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长效育人机制探索

2017-12-27 03:01戚昊辰曹辉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6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戚昊辰+曹辉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我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实效性和学科规范化发展。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可以在探索课程学科化建设理念和发展方向的同时,积极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长效育人机制探索工作,进一步疏通高校思想政治育人体系渠道。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6-0093-01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发展历史与现状

“形势与政策”课程开设可以追溯至1986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对高等学校学生深入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通知》,通知的下达促使国内部分高校开始在校园内开展形势政策方面的宣讲教育工作;1987年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至此正式将“形势与政策”以课程的方式列为高校必修课程; 2005年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再次进行改革、调整,整体方案中“形势与政策”依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类必修课设置,可见其重要性非同一般。

2011年5月20日,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与教学研讨会在北方工业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是总结交流经验,研讨形成共识,深化课程建设,增强教学实效。会上,在总结的基础上也明确指出了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在当前剧烈动荡的国际局势和国内纷纭复杂的矛盾突现期的大环境下,保持高校内部环境稳定,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鉴别能力与探索“形势与政策”课长效育人机制刻不容缓。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作用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是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

相比于其他高校思想政治类课程,“形势与政策”课能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外实践环节,引导大学生不忘初心,在教学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在实践活动中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在勤学奋进中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坚定为祖国和人民而奋斗的信心、决心。

(二)“形勢与政策”课程教育是学生直观感受党的基本路线的媒介

通过利用“形势与政策”课“理论、实践、探索”混合式教学手段,在增强学生思想政治课程获得感的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并坚定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明确个人奋斗目标,找准发展方向,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学习生活中。

三、“形势与政策”课程现实评价与长效育人机制探索

2016年,北京化工大学积极推进“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教学与管理,将课程落实进学生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并贯穿学生四个学年八个学期实施教学计划,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提升空间和发展平台。在近一年的课程建设与“创新计划”探索基础上,针对“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效果,开展调研评估工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00份,回收1592份,其中有效问卷1563份,有效率为98.18%。同时在任课教师、兼职教师、辅导员、学生中开展随机访谈工作,访谈内容涉及对目前课程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从不同角度对课程教学进行综合评价等。

(一)提升课程实效性,“摸准摸透”授课思路

通过集体备课、分模块研讨、观摩试讲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任课教师对课程目标、内容设计的理解与思考。2016年北京化工大学“形势与政策”课将授课内容划分为国内政治、国内经济、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四部分,在围绕中宣部、教育部有关“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内容设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国内、外时事政治事件与网络热议、学生关注热点话题开展课程内容设计与授课方式改革。调查显示,“形势与政策”课以成为即网络媒体、电视传媒之后,第三个学生获取时事政治信息的媒介与平台。课改后,67.24%的学生认为课程讲授内容既能有效完成相应教学任务,又不乏味死板。超过45%的学生对课程在传达国内、外事件实效性上表示满意和肯定。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理清路子”协同育人

相比其他几门规范而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而言,“形势与政策”课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联系更加紧密,课程内容设计也兼具开放性、实时性等特征。课程授课内容利用国内、外社会事件、热点问题及其对策等对大学生开展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事件评论、批判过程中。这种具体、生动的教学方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容易被理解和接受。所以将“形势与政策”课融汇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实质上就是用鲜活的素材活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为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固化的内容体系注入鲜活的因子,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活化,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调查显示,89.7%的学生认为通过参与“形势与政策”课,进一步提高了对于学习其他思想政治类课程的兴趣和接受度。

(三)突出课程实践育人过程,“开对方子”活化内涵

“形势与政策”课不是一门纯专业性的课,它的主要任务不是要求学生学习某种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而是教会学生观察分析形势、理解掌握政策的方法。调查显示, 57.39%的学生认为课程对于生活中关注事件的解读不全面;65%的学生希望课程组织形式能加入外出实践等环节,而另一方面,49.46%的学生认为通过“形势与政策”课解读当前国内、外形势,已成为大学生除社会实践外,有效提升社会责任的主要途径。因此,“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与多种实践结合已刻不容缓。结合主旋律、热点话题,深入剖析问题核心,开对内含“正能量”的方子,合理利用理论与实践的“虚实结合”、课内与课外的“动静结合”、 自主研讨与小班授课的“点面结合”、 课程实践与校园活动的“正侧结合”,疏通活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脉”,才能真正实现课程与教育的联动,进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育人机制。

参考文献:

[1]刘勇.“形式与政策”课程建设阶段性目标的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

[2]陶倩,易小兵.“形势与政策”课话语体系建构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

[3]李艳艳.深刻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势、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endprint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