯;宿舍垃圾桶里堆满了垃圾;床下堆满臭鞋臭袜;卫生间脏乱不堪。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期生活身体难免不会遭受病菌侵袭。

2.2.3.2 睡眠时间

表7 学生睡眠时间调查

由表7可知:大学生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足,长期透支生命。晚睡的原因: 71%的大学生“玩电子产品”,35.7%的大学生“舍友影响”,24%的大学生“学习”,“失眠”的占 30.65%。人体肝脏排毒、激素分泌等都有其节律,长期的反自然运行会造成器官功能紊乱、新陈代谢失调。经常熬夜迫使心脏长期超负荷运作,对长期缺乏体育锻炼的大学生而言,更容易发生意外。睡眠是人体的一种自然生理状态,是人体的一种主动过程。

2.2.3.3 开夜车

表8 考前学生睡眠调查

由表8可知:每当考试前,只有36%的学生按时睡觉,学习到深夜的学生占总人数的42%,通宵达旦学习的学生达22%。从学习遗忘规律可知突击短时间复习习得的知识不牢固,容易遗忘;从脑的活动规律可知早上6:00-7:00、晚上18:00-20:00是人的大脑最活跃的时间,思维能力和记忆力最好。不定期加班对学习效率而言是一种得不偿失;对身体而言是一种很严重的破坏,即使熬夜后补睡,睡眠质量也会受很大影响。

2.2.4 行

表9 出行方式调查

从表9可知,排在前三位的出行方式依次是合租车、滴滴出行、出租车。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共享理念的深入,共享成为一种生活时尚,既节约成本,又快捷有效。但是作为学生群体,出行选择费用较贵的合租车、滴滴、出租车无形中都会增加家庭的开支,同时合租车和滴滴出行的安全隐患也应警惕。既环保,又节约开支的公交出行和单车出行确少有学生选择。单车比打车更省钱、比公交活动量大、比走路跑步快,在增加了运动量和热量消耗的同时,还兼顾了代步的功能。在提倡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理念下,骑行不仅是一项运动,还是一项绿色的出行方式。

2.2.5 用

表10 大学生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调查

从表10中可以看出22%的大学生使用电子产品不超过2小时,48%的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在2到4小时之内,有30%的学生使用电子产品超过4小时。访谈中45%的大学生把时间消耗在网购、游戏、追剧,严重依赖新媒体社交,忽视面对面的交流,造成人的社会功能、社会交往日益萎缩。长时间低头容易压迫椎动脉,诱发颈椎病;屏幕辐射损害血液正负极电荷的平衡。电子产品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悄悄地影响着身体健康。

3 体育锻炼的缺失及原因

3.1 体育锻炼的调查情况

表11 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调查统计

由表11可以知:有18%的人经常锻炼(每周3次以上),43.11%的人有时锻炼(每周1-2次),23.11%的人偶尔锻炼(每月1-3次),16%的人从不锻炼。访谈中学业、就业负担重和克服不了自身的惰性,是学生不能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就业,43%的学生会报各类培训班、提高班,对身体的锻炼和关照就放松了许多。16%的学生锻炼了一段时间,自身体重没有变化,就心灰意冷,放弃了锻炼。高尔基曾说过“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人”。

3.2 体育锻炼缺失的原因

3.2.1 生活方式的嬗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让人们享受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却颠覆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手工业机械化,膳食结构精细化,居住条件现代化、舒适化,交通、通讯工具便捷化,网络服务全球化,基本的生活需求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大学生越来越少,在应试教育连轴转的学习中不断的透支生命,身体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也是必然的。

3.2.2 教育功利化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就业压力的增加,为了迎合这些需求,大学生花精力、花时间、花金钱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全能型,原本植入给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理念就不牢固,加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大学生也就无限顾及自己的身体了。现行的大学体育课程对学生个性关注较少,也没有充分挖掘学生体育兴趣和特长,不少学生即便是去运动,也是一种被迫选择,完全享受不到运动的快乐和精神。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现代教育陷入了功利主义,这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情。”。

4 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措施

4.1 正确认识互联网,增强民族责任担当

互联网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生产力的发展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也使不少大学生成了“低头族”、“宅一族”。青年大学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大学生健康的体魄是实现中国梦、强国梦的基础;是与这个时代同心同向的强大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力量。大学生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同命运、共呼吸、勇担当,对互联网保持理性的态度,增强民族意识,把健康的身体作为终身的使命认真完成,做时代青年。

4.2 遵循生长规律,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不乐观的就业前景以及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学生被奴化为学习的工具,体育意识十分淡薄。1917年毛泽东主席就强调“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则无德智也”。强健的身体才能承载聪明的才智和健康的精神,没有健康的身体,人的一切才能均无法施展。大学生正处在身体机能发育、运动素质发展的重要时期,一切有悖于或有损于生长规律的做法都应摒弃,倡导科学运动,让身体锻炼成为一种需要,一种习惯。科学运动须有“凡事皆宜有恒,运动亦然”之恒心,须有“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体育之自觉不可”的自觉、主动、积极的终身意识。

4.3 强化评价硬约束,调动锻炼新动力

近年来,国家和政府颁布了很多法律法规督促学生走到阳光下,走向运动场,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还是执行力度不够,体育教学和体质健康指标执行过程中太过“人性化”:一些学校因意外事故的发生,就因噎废食,淡化运动技术、运动负荷,减少对抗项目;一些学校几乎没有人因体育课不及格、体质健康不达标而影响升学或者毕业。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光靠提倡,没有一点硬约束和毕业压力,无法真正调动起所有学生的身体。因此,大学体育先从评价体系上进行规范,开展各类体育活动,让大学生多接触、多体验,感受体育锻炼和比赛的魅力,进而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

4.4 传播健康理念,改变生活方式

世界多极化、信息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生活节奏化、工作职业化必然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2009年卫生部公布中国居民具有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人口比例 6.93%。每一个大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家庭体系,在高校传播健康理念,改变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并通过大学生这个特殊性群体来影响家庭成员,来实现全民健康理念。大学生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健康、追求健康的氛围下,应掌握科学健身方法和手段,注重生活能力的培养,让健康的生活方式浸润到日常生活中,让健康的生活行为注入生活一辈子。

[1] 梁维君.当代大学生健康教育教程[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30.

[2] 骆风,王志超.当代大学生不良生活习惯的调查分析和改进对策——来自广东高校的研究报告[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1-55.

[3] 章茹. 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学校健康教育缺失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2)∶122-124.

[4] 付志华.促进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实证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99-101.

[5] 顾久,李跃.影响江苏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及干预对策[J].体育科技,2016(2)∶85-86.

[6] 付志华.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及其媒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8)∶44-48

[7] 王立男,赵文阁.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9(6)∶60-62.

Good Lifestyle:A Healthy Way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WU Haiying
(Taiyu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aiyuan 030008, Shanxi,China)

太原工业学院科学基金项目2016RY06。

吴海英(1980-),山西临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体质体育大学生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我们的“体育梦”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