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家上学”现象的启示

2018-01-03 10:41于春香
科教导刊 2018年29期
关键词:义务教育

于春香

摘 要 本文主要剖析了“在家上学”现象在美国备受家长青睐的原因,以及“在家上學”如何在美国成为具有重大影响的力量。对比目前中国在家上学的现状,并从美国“在家上学”现象中获得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 在家上学 在家教育 义务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10.076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reasons why the phenomenon of "homeschooling" is favored by par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how "homeschooling" becomes a powerful force in the United States. Compare the current status of homeschooling in China and some inspirations from the phenomenon of "homeschool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Keywords homeschooling; education at home; compulsory education

0 前言

美国“在家上学”现象由来已久。美国第一所公立学校于1837年在麻塞诸塞成立,在此之前在家上学是唯一的标准。美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人士,均为在家上学。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托马斯·爱迪生、本杰明·富兰克林和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等。

“在家上学”现象在美国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几经沉浮,最终演变成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一场轰轰烈烈的现代“在家上学”运动。直至今日,“在家上学”在美国仍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根据美国教育部官方数据显示,到2016年,美国共有2.3百万适龄学生在家上学,而且这一数字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

1 “在家上学”的原因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美国有那么多家长放弃公立教育,而独独青睐“在家上学”?到底“在家上学”较之于公立教育有什么样的优势呢?本文试图从家长和受教育者的角度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分析。

成立于1906年,美国享有盛誉的专门从事在家教育的机构Calvert Academy就父母选择在家教育孩子的最重要的原因在学生家长中做了多个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总体而言当今美国家长选择在家上学的主要原因占前三位的依次是:

(1)出于对公立学校环境的考虑(91%)。美国教育部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①每四年进行一次全国在家教育调查(NHES)。②调查结果显示,家长选择孩子在家上学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公立学校的负面环境。有26%的家长认为这是他们选择在家上学的首要原因,有超过90%的家长也把环境因素列为原因之一。 美国公立学校环境的恶化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时嬉皮士文化盛行。他们鼓吹“新生活”和“新艺术”,吸食大麻,听爵士乐,反对传统的两性观念。受此影响,毒品、性和无秩序充斥着校园。最近几年校园暴力,如枪击案等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校园里的霸凌事件更是层出不穷。以上种种因素,使得许多家长对公立学校充满了担忧。

(2)提供道德方面引导的需求(77%)。公立学校过多注重学业而忽视对学生品格的培养,这是公立学校长期饱受诟病的方面之一。学校在道德、价值观等方面不再对学生给予引导和影响,而只是任由学生自由选择。公立学校已经沦为一个单纯传输知识的机构,而对于“育人”不再有所承担。

(3)对公立学校学业上的指导不满(74%)。最近几年,为了获得更好的素质教育,使得很多家长放弃公立教育,从而选择在家上学,这是不争的事实。随着美国共同核心国家标准(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的贯彻实施,逐年减少的州教育财政预算,日益增长的学生注册人数,以及其他因素导致美国公立学校的质量持续下降。全国在家教育调查(NHES)显示对学术教育质量不满已成为父母选择在家教育孩子的第三大原因。相比之下,父母对在家上学的孩子所学内容以及教学大纲等则有更多的把握。对于许多在家上学的孩子的父母而言,他们认为公立学校不能够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来为大学教育做好准备。在过去的十年间,认为已经为大学教育做好准备的高中毕业生比例从28%下降至14%。在全国性的标准化考试中,如SAT,ACT以及AP课程考试中,就整体而言,在家上学的学生所取得的成绩远远好于公立学校的学生。

除了上述三个原因之外,在家上学为一些特殊群体,如身体、精神有残疾的学生提供了受教育的途径,使得这些学生可以享受教育权利,这是公立教育所无法提供的。

2 美国“在家上学”现象的几点启示

在中国,在家上学现象的出现是在过去近二十年的事情,然而发展相对缓慢。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大陆在家上学群体规模为1.8万人,并且约有5万名家长表示有意尝试这一教育模式。为了更好的发展在家上学,发挥其在中国教育中的独特作用,面对目前中国在家上学所经历的困局,对比美国在家上学会带来一些启示。

2.1 加快立法,确立“在家上学”的合法地位

中国“在家上学”到目前为止尚未取得合法地位。中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不得擅自以在家学习替代国家统一实施的义务教育。

解决“在家上学”与义务教育之间的矛盾的关键在于理清二者的关系。义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学生受教育的权力;而“在家上学”的目的同样在于为孩子提供父母认为更好的、更适合自己孩子的个性化教育。笔者认为二者不矛盾,目标是一致的,“在家上学”可以成为义务教育之外的一个选项和补充。国家可以规定教育所应达到的标准,却不必规定达到这些标准的途径。单纯地用法律来限制“在家上学”现象的发展,不是明智之举。毋庸置疑中国目前的义务教育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如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过度强调应试教育,忽视学生道德,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培养,这些都成为持有不同教育理念的有志之士寻求“在家上学”的原因。

