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现状及对策

2018-01-03 10:41罗铮许亚洁喻熙荣田鑫尹喜清
科教导刊 2018年29期
关键词:名著情况院校

罗铮 许亚洁 喻熙荣 田鑫 尹喜清

摘 要 通过问卷调查和直接访谈的形式,分析地方本科院校邵阳学院在校大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通过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增加图书馆馆藏资源,专业教师的授课引导以及学生自主调动兴趣等对策来指引大学生阅读文学经典。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文学经典阅读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10.087

Abstract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direct interview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reading literary classics in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poses to increase the library's collection resources and teach the professional teachers by creating a good reading atmosphere, and students' self-mobilizing interests and other countermeasures to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read literary classics.

Keywords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literature classic reading; the status quo; countermeasures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古人对待知识怀有一种敬畏的态度,阅读书卷前必焚香净手,阅读之时正襟危坐,以显示虔诚之态。[1]在今日,阅读同样重要,文学经典的不朽价值与深厚底蕴自内而外散发文化魅力的馨香。因而,文学经典不分国界、业界、年龄与性别被广大读者认同与接受。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高知分子,是阅读经典的主体人群之一。阅读文学经典,不仅能够增添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也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利于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然而,据全国性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国民阅读情况不容乐观,大学生经典阅读情况连年走低。[2]

本文以邵阳学院为样本来源,探究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的现状。研究中选取不同年级、专业与性别的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800份,有效问卷770份,回收率为96.25%。在有效样本中,文科学生占35%,理、工、医科学生占65%,男生占56%,女生占44%。另外,利用问卷星等软件进行线上调研,线上与线下双线进行的方式。日常中深入学生群体进行观察,抽取部分学生进行直接访谈,以探究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经典阅读的真实现状。

1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经典阅读的现状

1.1 普遍阅读数量匮乏

数据显示,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时长每日平均不超过2小时,每月各类型书籍的购书费用在50元以内,每年精读文学经典的数量在一本至兩本之间。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地方院校的大学生用于购买图书的费用不高,其所花费的阅读时间不长。在调查学生最喜爱的文学名著时,仍有大多数学生回答四大名著,显示出学生们对于中国古典名著的认同。有部分学生喜爱《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外国文学经典,极少数学生表示喜爱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白夜行》,中国网络作家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可以发现,有些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文学经典的含义,将市面畅销书籍与经典名著混为一谈,概念不清,此皆可以显示学生经典阅读数量的匮乏。

1.2 文、理、工、医等不同院系区分显著

笔者对全校各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的发放与数据统计,通过分析后得出文、理、工、医等不同院系区分显著,文、理专业学生阅读情况明显好于工、医专业学生,而文科学生的阅读情况又优于理科学生的结论。

文、理专业学生对于经典名著拥有更高的认同,他们多会选择纸质的经典读物,对于阅读活动有一定的自主安排与时间规划。而工科与医科学生表示,他们普遍认为有必要阅读经典读物,但不会花费太多时间阅读。他们对于文学名著的喜爱程度不高,自身兴趣匮乏。另外,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实践,因而课下可支配时间少,也成为其不能花费太多时间阅读文学经典的重要原因。

文、理专业学生的阅读情况也有明显区分,文科学生阅读量高于理科学生。对文科生而言,阅读兴趣浓厚,并会接受各类文学性质的课程,学习环境成为酝酿经典阅读氛围的培养皿。而理科学生缺乏文学性质课程的熏陶,以阅读专业书籍为主。他们阅读经典在于想要通过阅读提升自己、消磨时间等。

1.3 各年级阅读情况呈现差异

本研究按照年级、男女比例来划分,致力于对比不同层面大学生的阅读情况。调查后发现,男女阅读情况没有明显区分,但各年级阅读情况不同。大二年级阅读情况最好,大四年级阅读情况较差。大二年级课程设置较松,有较多完整时间进行阅读。大三年级情况次之,其阅读原因在于考研需要。考研需要阅读大量专业书籍,其中也包括文学名著的阅读。对比来说,大一与大四年级阅读情况最差,大一年级初入大学,对于大学生活没有良好的规划,未来目标模糊不清,因而较易受到外来诱惑的干扰;大四年级临近毕业,准备工作同学与考研同学形成显著的分水岭,前者因忙于找工作与实习,阅读量明显下降,而后者选择阅读名著某种程度上是为了缓解压力。可见,由于各年级任务不同,经典阅读情况也会呈现差异。

