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主体三性 推动学教实践

2018-01-10 00:32李超
文理导航 2017年36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初中数学

李超

【摘 要】学生是课堂教学体系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构建要素,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变化的重要因素,更是评判教学活动效果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关键要义。有效教学目标实现,首要是做好学生主体学习探究的文章。本文作者结合所探所思,对紧扣学生主体特性开展学教实践活动做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主体特性;学教活动;有效教学

学生是课堂教学体系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构建要素,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变化的重要因素,更是评判教学活动效果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关键要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坚持学生为本,强化技能锤炼,注重核心素养,已经深入到了每个教师的思想和骨髓。如何让初中生在有效教学进程中,主体特性充分释放、学习能力充分锤炼、学习素养充分提升,已成为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本人围绕课堂有效教学活动这一主题,就如何利用数学课堂之中学生主体特性充分发挥,开展了系列教学教研活动,获得了一些粗浅的教学心得体会和经验感受。在此本人现结合所探所思做简单的论述。

一、紧扣主体向师特性,组织师生互动教学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具有显著的向师特性,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崇高的威信,基本上对教师的话语基本上言听计从。笔者发现,很多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根本原因在于对教师具有强烈的“亲近感”。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初中生所具有的向师性这一特征,通过营造和创设具有生动趣味的教学氛围,在引发初中生内在积极性的基础上,设计和组织开展师与生深入互动、深入交流的活动空间和时间,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推动学生的积极配合和深刻思考,从而在学教合一、学教融合中,推进学生有序学习的进程,促进学生深入的思考和积极研习。如“平行线的判定”教学中,教师抓住初中生的向师性,设计了师生进行沟通交流的学教活动,其过程如下:

师:请同学们说说,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判定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生:根据教师提问,进行思考分析,同时结合教材内容开展阅读分析,认识到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师:展示预先准备好的教学挂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

生:学生口答理由,同角的补角相等。

师:要求学生写出符号推理过程,并板书。

生:思考研习,学生代表到黑板演示板书。

师:投影准备好的立体,提出该题目中已知的两个角是什么位置关系角?

生:指出同分内角。

师: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回答到是互补的关系。

师:通过以上问题的探析,我们知道同分内角互补,是不是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新课的内容,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二、紧扣主体能动特性,实施探究研习教学

学生对未知事物或社会现象,总是充满强烈的好奇心理和能动的探索欲望。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学生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疑惑,从而带着“追根究底”的欲望,深入探究和分析数学学科知识。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很好的抓住初中生自身所表现出来的主体能动特性,设置出具有探究意义的数学探究课题,组织和引导初中生围绕探究任务和要求开展深入细致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归纳综合等实践操作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指导组织作用,针对初中生探究操作活动予以有效的引导和活动指导,从而在学生探究和教师指点双重功效下,实现探究课题和操作能力同步达效。如“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知识点讲授时,教师为了帮助初中生更加清晰、全面的掌握该知识点的内在丰富含义。先借助于教学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某单位的伸缩门在开关”的生活场景,然后向学生提出“平行四边形在运动的状态下,它的对应边、对应角等的关系方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探究课题任务,组织初中生根据探究课题所提出的操作步骤和任务要求,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活动,要求初中生个体明确各自分工。小组之中的学生个体在动手操作、收集数据、分析研习等活动中,总结得到规律,从而对知识点内涵有了明确认知,提升了探究实践的技能。

三、紧扣主体创新特性,开展多样问题教学

不走寻常路,是学生数学思维的特征之一,也是创新教学的根本内涵。由于数学学科知识点之间关联紧密,同一数学案例可以通过不同知识点的运用,达到异曲同工的解答功效。初中生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阶段,希望在学习群体中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别是解析数学问题时,总是有一种另辟蹊径的欲望。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对初中生主体的创新欲望予以充分运用,设计出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等多样数学问题,鼓励初中生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结合题意进行找寻不同解题思路的活动。同时活化问题的表现形式,组织和引导初中生深入思考和分析不同解题要求下的数学问题解答活动路径,从而形成更加多样性、灵活性、创新性的数学思维方法。

总之,课堂有效学教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的悉心教学和高效组织。教师在推进学教活动进程中,要抓住学生主体这一要素,充分利用主体内在特性,创新教学方式,科学组织学教形式,在科学施教、高度融合的进程中,实现学教相长,师生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晓琴.以学定教——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J].文理導航(上旬),2013年06期

[2]陈浩.浅谈优化集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J].数理化学习,2013年05期

[3]张平.有效教学源于“用心”教学——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2年23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初中数学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