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究

2018-01-03 10:41桑晓丹
科教导刊 2018年29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自媒体大学生

桑晓丹

摘 要 自媒体时代,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冲击。面对新的要求,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高校发挥着媒介教育的主体地位,媒体发挥着示范作用,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注重实效,不断完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关键词 自媒体 大学生 媒介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10.085

Abstract In we-media era,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has made an inevitable impact on the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acing the new requirements, the government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lay the main role of media education, the media play a demonstration role, and college students actively participate, multiparty linkage to form a joint force, pay attention to actual effect,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we media; college student; media literacy

自媒體作为新兴的信息传播媒介,其传播主体平民化、传播方式放射性、传播速度迅即性、参与互动强的鲜明特征既融合了传统媒介的优势,又具备与众不同的新优势。其用户在被动、单向在接受信息的同时,更多的是主动的、多向的信息创造者和发布者。作为使用自媒体最为广泛的大学生群体,自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冲击。

1 自媒体发展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

对于大学生来讲,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他们的生活获得了空前的便利,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也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影响,也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高。

1.1 自媒体隐性传播要求大学生正确合理的使用

在自媒体环境中,“所有个体都可以称之为媒体”,每个账号或者用户都可以成为信息的提供者或信息的发布者。自由的选择阅读,表达自己的想法,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扩散传播是所有自媒体使用者的权利。但是,在自媒体时代,人们更多的来关注传播的信息,而信息的发布者以及传播过程往往被忽略,这中隐性的传播过程是自媒体与传统媒体不一样的一个重要特征。自媒体传播的隐性特征将导致个人不会对于获得的信息进行精确的价值判断,而依靠信息的新奇度或者个人的兴趣爱好来进行传播。因此,大学生在参与和使用自媒体时,应该明确自己的目的,正确合理地使用。

1.2 自媒体放射性传播要求大学生加强对信息的辨别

目前,在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下,媒介传播已经形成了互联网海量信息的特征,大学生网络信息的共享程度也在不断增长,超过了以前的所有时代。微博和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的出现,导致了信息传播方式的放射性,形成了横向和纵向传播的立体共享网络,同时,传播速度也非常快。对于享受自媒体方便快捷特点的大学生,为使他们给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交给他们辨别和判断所收到信息的真伪、主动摒弃负面信息、表达积极向上的观点,传播正面可靠的信息的工作势在必行。

1.3 自媒体的即时互动性要求大学生不能沉迷

在传统媒体的语境中,人与人的交往和互动受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具有现实意义,是真正的沟通和交流。在网络技术的帮助下,自媒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互动,并且不为外人所感知。在自媒体网络中,大学生并不知道自己所面对的对象是谁,虽然这种隐蔽即时的交流方式拓宽了大学生的群体交流范围,也给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埋下了隐患。虚拟的世界容易让一部分学生沉迷其中,甚至出现现实和网络不分,而导致强烈的内心冲突,这就要求教育者对这种现象及时进行干预和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平衡自身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

2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与正规传统媒体的接触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是网络及新媒体不断发展的结果,人们可以主动地任意地搜索他们需要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处理。微博和微信等自媒体方便快捷的特点让更多的学生愿意在新媒体花费时间,逐渐对传统媒体失去了兴趣。网络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对于专业知识和社会新闻等内容,他们也更倾向于使用网络媒体。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迅速的自媒体时代相对滞后,这就导致学生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媒体形式。在传播的过程中,信息传播的具体形式和要求被人们忽略,自媒体上多种多样的信息冲击着大学生,也吸引着大学生,这直接导致了许多学生对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的不了解,与传统媒体缺乏接触。

2.2 媒体监督作用减弱

在自媒体时代,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播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调整内容,选择内容进行传播,还可以自己选择出发点进行沟通。同时,娱乐和游戏内容是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占据了大学生较多的时间,然而,这其中不乏负面的新闻、消极的思想内容,传播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青少年期的大学生生越来越喜欢那些个性化的内容,这些内容更多地吸引着他们,他们也希望能把自己的个性和特色表现出来,在寻找不到合适的内容时,网络中一些低级话语和行为也逐渐被接受。传统媒体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作为社会意志的媒体,传统媒体对舆论负有监督责任,对网络信息的传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自媒体疯狂发展的情况下,媒体的监督作用明显减弱。

