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运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8-01-15 19:59李北刚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5期
关键词:降糖剂量胰岛素

李北刚

【摘要】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运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9例2型糖尿病患

者, 均接受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89例患者中有77例血糖水平达到长期缓解, 缓解率为86.52%, 其余12例仍需应用降糖类药物治疗, 未到达缓解标准, 未缓解率为13.48%。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IR)水平分别为(6.25±0.76)mmol/L、(0.87±0.51), 低于治疗前的(13.22±3.15)mmol/L、(1.56±0.7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运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效率, 保障其获得更好的预后。

【关键词】 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水平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5.062

胰岛素强化治疗在近几年成为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较常选择的方法, 患者接受治疗后对改善血糖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生活质量也有很大提高[1]。本文分析了2型糖尿病运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89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入组标准[2]:①患者符合2型糖尿病相关的诊断标准;②患者临床资料完整, 均属本科初诊患者, 病程在1年内;③患者无相关药物过敏史, 未系统应用降糖类或胰岛素治疗;④患者FPG水平<11.1 mmol/L

或餐后2 h血糖水平<16 mmol/L;⑤患者无严重并发症, 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可能对血糖水平造成影响的疾病;⑥患者非哺乳及妊娠期女性;⑦患者在精神、意识、沟通方面没有障碍, 知情同意参加本次研究。89例患者中男47例, 女42例;年龄33~67岁, 平均年龄(52.3±8.7)岁;病程2~11个月, 平均病程(5.1±2.1)个月。

1. 2 方法 所有患者明确诊断并排查胰岛素应用禁忌后均接受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①前期准备:在患者入院后隔日的夜间提醒其禁食8~10 h, 于第2天清晨前采集其空腹静脉血, 进行肝肾功能、血脂、血糖检查。同时帮助患者进行葡萄糖耐量实验, 即:将葡萄糖25 g注入体内, 在10 min内每分钟测定一次胰岛素与血糖水平, 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

②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患者应用的胰岛素均是门冬胰岛素(诺和锐), 初始用药剂量为0.4~0.6 U/(kg·d), 将此其中的50%剂量做为基础剂量, 利用胰岛素泵实施持续输注, 将余下剂量作为每次进食前需要追加的剂量, 在每天三餐进食前的5 min实施追加。在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过程中定時对血糖水平进行检测, 根据患者FPG及餐后2 h血糖水平与睡前末梢血血糖水平对基础剂量、追加剂量进行灵活调整。患者接受治疗2周后, 若血糖水平达到控制标准, 可以停用胰岛素泵。血糖控制标准:FPG<7 mmol/L, 餐后2 h血糖

<9 mmol/L[3]。

治疗期间给予患者悉心且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 进行健康教育, 普及糖尿病知识, 讲解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意义、效果、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强调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对患者病情及各项体征的观察, 若治疗期间患者出现持续的, 原因不明的血糖异常状况, 需积极查找原因, 及时进行处理;根据患者的喜好和身体状况定制饮食计划,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对膳食结构进行科学调整, 告知糖尿病饮食禁忌, 教会患者怎样对摄入的总热量进行控制以及计算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的方法;鼓励患者多参加户外运动, 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法, 提醒其以循序渐进为运动原则[4]。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患者出院后进行1年的随访, 确保患者均至少在每个月获得1次随访, 掌握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 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FPG、IR水平。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根据出院时以及随访结束时患者标准餐血糖试验结果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 若患者的血糖检测结果在出院时提示已达到血糖控制标准, 且在1年来并未应用其他降糖类药物, 判定为长期缓解;反之则判定为未缓解[5]。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治疗效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 出院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期间无患者失访, 随访率为100.00%。89例患者中有77例血糖水平达到长期缓解, 缓解率为86.52%, 其余12例仍需应用降糖类药物治疗, 未到达缓解标准, 未缓解率为13.48%。

2. 2 治疗前后的FPG、IR水平 治疗后患者的FPG、IR水平分别为(6.25±0.76)mmol/L、(0.87±0.51), 低于治疗前的

(13.22±3.15)mmol/L、(1.56±0.7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我国目前已是糖尿病大国, 距统计糖尿病患者每年增长比重在5%, 其中以2型糖尿病所在比重最高, 约占糖尿病所有患者的90%左右, 在15年已达9200余万人[6]。研究发现, 机体胰岛中β细胞存在一定的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诱发2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 这可能是患者存在不良生活习惯、环境、遗传等多种不同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的后果, 2型糖尿病发生后, 糖代谢存在紊乱是主要的特征表现[7]。关于

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 对血糖的有效控制血糖是施治重点, 以往常规临床多选择长期应用降糖类药物施治, 这种常规用药方法虽有一定的血糖控制效果, 但随着患者机体细胞所受到的损害逐渐加重, 发生并发症风险也在升高, 使得这种治疗方法的预后并不理想[8]。在糖尿病发病、进展的过程中患者机体胰岛中的β细胞由于机体脂毒性和高糖毒性的影响相关功能表现出逐渐的减退, 而胰岛素抵抗则会贯穿与整个2型糖尿病的进展过程, 但临床研究发现, 患者发病初期, 在某种程度上机体β细胞的功能出现的减退状况属可逆的, 若能够早期实施有效的手段, 不仅对病情进展的延缓起到帮助, 对其预后的意义也十分重要[9]。endprint

胰岛素是人体唯一具有降糖效果的激素, 可对体内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代谢、贮存起到控制作用。若患者处于发病初期时实施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不仅能在短时间内促进糖尿病发生后存在的高糖毒性缓解, 修复β细胞功能, 改善胰岛素抵抗[10], 还能在治疗后促进机体对降糖药物的敏感性恢复。本文患者接受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结果显示, 89例患者中有77例血糖水平达到长期缓解, 缓解率为86.52%, 其余12例仍需应用降糖类药物治疗, 未到达缓解标准, 未缓解率为13.48%。治疗后患者的FPG、IR水平分别为(6.25±

0.76)mmol/L、(0.87±0.51), 低于治疗前的(13.22±3.15)mmol/L、(1.56±0.7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2型糖尿病运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效率, 保障其获得更好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黄小婷, 陈延超.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及随访研究.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22):75-76.

[2] 陳建林. 2型糖尿病运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观察.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9):29-31.

[3] 曹淑艳. 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的强化治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23):82-83.

[4] 包玉倩, 贾伟平, 朱敏, 等. 快速相胰岛素分泌功能的评价.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2, 20(2):129-131.

[5] 张尽红.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35):44-45.

[6] 印永. 2 型糖尿病运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观察.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30):59-60.

[7] 王昉, 赵芳.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疗效观察. 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2):20-21.

[8] 杨建梅. 34例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研究. 糖尿病新世界, 2015(20):43-44.

[9] 苏湘珍.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 吉林医学, 2015(18):4132-4133.

[10] 李慧芳.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4, 21(2):155-156.

[收稿日期:2017-09-25]endprint

猜你喜欢
降糖剂量胰岛素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对比
全自动单剂量分包机应用于中心摆药的效果评价
用药剂量:老年人≠成年人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门诊药房2型糖尿病的药学分析
胰岛素种类那么多,别再傻傻分不清
有些人需要强化降糖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多服药VS少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