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例临床观察

2018-01-15 18:31富东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5期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观察

富东娜

【摘要】 目的 探讨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2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 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鼓膜穿刺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2.00%)优于对照组(6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2000、1000、500 Hz频率听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听力水平明显提升, 且研究组患者听力提升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显著,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听力水平。

【关键词】 鼓膜穿刺;鼓室注药;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观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5.052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ecretory otitis media treated by tympanic membrane puncture combined with tympanum inje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50 patients with secretory otitis media were divided by random grouping method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25 cases in each groupp. The research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ympanic membrane puncture combined with tympanum injec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ympanic membrane puncture only. The clinical effect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research group had better total effective rate (92.00%) than the control group (68.00%),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efore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earing level at 2000, 1000 and 500 Hz (P>0.05). After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obviously better hearing level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research group had obviously better listening condition improvemen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tympanic membrane puncture and tympanum injection provides remarkable clinical effect in treating secretory otitis media,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hearing level of patients.

【Key words】 Tympanic membrane puncture; Tympanum injection; Secretory otitis media; Clinical observation

中耳炎在我国发病率较高,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 , SOM)[1]属于非化脓性炎症疾病之一, 是由中耳积液引起的炎症反应, 耳积液是指浆液和黏液以及浆黏液, 不包含血液、脑脊液等体液,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耳痛、耳鸣、耳内有明显的堵闷感[2]。通常分泌性中耳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慢性是在急性基础上发展而来, 通常是因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产生时, 患者未及时就诊或初始治疗不够彻底, 此外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若反复发作, 也可迁延、转化为慢性[3]。分泌性中耳炎不同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听力, 且多伴有耳闷及耳鸣, 常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一定影响, 会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4]。现今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临床不断探究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治疗方式, 有研究称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该疾病效果良好,本文对5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研究, 现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5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組25例。研究组男13例, 女12例, 年龄18~65岁, 平均年龄(39.97±8.34)岁, 病程7~100 d, 平均病程(62.12±12.63)d;对照组男12例, 女13例, 年龄18~65岁, 平均年龄(40.31±8.23)岁, 病程7~100 d, 平均病程(63.44±12.19)d。所有患者经过本院多项检查, 符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相关诊断标准, 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 且患者均有听力下降、耳痛、耳鸣、耳闷等显著症状;排除不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患者, 其余所有患者均知情并愿意参与研究, 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 2 方法 研究组患者应用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进行治疗, 具体治疗操作如下:患者患耳正面朝向主治医师, 对患耳外耳廓及耳道进行常规消毒后, 用2%的丁卡因棉片对患耳鼓膜、外耳道皮肤进行麻醉, 在耳内窥镜直视下, 用鼓膜穿刺针从鼓膜前下刺入鼓室, 并且将鼓室内的积液抽出, 直至将分泌物抽取干净, 再将5 mg的地塞米松和4000 U糜蛋白酶混合药液加压注入患耳鼓室, 同时指导患者做吞咽动作, 完成鼓膜穿刺和注药。之后常规给予抗感染治疗7 d, 1周后再次检查复诊[5]。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鼓膜穿刺进行治疗, 麻醉方式及术后用药方式与研究组相同, 治疗周期为7 d。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各频率听阈水平检测, 记录和对比检测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显效:经过治疗后, 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听力恢复正常;改善:经过治疗后, 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听力水平改善明显;无效:经过治疗后, 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恶化, 听力水平没有改变或下降。总有效率=(显效+改善)/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临床疗效 研究组患者, 显效11例, 改善12例, 无效2例, 总有效23例, 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患者, 显效9例, 改善8例, 无效8例, 总有效17例, 总有效率为68.00%;研究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治疗前后不同频率听阈水平检测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2000、1000、500 Hz频率听力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听力水平明显提升, 且研究组患者听力提升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非化脓性炎症反应, 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且分泌性中耳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通常慢性是在急性基础上发展而来[6]。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与咽鼓管的功能﹑

感染以及免疫学等因素有关。临床上也一直在寻找最有效的方式对该疾病进行治疗[7]。临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通常采用抗生素、激素、手术等治疗方式, 无论何种治疗方式都有潜在的风险, 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 因此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不能局限于一种方式, 而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治疗[8]。但需要注意的是, 对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在检测和诊断过程中要注意鉴别, 以免延误病情治疗的最佳时机。

分泌性中耳炎在现代医学中被认为与机体免疫学反应、感染因素有密切的相关性,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 主要治疗思路为清除患者耳中的积液和分泌物, 之后控制感染, 以此改善或恢复咽鼓管的通气功能, 发挥咽鼓管本身所具有的引流功能[9]。基于此, 在治疗过程中, 首先要以常规的方式清理患者患耳内的分泌物, 并且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如此不仅是为之后的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还可预防和避免其他并发症和感染的产生, 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减少和缓解患者的痛苦。在分泌性中耳炎的具体治疗过程中, 单纯鼓膜穿刺术虽然能够将患者患耳内的积液抽取, 但很难彻底清除干净, 会导致少量的残存分泌物以粘稠的液体状态堵塞穿刺耳孔, 阻止外界气体进入鼓室的路径,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 单穿的穿刺治疗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而定, 否则会引起感染和其他并发症[10]。本研究中, 研究组在鼓膜穿刺后结合药物注入治疗, 此双重治疗方式得到较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使用的主要药物是地塞米松和糜蛋白酶, 之后又给予患者常规抗生素治疗。地塞米松属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具有较好的免疫、抗炎作用, 尤其是早期的炎症反应, 该药物能够有效抑制白细胞浸润, 并且减少或抑制血管渗出;而糜蛋白酶能够有效降低分泌物的黏度, 有助于分解残留的积液, 缓解水肿和局部分泌, 减少鼓室粘连的发生。在临床上应用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的治疗方法效果更为显著。

通过本次研究, 研究组总有效率(92.00%)优于对照组(6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2000、1000、500 Hz频率听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听力水平明显提升, 且研究组患者听力提升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显著,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听力水平。

参考文献

[1] 潘永奎. 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0例临床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22):174-175.

[2] 王海英, 诸琦. 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3例临床观察.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7(5):430-432.

[3] 亚生江·托乎提, 铁玲, 阿娜尔. 分析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91):32, 35.

[4] 李俊秀. 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探究.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31):118-119.

[5] 李铁军. 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射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69):152, 154.

[6] 李璐. 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14(22):4596-4597.

[7] 楊琪. 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3例临床观察. 当代医学, 2013(21):106-107.

[8] 谭祖林, 张扬, 徐先荣, 等. 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法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0, 24(1):16-18.

[9] 何丕. 鼓膜双孔穿刺联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观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5(3):103-104.

[10] 耿红亚. 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分析. 医药, 2015(14):292.

[收稿日期:2017-1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观察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腺样体肥大、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分析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评价
婴幼儿中耳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初探
耳内镜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3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