1.4 与大城市本科大学生经典阅读情况表现不同

学界有关研究表明,全国范围内大学生阅读情况不尽如人意。根据我们的调查,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与大城市本科院校大学生的阅读情况存在着一定差异。与北京某大学为代表的大城市院校学生经典阅读情况相比较,[3]两方学生都显示出新媒体时代网络发展对其产生的诱惑,导致学生阅读经典的情况不容乐观。学生们都认识到自身对于传统经典名著理解的不足,因而阻挡其阅读的脚步。另外,两方学校的学生都以大二年级为阅读主体,其他年级的阅读情况稍次之。不同之处在于,大城市院校学生对于经典阅读有着完备深入的认识,思想方面成熟于地方院校大学生。虽他们同时受着新媒体网络的冲击,大城市的学生内心对于经典名著有着高度的认同与归属感,这是地方院校的学生所缺失的。地方院校大学生对于经典阅读兴趣的缺失与其形成鲜明对比,在经典阅读中,大城市学生存在一个由精读到泛读的过程,由于地方院校大学生阅读基数小,因而此方面表现不显著。总体来说,大城市学生的阅读情况较地方院校要好。

2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匮乏的原因

2.1 浮躁社会风气的影响

社会浮躁作为一种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病态心理,对社会各界产生广泛影响。文化界的浮躁风气表现在对于销量的过分关注,出版商追逐利益,大批量发行畅销书,而某些作家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文学作品浅薄平庸,难出经典。文化界受到浮躁心态的影响,在社会层面难以对国民形成有益的阅读引导。浮躁心态也普遍体现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这种风气导致学生们在经典阅读过程中急功近利,追求看得到的效果,不能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学生们更愿意阅读专业教辅书籍,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阅读经典名著不能立刻收效卓著,因而文学经典不是大学生阅读的首选书籍类型。

2.2 科技发展及网络盛行的弊端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网络的盛行逐渐暴露出不可忽视的弊端。某些大学生沉迷网络不可自拔,深受“网瘾”的荼毒,没有良好的生活方式与学习习惯,更遑论通过阅读经典名著来提升自我。部分学生阅读形式也从经典的书籍阅读发展到视觉媒体、互联网等日益复杂多样的“泛阅读”形式。这种经典的传统阅读到世俗泛滥的大众俗文化阅读的转化,[4]将对文学经典的传承产生冲击。对于地方院校的学生来说,又普遍存在着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特征,因而科技的发展与网络兴盛成为致使经典阅读匮乏的重要原因。

2.3 地方院校大学生自身的影响

2.3.1 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笔者在直接访谈中发现,学生们在探究经典阅读缺失的原因中,普遍表示该校没有对相关内容进行强制性引导。究其根本,学生自身的约束能力较差。学生们笼罩在浮躁社会风气与网络盛行的情境下,没有良好的阅读氛围,而独自阅读经典将变成一件“特立独行”的事情。为了不显示自己的“特立独行”,有时大学生将忽视事件本身的含义与价值,以确保自身能够有效融入社会群体中。

2.3.2 功利性价值观的缺陷

大学生虽文化素质较高,但因缺乏社会实践的磨练,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自律意识不强,因而对于功利主义中的消极方面抵抗力较弱。[5]当学生阅读一部经典著作后,发现实际收效甚微,并不能得到明显提升,便会失去阅读的兴趣。学生们将很快投入到兼职、家教等有实际收益的活动中,或有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摄影旅游来陶冶自己。大学生所存在的功利性价值观,将折损经典阅读的深刻内涵,使其看不到经典阅读的真正价值所在。

2.3.3 经典阅读认识的缺失及兴趣的缺乏

学生对于经典阅读没有正确的认识及阅读兴趣的缺乏是自身阅读匮乏的原因之一。工科学生显示出明显的认识缺失,他们阅读经典数量少,但对经典名著形成了“枯燥、乏味、看不懂”的定性观念。大二年级的学生表示,经典阅读不过是缓解理科学习压力的方式之一。另有学生认为网络小说的趣味性更浓厚,他们更喜欢唐家三少、南派三叔等作家,而对中外著名作家莫言、爱丽丝·门罗等仅是听说过而已。

2.3.4 专业所限及理解能力的偏差

閱读经典无用论几乎成为理工科学生的共识,专业属性拉开学生与阅读之间的鸿沟。地方学校针对理工科开设的大学语文,以实用为目的,主要教授实用文的写作,较少涉及相关名著文章的分析,因而理工科学生很难在课程中受到文学的熏陶。部分学生也表示出对于经典阅读的浓厚兴趣,但阅读后发现因自身理解能力的限制,不能很好接收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阅读后处于一种朦胧的状态。因理解能力存在的偏差,部分大学生在经典阅读中被打消了积极性。

2.4 地方本科院校所呈现的局限性

2.4.1 图书馆馆藏资源较少

图书馆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场所之一,而地方本科院校图书馆存在资源不足的问题。图书馆图书类型收藏不均,校内重视实用书籍的采购,因文学专著价格高的情况而不断削减采购数量。另外,学校不重视文学专著的更新换代。或受经费限制,图书馆藏书常年不进行更新换代,所藏书籍大多老旧,甚至有的已经被图书市场所淘汰。