2.3 真正的沟通被忽略

自媒体时代,以网络为载体开发的聊天软件和社交网站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它们被转化成各种各样的媒介,在虚拟空间中进行信息交换、信息收集、娱乐互动。面对这样的媒体内容,大学生将投入更多的时间,他们的注意力也更多地被占用,他们与社会中真实存在的人的接触和沟通相对减少,虽然情感需求强烈且充满欲望,虚拟世界的沟通和交流往往带来现实社会中更深层的孤独感。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大学生很少从周围的人群中汲取,更多地通过网络,许多学生甚至甚至沉迷于网络构建的“虚拟空间”。这是一种专注于虚拟环境状态的力量,使学生对周围事物不那么关心,视野也逐渐变窄,与人进行真實沟通的能力不断减弱。

2.4 自我监管不力,媒体道德不强

自媒体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人们可以以自己的感知改变、丰富他们收到的信息。在商业利益至高无上的市场环境中,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媒体可能会采用一些不良的信息为载体,大学生们会因为媒体缺乏自我监管,而被动接受一些不合适的信息。由于知识的偏差和大量负面信息的存在,一些人在面对非指令信息内容时很容易产生模仿行为。近年来,虐猫等事件在网络中的大肆报道,包括校园暴力等事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严峻考验,当前媒体的失范行为模式影响了学生的基本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

2.5 个人信息敏感度降低,信息反馈能力差

自媒体时代,在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下,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判断水平较低。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大学生有很强的接受不同媒体的能力,但对基本信息内容的分析判断、系统信息的收集和反馈能力较差。对于一些更复杂的信息,学生不能做出准确快速的判断,由于教学内容与当前媒介传播形式的偏差,学生自身的媒介能力无法满足基本的媒体传播要求。信息甄别、信息处理、公平公正的信息分类能力尚未形成,更容易受到社会影响。

3 自媒体时代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途径

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高需要政府、高校、媒体和大学生的共同合作,建立健全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教育的相关制度。

3.1 充分发挥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作用

目前,中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刚刚引起关注,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媒体教育模式。一般来说,政府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制定不断提高媒介素养教育的政策法规,建立和完善多种形式的监督和协调机制,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文化氛围,在政策和资金上支持和鼓励建立官方或民间媒介素养教育机构。相关教育机构为大众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制度支持,为高校做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对接工作,注重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一致性,形成终身媒介素养教育体系。

3.2 充分发挥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主阵地优势

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学校接受媒介素养教育应该是最重要的。因此,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本校学生的需求建立、健全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具备清晰的媒介素养教育目标,科学标准的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并对其进行制度化管理,同时提高教师的媒介素养教育水平,并建立专业的教师团队。媒介素养教师团队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担任其他课程的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渗透到教育内容中;一部分为专业教师,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选修或必修课程。教育教育活动中应该引导学生以怀疑和批评的精神来审视各方面的媒体信息,有效利用不同的媒介来锻炼自己的话语权,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3.3 充分发挥媒体在引导和论证方面的积极作用

自媒体时代,大众传媒在信息的创造和传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大力推广和普及媒体相关知识,运动新媒体传播客观公正的内容,不要滥用媒体话语权,积极主动发挥“看守者”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批判性地接受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充分调动自己的媒体资源,利用传播信息的优势来帮助缺乏认同能力的学生去思考,去分析,正确处理相关信息。

3.4 充分发挥大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

面对众多的媒体信息,大学生应该摆脱依赖自己的直觉来感知信息的习惯,不断提高他们的思考信息真实性的能力、对媒体信息进行甄别和区分,并积极主动参与到媒介素养教育中,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建立有利于个人积极发展的网络社区,运用自媒体传播即时、互动、共享的特点来帮助他人和自己提高媒介素养。大多数大学生缺乏系统、专业的新闻和传播伦理教育,而道德意识是大学生在自媒体环境下的自主性和自律性的统一。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媒体环境中的自律意识和他律,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导向功能,培养塑造责任意识,帮助大学生完成自我教育。

4 结论

随着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人际交往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提高大学生在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现实的需求,是对新时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有益补充。在具体操作层面,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高校发挥着媒介教育的主体地位,媒体发挥着示范作用,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注重实效,不断完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参考文献

[1] 杨晓宁.自媒体时代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探究[J].科教导刊,2012(8).

[2] 王永健.自媒体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J].理论经纬,2010(11).

[3] 段京肃,杜骏飞.媒介素养导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4] 赵雯,王梦云.高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开展的问题和优化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1).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教育自媒体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浅析研究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建构刍议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