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2018-01-15 22:40赵亚楠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5期
关键词:协同护理心理状态脑卒中

赵亚楠

【摘要】 目的 探究协同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90例脑卒中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生活质量(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物质功能)评分。结果 护理后, 观察组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物质功能评分及HAMD评分分别为(63.12±7.62)、(64.32±8.16)、(64.22±7.94)、(66.13±7.54)、(9.80±4.30)分, 均优于对照组的(74.11±7.34)、(70.13±7.55)、(74.34±7.71)、(72.31±7.94)、(15.30±6.40)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卒中患者中实施协同护理措施,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改善患者的抑郁情况, 效果明显, 值得被临床推荐使用。

【关键词】 协同护理;脑卒中;生活质量;心理状态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5.082

脑卒中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常见脑血液循环出现障碍的疾病, 该病发病急, 并在发病时会出现意识模糊、脑神经功能丧失等[1]。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逐渐升高, 对脑卒中的治疗和护理引起了广泛的重视。虽然目前医学技术较先进, 能通过手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但是患者致残率也十分高, 所以除了进行有效的治疗措施之外, 还需结合优质的护理, 降低患者的发病率,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抑郁情绪, 使患者放平心态积极配合护理和治疗[2, 3]。本文针对协同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29例, 女16例, 年龄54~76岁, 平均年龄(65.3±3.8)岁;其中脑血栓患者18例, 脑出血患者17例, 脑栓塞患者10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30例, 女15例, 年龄59~78岁, 平均年龄(63.2±5.3)岁;其中脑血栓患者

15例, 脑出血患者15例, 脑栓塞患者1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后确诊为脑卒中患者;②符合临床诊断标准;③所有患者无语言障碍、无颅脑恶性肿瘤等。排除标准:排除精神障碍和意识神志不清楚患者。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措施:①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护理人员向患者告知关于脑卒中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

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及时疏导和开导患者, 使患者消除不良情绪, 放松心情接受治疗;③不良反应护理: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需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告知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和禁忌证;

④病房护理:保持病房通风透气和干净卫生。

1. 2. 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协同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①协同健康宣教。定期开展健康知识座谈会, 每例患者均配备一名護理人员对其进行认知宣教, 采取一对一的方式, 并告知患者对知识点进行记录以便于患者对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在讲授知识点时, 护理人员要尊重患者的文化程度, 采取患者易懂、简单的语言或者为了使知识讲解不枯燥, 方式可选择多样化, 例如:动画、多媒体等, 并且在讲解过程中了解患者的掌握程度, 注重交流, 对于较难问题, 护理人员要多付出耐心深入讲解, 讲解时间控制在15 min为宜, 为了检测患者对知识的掌握度, 在课后对患者就讲解知识进行检测复习, 加深患者的记忆。②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运动功能情况为患者制定适合患者的运动锻炼内容和方法, 并将运动锻炼的方法告知患者家属。例如:关节运动的方法和要点、平衡功能的训练方法、体位转换的方法、行走爬梯等方法和训练, 并监督和鼓励患者每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灵活关节、提高机体平衡能力, 2次/d, 持续30 min/次即可。每天患者根据制定表上的训练和锻炼任务开展锻炼活动。对患者每天完成锻炼情况进行评分, 评分低的患者在实施单独指导。在患者进行锻炼运动的同时, 家属也要配合患者, 给予患者的信心和精神支持, 帮助患者完成训练。③集体教育。在患者住院期间, 向患者宣传关于脑卒中疾病的知识, 包括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先兆表现、药物不良反应等, 脑卒中发病后正确的处理和急救措施以及饮食安排、生活护理、锻炼等内容。给患者创建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建立患者康复的信心。

④出院后随访。在患者出院后每周电话访问患者的身体状态, 了解患者在家进行康复训练的完成情况, 记录患者遇到的问题并及时为患者解答, 指导患者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和制定下一计划。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采取HAMD对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判断评估;得分<8分为正常, 8~20分为疑似抑郁, ≥21分为抑郁, 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高;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功能及生理功能进行评价, 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后, 观察组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物质功能评分及HAMD评分分别为(63.12±7.62)、(64.32±endprint

8.16)、(64.22±7.94)、(66.13±7.54)、(9.80±4.30)分, 均优于对照组的(74.11±7.34)、(70.13±7.55)、(74.34±7.71)、(72.31±

7.94)、(15.30±6.40)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社会无形节奏日益加快, 人们的不健康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蔓延, 亚健康的人群日益增加, 脑卒中发病率也逐渐升高, 对脑卒中的治疗和辅助护理也得到广泛的重视。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脑血液循环出现障碍的疾病, 该病特点主要表现为发病急、脑神经功能丧失、在发病时出现意识模糊等[4, 5]。随着科学技术发展, 目前医学技术较精湛先进, 脑卒中能通过手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但手术会导致患者致残率也十分高, 所以除了进行有效的手术治疗措施之外, 给予优质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发病率, 达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6]。经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实施协同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和物质功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和HAMD评分上均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 协同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促使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样才能降低患者脑卒中疾病的复发, 这对稳定患者的病情起到积极作用[7, 8]。

综上所述, 协同护理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一套健康、合理的生活习惯指导计划, 并督促患者按照计划表的内容实施, 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 提高生活质量;协同护理同样重视患者心理状态, 进而使患者消除不良情绪, 积极面对生活。协同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具有很好的影响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莉莉, 冯喜萍. 协同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14):54, 56.

[2] 阮征, 刘芳. 协同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负担影响的调查分析. 护士进修杂志, 2015, 15(20):1892-1895.

[3] 赵雪萍, 薛小玲, 苏翠红, 等. 协同护理干预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及照顾能力的影响. 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3):206-208.

[4] 邓汝琼. 协同护理干预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与照顾能力的影响. 中国社区医师, 2017, 33(20):134-135.

[5] 韩翠华. 协同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及照顾能力的影响. 中国农村卫生, 2016, 47(18):9.

[6] 魏桂萍. 协同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及照顾能力的影响. 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9):1073-1074.

[7] 居海艳, 吴婕, 周建梅, 等. 协同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及照顾能力的影响. 现代临床护理, 2017, 16(4):16-20.

[8] 崔钰春, 黃燕梅, 吴秀华, 等. 协同护理干预模式对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 2015, 4(13):25-26.

[收稿日期:2017-08-29]endprint

猜你喜欢
协同护理心理状态脑卒中
协同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疗效评价
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协同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管理作用
协同护理模式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