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在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2018-01-15 22:07胡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5期
关键词:温针灸安全性临床疗效

胡鹏

【摘要】 目的 研究温针灸治疗在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药物治疗, 观察组患者实施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治疗效果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复发率12.50%低于对照组的32.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的6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副作用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坐骨神经痛患者实施温针灸治疗, 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能促进坐骨神经痛患者较快康复。

【关键词】 温针灸;坐骨神经痛;临床疗效;安全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5.036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着人体坐骨神经分布区和径路发生疼痛的相关综合征, 临床依据患者病因可将其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 若未及时对坐骨神经痛患者进行治疗, 易引起严重后果发生[1, 2]。因此, 本门诊将8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实施不同的治疗方式, 探讨温针灸治疗在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门诊8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 选取时间为2015年10月1日~2016年3月20日。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临床坐骨神经痛诊断标准;②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本次研究内容。排除标准:①严重精神疾病患者;②由于肿瘤、骨结核、腰间盘突出等因素引起的坐骨神经痛。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0例。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 年龄30~60岁, 平均年龄(46.01±5.34)岁,

病程1~5年, 平均病程(2.01±1.02)年。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 年龄30~61岁, 平均年龄(46.21±5.41)岁, 病程1~6年, 平均病程(2.11±1.30)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能够实施对比。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实施药物治疗, 给予患者使用尼美舒利片(牡丹江灵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382 )口服, 0.10 g/次, 2次/d, 10 d为1个治疗周期。

1. 2. 2 观察组 实施温针灸治疗:①配穴:肾俞(双侧)、大肠俞(双侧)、环跳(患侧)、秩边(患侧)、阴市(患侧)、委中(患侧)、昆仑(患侧);②刺灸法:肾俞、大肠俞、委中用40 mm×0.30 mm针灸针(环球牌一次性针灸针, 下同)刺入;环跳、秩边、阴市用60 mm×0.30 mm针灸针刺入;昆仑用30 mm×0.25 mm针灸针刺入。在患者上述各个穴位得气后使用平补平泻手法, 使患者局部产生胀重酸麻感, 再用艾柱固定于针柄末端, 距离皮肤约15~20 mm, 点燃艾柱, 隔15 min更换1次艾柱, 治疗30 min/次。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复发情况、治疗效果、副作用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活动自如, 痛阈升高;有效:症状体征局部消失, 打喷嚏或劳累时诱发疼痛加重, 痛阈升高;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 痛阈不变。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复发5例、复发率为12.50%, 对照组复发13例、复发率为32.50%, 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40例患者中, 治愈30例、有效5例、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40例患者中, 治愈24例、有效3例、无效13例, 总有效率为67.5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副作用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轻度恶心、皮肤瘙痒、眩晕5例, 中度上腹疼痛、胃食道灼热感、反酸4例, 重度转氨酶升高1例, 副作用发生率为25.00%;观察组发生轻度皮下出血2例, 中度心慌心跳、冷汗等晕针反应1例, 副作用发生率为7.50%。观察组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研究显示, 温针灸为临床治療人体疼痛的有效方式, 在“针灸聚英”中便有详细记载:近为温针者、则乃楚人之法, 其针法于穴, 套针柄上、多以取效。使用温针灸方式具有祛寒止痛、行气活血、温通经络等作用[3, 4]。

尼美舒利片是解热镇痛消炎药, 其主要药理作用为抑制环氧化酶-2(COX-2)的活性, 能显著使前列腺素合成降低, 减轻患者疼痛感, 尼美舒利片为选择性抑制剂, 虽然对坐骨神经痛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 导致治疗效果不佳。艾灸抗炎研究表明人体内有一条由神经细胞及其释放因子所主导的神经源性炎症通道, 通过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家族(TRPV)温度相关性离子通道表达, 对炎症产生控制, 一定的艾灸温度作用可激活TRPV通道, 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受体的表达 , 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含量, 同时也能抑制组织源性炎性递质组胺、5-羟色胺(5-HT)作用, 缓解炎症[5-7]。根据经络循行路线, 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膀胱经间接或者直接分布在人体下肢外侧、腰、脊外侧, 与人体坐骨神经分布完全吻合, 肾俞、大肠俞、环跳、秩边、阴市、委中、昆仑为胆经及膀胱经穴位, 能直接调理人体腰部、臀部及下肢经络之气, 不仅能达到疏调腰部经气和疏通患肢经气等作用, 还具有共奏止痛、祛湿通痹、温阳散寒等作用[8-10]。现如今, 温针灸治疗已经成为坐骨神经痛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endprint

尼美舒利临床上主要用于各种急慢性炎症及关节疼痛等, 与其他非甾体类药物一样, 副作用以胃肠道、皮肤、肾、肝脏过敏反应较为突出。研究观察所见尼美舒利治疗组副作用以胃肠道及皮肤多见, 停药后减轻或消失。温针灸治疗组副作用较轻, 以针刺局部皮下出血多见, 经按压止血及热敷后瘀血可自行吸收。

经研究表明, 观察组坐骨神经痛患者复发率12.50%、总有效率87.50%优于对照组的32.50%、67.5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通过对坐骨神经痛患者实施温针灸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谈辉, 王伟, 胡幼平.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疗效及评价方法概况.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 33(1):67-68.

[2] 张征.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145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4):124-125.

[3] 谈辉.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2.

[4] 李龙, 孟鲁彦, 李文娟.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发坐骨神经痛34例.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 35(12):100-101.

[5] 姜劲峰, 王玲玲, 徐斌, 等. 抗炎——艾灸温通的效应机制. 中国针灸, 2013, 33(9):860-864.

[6] 王素珍. 中医康复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系统评价.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4.

[7] 陈美仁, 王萍, 成钢, 等. 温针灸对坐骨神经痛患者痛阈值的影响. 中国针灸, 2005, 25(12):831-833.

[8] 何秀娟, 周丹宁, 張宏强. 温针灸及中药治疗坐骨神经痛76例临床观察.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5, 33(9):46-47.

[9] 赵录阶, 夏丽娟, 于爱民. 温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坐骨神经痛76例. 中国针灸, 2004, 24(s1):77-78.

[10] 艾显江. 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坐骨神经痛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 29(8):136-137.

[收稿日期:2017-07-31]endprint

猜你喜欢
温针灸安全性临床疗效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温针灸配合肩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推切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35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