除此之外,中国社会有相当一部分群体不能够享受义务教育,如没有合法身份的適龄儿童,如超生子女;父母在城市打工,子女无法在当地就学,而不得不留守的几十万农村留守儿童;以及身体或精神残疾的孩子。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系数,这些弱势群体的绝对数字相当大。“在家上学”可以为这些人群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从而解决他们无法接受教育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2.2 建立“在家上学”社会支持体系,全面实现学历衔接

缺少合法化的地位,使得中国“在家上学”的群体成为一个个孤立无援的个体,无法获得相应的社会支持,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协作。

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美国社会对“在家上学”的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包括公立学校的资源,社区大学,公共图书馆等。在家上学的学生可以灵活选择选修公立学校的某些课程。除了来自社会各方的扶持,“在家上学”的家庭彼此间建立了相互协作彼此帮助的网络系统。在家上学不是单个家庭的奋斗,更不是单个学生的努力(选择“在家上学”的家庭多为多子女家庭),而是全国二百万人口之间的通力合作。经过几十年的尝试探索,美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非常完善的“在家上学”运行机制,比如课程大纲,教案,授课模式等。而中国基本上是处于摸石头过河阶段,存在较高的风险。

另外一个制约中国“在家上学”现象发展的重要原因就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实现“在家上学”与高等教育的衔接,这意味着“在家上学”的孩子无法在体制内的大学就读,这打击了许多有意尝试在家上学的父母的热情。有统计数据显示,35.75%的在家上学的孩子打算高中毕业后出国留学。因而中国在家上学群体主要以两类人居多,第一类是高知识分子。他们不认同国内的应试教育,同时又具有相当丰富的资源,经济实力也较为雄厚。第二类则是个体经营者,此类群体出于各种原因而无法享受义务教育,不得不选择在家上学。对于国内存在的某些私塾,读经学校等教育机构,很难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素质教育,往往过分强调古籍经典的学习,而忽视数理化,不能培养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人才。这类教育机构根本没有长远的规划,只能作为义务教育的补充,不能成为一个替代性的选择。

2.3 加强多方合作,实现“在家上学”学生的社会化

无法有效社会化一直是人们对于“在家上学”的学生的担忧之一。解决社会化问题可以从多方面着手。首先,有效实现“在家上学”群体内部的合作,通过成立“在家上学”联盟等机构,帮助这些学生建立关系。事实上,美国“在家上学”的孩子都参照一定的成熟的教育模式,从来不是单单自己在家里学习。他们会定期与其他在家上学的孩子互动,参加一些课外活动,甚至有些难度比较大的课程,更是一些孩子组织起来请有经验的老师一起教授。中国的在家上学的孩子也应该积极组织起来,建立这样一个合作互助平台,使孩子们可以进行社会交往。其次,“在家上学”的孩子可以通过社会资源与“在家上学”之外的群体建立关系。他们可以根据需求到公立选修某些课程,或者参加某些社团,参加社会上的某些竞赛等。社区图书馆也为在家上学的孩子提供了社交的环境。“在家上学”的孩子甚至可以到社区大学或当地的大学选修某些课程。以上途径都为孩子们实现社会化提供了便利。中国目前环境下,对于在家上学的孩子实现社会化由为重要。避免他们因为脱离公立义务教育体制,一个人在家里学习而造成的与社会脱节的问题。

3 结语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美国的现代“在家上学”运动对中国势必产生一定的影响。再加上国内公立义务教育各种弊端、局限性日益凸显,人们追求教育的多元化、个性化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在家上学”呈现不可阻挡的趋势。如何转变态度,顺应时代潮流,在政策法规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是中国教育界所面临的严肃问题。唯有承认“在家上学”的合法地位,社会各界积极探讨并扶持,“在家上学”在中国才能充分健康地发展,并且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开创中国教育的美好未来。

注释

① 美国教育部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即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NCES).

② 全国在家教育调查即The National Household Education Survey(NHES).

参考文献

[1]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Digest of education statistics, 2016. Washington, DC: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2016.

[2] 安俊贞.义务教育与在家上学的冲突与协调[J].商界论坛,2015(10).

[3] 陈桂生.也谈在家上学[J].当代教育论坛,2003(10).

[4] 胡清莉,段作章.“在家上学”审思[J].教学与管理,2013(10).

[5] 乔媛.中美适龄儿童“在家上学”现象探析[J].教育参考,2015(6).

[6] 史静寰.当代美国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210.

猜你喜欢
义务教育
浅谈义务教育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浅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师流动政策
税费改革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