2.4.2 引导力度不足

地方院校对于大学生阅读经典存在引导力度不足的情况。单从校内授课来说,大学语文为理工科学生唯一接受的文科类公共课,其实用性的本质不能起到很好的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作用。另外,校内缺乏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没有举办适合鼓舞学生进行阅读的活动。如将加综测的方式换成参与活动的推动,也将收到显著效果。

2.4.3 各地方本科院校缺乏交流

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经典阅读情况必定大同小异,存在相通的问题,然而各地方本科院校没有很好地联系起来,对问题进行沟通、交流,这是地方高校的缺失。各地方高校应对本校学生阅读经典的情况高度注视,加强地方间的交流,这样不仅能够共同寻找策略促进学生阅读,也能够有效加强地方间各兄弟院校的情谊。

3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经典阅读的引导对策

3.1 营造经典阅读的良好氛围

良好氛围的营造不仅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经典阅读的重要性,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阅读经典。改善阅读氛围可从两方面着手:一为学校方面,学校引起重视,加强“经典著作读书月”、“读书节”等活动的推广,增强校内宣传力度,并以奖励、压力两条线并行实施的原则,着力贯彻“多读书、读好书”的理念。另外,对校内各班级的班会进行调控,积极鼓励班内多举办图书报告会、交流会等活动。“书香校园”建设计划的实施,着力打造安静惬意的读书环境。二为学生自主引导,学生社团建设中加大对文学社团的改造力度,将社团作用发挥出来,按时召集学生进行集体阅读。

3.2 加强硬件设施、改善阅读环境

地方本科院校中,应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解决图书馆馆藏资源少的现状,在有限的经费内加大对文学专著的购书力度。另外,馆内设立经典名著专柜,便利学生借阅,简化借书手续。校内应在图书馆、教学楼等单独设立图书阅览室,以保证学生阅读不受干扰。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学校可设置“读书茶馆”,专为学生阅读经典而建设的非营利性活动场所,在此学生可以进行小组性阅读或名著讨论。利用校内的可开发资源,改善学校草地的利用情况,专门开辟“草地阅读”,为学生提供随处可见的阅读场所,扩大经典阅读的影响力。

3.3 有效利用可调配资源

地方院校欲改善学生阅读经典的现状,必须要有效利用起可调配的资源。如开设专业经典名著赏析课,最大程度上开发同学们阅读经典的兴趣。另外对授课教师进行培训,增添对不同专业学生们阅读经典的引导环节,使各专业、年级学生有效认识经典阅读的价值。学校也要遵循时代发展的脚步,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方式,传播经典阅读的益处,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引导。

3.4 创意性方案的推行与实施

我们还可以在校内推行与实施一些创意性方案。例如读书打卡App的开发,每日打卡,每日坚持阅读,以此培养学生们阅读经典名著的良好习惯与意识。超星移动图书馆的利用,使学生可花费更多时间进行电子经典名著的阅读。以班级为小群体的纸质移动图书馆的建设,使学生不仅能够阅读到自己拥有的书籍,也能够阅读到别人拥有的书籍。这不仅能够节省大学生的开支,也能够扩大学生经典阅读量,加深同学间的情谊。“1+100,one team”小团体阅读,“1”代表专业指导老师,“100”为进行经典阅读的大学生。以大学生为阅读主体,老师为辅的小团体方式,专业老师对学生阅读经典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解析,学生以兴趣为驱动力自发组成团体的方式促进阅读。多种创意性方案的兼并推行与实施,着力扩大经典阅读的影响力。

4 结语

“全民阅读”被连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对于国民的阅读情况高度重视。为改善国民的阅读情况,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政府于2017年6月實施《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以加强对于公共图书馆管理为出发点、以推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为目的、以保障公民阅读权益与大力推动公民阅读为蓝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于2017年11月4日通过,并于2018年1月1日施行。公共图书馆法的施行,将会促进县级及以上地区对于图书馆的建设,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除立法层面的推进,国家也致力于营造书香社会的氛围,为全民阅读创设良好环境。地方院校响应国家号召,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整修图书馆,举办“经典读书月”等活动。加大对于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阅读经典的关注力度,引导院校与学生高度重视,我们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以长远的目光展望大学生阅读情况的改善。

*通讯作者:尹喜清

基金项目: 2017年度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湘教通〔2017〕205号)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经典阅读调研报告——以邵阳学院为例

参考文献

[1] 曾纪鑫.阅读是一种修炼[N].人民网-人民日报,2013-01-15.

[2] 张岚,戴建陆,王春江,等.大学生经典名著阅读与网络阅读透视[J].图书馆论坛,2008(2):169-171.

[3] 王逸鸣.当代大学生经典阅读的现状调查及分析——以北京大学为例[J].出版广角,2014(5):16-19.

[4] 阎海东.从经典阅读到泛阅读30年[N].中国图书商报,2008-04-22(1).

[5] 王文彦.大学生功利主义思想论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名著情况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我觉得自己在三种情况下最有阳刚之气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脱发 养“老金”
国外名刊名著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