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射频消融术与传统手术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效果对比研究

2018-01-08 15:16陈志军
上海医药 2018年23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陈志军

摘 要 目的:對比经皮射频消融术与传统手术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效果。方法:将采用经皮射频消融术处理的肝癌87例纳入消融组、传统手术处理的105例纳入手术组。对比近远期疗效指标。结果:射频组与手术组的近期疗效、24个月存活率、无瘤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72 h ALT、AST、ALB变化率低于手术组,术后12个月AFP、术后24个月后的AFP与CEA高于手术组(P<0.05)。结论:经皮射频消融术有明显的微创性,对肝功能损伤更轻,但术后的恶性肿瘤标志物水平更高。

关键词 小肝癌 手术切除 经皮射频消融术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5.7; R730.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8)23-0085-04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nd traditional surgical resection for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HEN Zhijun*

(Department of Surgery,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Weishi County, Henan Weishi 4755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nd traditional surgical res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hods: Eighty-seven cases of liver cancer treated with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were selected as a radiofrequency group and 105 case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operation as an operation group. The short- and long-term curative effect index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short-term curative effect, 24 months survival rate and survival rate without tumor (P>0.05). The operation time, bed rest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the change rate in ALT, AST and ALB at postoperative 72 hours were lower and the AFP level at postoperative 12 months and the AFP and CEA levels at postoperative 24 months were higher in the radiofrequency group than the operation group (P<0.05). Conclusion: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has obviously minimally invasive effect and less injury to liver function, but the levels of postoperative malignant tumor markers are higher.

KEY WORDS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surgical resection;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clinical efficacy

社会大众谈癌色变,恶性肿瘤成为居民死亡的常见病因之一。肝癌是我国发生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保守估计年新增患者(15~18)万例,年死亡(12~15)万例,因肝硬化等相关疾病发生率上升、高病毒性肝炎发生率上升、人口年龄的增长、环境污染等原因,肝癌发生率快速上升[1-2]。小肝癌预后相对较好,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包括经皮射频消融术与传统手术切除术,目前关于不同手术的疗效仍然存在争议。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评价经皮射频消融术的优势和利弊。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小肝癌患者。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小肝癌,病灶直径≤3 cm,单发肿瘤,无肝外转移、临近器官侵犯、脉管癌栓、恶性腹水;③肝功能Child-pugh A~B级,可耐受;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手术禁忌证,如凝血功能异常;②无法进行手术切除;③临床资料不完整;④随访时间≤24个月。其中采用经皮射频消融术处理87例,纳入射频组,采用传统手术处理105例,纳入手术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灶直径、Child-pugh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射频组 单纯的CT引导下射频消融,GE系列16层螺旋CT引导,CT扫描,定位肿瘤需要扫描的位置,做好标记,CT引导定位针头,2%利多卡因局麻。双极电极射频消融针,CT引导下避开血管、组织,将电极针插入到肿瘤结节,最大位置在肿瘤及其周围1 cm正常组织热凝固坏死部位。连接250 v射频发射器,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选择合适的靶温度,温度60~100 ℃,一般需要在抵达边缘位置回撤约0.5 cm,时间在5~20 min。根据肿瘤血供丰富程度加用明胶海棉条或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部分需要栓塞瘘口。治疗完成后,再次进行扫描,判断是否出现出血等并发症,常规应用止血药物、止痛、镇静、补液,若无可返回病房,静卧2 h,定期复查,以决定是否需要再次消融治疗。

