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学习共同体促进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浅思考

2018-01-10 00:28顾艺玮
文理导航 2017年36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能力提升自主学习

顾艺玮

【摘 要】本文作者从利用学习共同体这一载体,从深入互动交流、问题学导探析以及双边评判讲析等三个方面,对提升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做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共同体;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思考

教育实践学认为,学习实践,是学习实践者亲身探究和学习助学者有效帮助的社会活动形式。当今社会,各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再是各行其是的个体行为,而是紧密联系协作配合的集体行动。学生的学习探究同样如此。“学习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由亲身学习者和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其他助学者有机构建、共同构成的学习团体。这一学习团体设立的意义在于,能够促进各方面深入进行沟通交流,共同分享学习资源,出色完成学习任务,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团队协作精神的养成和形成。在以自主学习实践为主要形式的高中阶段,数学学科更需要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和实施。鉴于这样的感悟,本人现简单论述利用学习共同体促进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一、利用学习共同体开展深入互动交流

课堂教学进程的运动性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二者之间的学教活动不可割裂,而应该深入互动。众所周知,教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自然而然形成了学习共同体;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互助,水到渠成形成了学习共同体。高中生在教师、其他学生共同建成的学习共同体中,相互交流、相互探讨,集思广益、借鉴学习,汲取营养,从而有效掌握新知要义和认知技巧,逐步形成自主学习探知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高中数學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充分利用学习共同体这一有效载体,在讲授数学知识点新知内容或解决数学案例时,要引导和组织高中生组建学习共同体,围绕学习探知任务和要求,开展深入细致的师生谈话、生生交流等双边互动,借助于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其他学生的帮助,逐步有序深入进课堂教学新知的内涵中,正确全面的认知要点要义,不断积累自主学习探知的知识素养。如“圆的方程”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利用学习共同体,借助教师的主导特性,设计了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如下所示:

师:问题导入,提出形如x +y +Dx+By+F=0①的方程的曲线是否都是圆?

生: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分析讨论。

师:提示学生,是否需要对圆的情况进行分类讨论。

生:共同思考分析,指出如果①表示圆,它一定是某个圆的标准方程展开整理得到的,运用配方法,得(x+ ) +(y+ ) = ②

师:那么圆方程②与什么存在关联呢?

生:思考分析,不能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

师:予以指点,指出可以从探寻圆方程②与 之间存在的密切关联予以考虑。

师:利用学习共同体,分析当D +E -4F>0时,当D +E -4F=0时,当D +E -4F<0时,②的不同情况。

师:总结得出形如x +y +DE+Ey+F=0(D +E -4F>0)的方程为圆的一般方程。

二、利用学习共同体开展问题学导探析

问题讲解是高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渗透教学新课标的重要载体,更是培养主体数学能力的重要载体。笔者发现,问题解答,仅靠学生个人的力量和才智,难以全面、有效的解决,而通过学习共同体,可以聚沙成塔,集中才智,共同探究,实现问题有效解决,并且从中获取更为科学有效的思维方法、分析策略,进而内化于心形成自主解决问题的良好能力素养。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进程中,特别是问题解题思路的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优势和作用,组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等不同的解题互助单位,围绕问题解答的要求以及任务,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知、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等活动,从中提炼更为科学、更为有序、更为正确的分析、探究、解决思路和路数。值得注意的是,学习共同体的运用,并不是取代学生主体的探究,而是助推学生探究解析问题的进程,教师要为高中生提供一定时间的自主探究时间和空间,以便于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如“已知三角形ABC的边AB=5,BC=4,∠ABC=120 ,求边AC”问题教学中,教师组建学习小组这一学习共同,让好中差三类型共同参与,在优差互补的条件下,组织高中生对此开展共同探析活动。高中生探析问题条件认为:“这道题要运用向量的数量积相关性质内容”,针对问题所提要求,学习小组组员共同分析,讨论,指出:“这个问题看似和向量无关,要想运用向量的知识”。此时,教师予以指导,向学生指出,可以根据 = + 的关系式,通过 = + +2 · 的数量关系,从而求出AC的值。并强调指出:“解题时必须构造向量,突破点是如何构造向量”。每个组员结合所探和教师指点,开展自主分析解答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共同相互交流指正,完善修正解题过程。高中生在学习共同体的学导结合的协作作用下,得到该类型问题的解答方法要领,为高中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积淀了丰厚技能根基。

三、利用学习共同体开展双边评判讲析

笔者以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和设立,最为根本的一条,就是指导和促进学生改进学习认知缺陷,形成和树立科学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素养。在数学教学进程中,利用学习共同体开展学教活动,指导点评学习表现,明确指出改进方法,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利用学习共同体这一平台,组织学生个体之间、师生之间,创新和加工“评讲式”教学模式,组织教师、其他学生等不同要素,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予以科学、客观评判,其他学生认真反思、查找,“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深入认清自身学习缺陷,获取科学解决方法,形成科学完备的学习技能,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以上是本人从三个方面对利用学习共同体,培养和提升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粗浅感悟和点滴想法,有许多不妥之处,请其他同仁予以有效指点。同时,还期望共同参与,为高中生良好学习能力养成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周晓琴.高中数学课堂师生共同互动有效性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叶婷.高中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能力提升自主学习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