2)手术组 常规腹腔镜下进行病灶切除术,完整切除病灶。

3)围术期管理 ①全身状况评估,评估患者全身器官功能,是否存在心血管、泌尿、呼吸等系统病史,是否服用相关药物,特别是抗凝药物,进行病史、体检病史、心和肺功能检查,合并糖尿病对象将血糖控制在7.8~10.0 mmol/L。②乙肝患者进行术前HBV复制检查,测定拷贝数,高拷贝(>7单位)对象抗病毒治疗。③对于肝硬化的对象,检测APRI指数(AST/PLT),评估肝硬化抗应激能力,同时评估是否存在门静脉高压、胃底曲张,检测白细胞、红细胞、PLT结合CT检查,分析是否存在脾功能亢进,必要时进行基础治疗及护肝治疗。肝切除术对象术前3 d给予正整蛋白肠内营养制剂,少量、多次口服。④术后血红蛋白<80 g/L对象,输注红细胞悬液1~2 U,以改善氧合,术后静脉滴注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预防呕吐,必要时联合地塞米松、氟哌利多,合理使用利尿剂螺内酯、呋塞米,监测肝功能,特别是术后2~3 d酶谱变化,合理地使用护肝药物,包括抗炎药物、磷脂类药物、解毒类药物、利胆类药物,可联合使用,但不联合使用同类药物。纠正术后低蛋白血症,重视营养支持、代谢支持,必要时给予微生态支持。

1.2.2 研究

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近期疗效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72 h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变化率,并发症发生情况,近期疗效,包括痊愈、有效、稳定、进展。两组对象24个月存活率、无瘤生存率、12个月和24个月复查甲胎蛋白(AFP)水平以及癌胚抗原(CEA)水平。

1.2.3 疗效判定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患者的疗效。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射频组与手术组的近期(术后8周)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射频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72 h ALT、AST、ALB变化率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2 远期疗效

射频组与手术组的24个月存活率、无瘤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4,P>0.05)。

射频组术后12个月AFP、术后24个月后的AFP与CEA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相较于手术,射频消融术的近期疗效差异不显著(P>0.05),缓解率达96%以上,控制率均达到100.0%,在消除病灶方面有有较好的效果。射频消融从治疗机制来看,通过射频产生的热效应消除病灶,同時还有止血等作用。从存活、无瘤生存情况来看,射频消融并不能提高存活率、无瘤存活率。文献meta分析显示,射频消融(n=6 343)的2、3、5年生存率低于手术治疗(P<0.05)[3-4]。本研究未得出类似的结论,这可能与纳入的患者例数明显不足有关,也可能与纳入对象为小肝癌、在早期癌症的基础上有更为严格的直径标准、患者的整体预后更为理想有关。对于此类射频消融可能更有优势,而对于直径较大的肝癌,射频消融可能会表现不理想,因此使用射频消融治疗需要把握好实际适应证[5]。从术后的肿瘤标志物情况来看,射频组的AFP、CEA更高,提示射频消融术后的肿瘤负荷上升更显著,反映射频消融在减轻肿瘤负荷方面确实并不如传统手术。

射频消融有明显的微创优势,射频组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创伤明显减轻,与此同时术后72 h ALT、AST、ALB变化率更低,提示手术对肝功能的影响更弱,减轻肿瘤负荷后,肝脏灌注恢复良好。而传统手术肝功能恢复速度更慢,创伤更严重。

近年来,有学者尝试采用射频消融,联合放射粒子植入治疗,疗效明显更好,可尝试开展,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消融手术在减轻肿瘤负荷方面效果不佳的不足[6]。

参考文献

[1] 高婷, 李超, 梁锌, 等. 中国癌症流行的国际比较[J]. 中国肿瘤, 2016, 25(6): 409-411.

[2] 王晓军, 张荣珍, 胡苑笙, 等. 我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研究[J]. 疾病监测, 2004, 19(8): 290-292.

[3] 王应强, 罗倩倩, 李幼平, 等. 对射频消融术与肝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再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4, 14(5): 561-574.

[4] 倪嘉延, 孙宏亮, 骆江红, 等. 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4, 21(9): 711-717.

[5] 李蕊利, 万娟. 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肿瘤医学, 2015, 23(20): 2970-2972.

[6] 郑家平, 邵国良, 罗君, 等. CT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难治性肝癌[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5, 24(3): 260-264.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