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冠心病伴负性情绪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8-01-15 22:41段焱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5期
关键词:负性情绪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段焱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冠心病伴负性情绪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16例冠心病伴负性情绪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5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护理干预前, 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1个月后, 研究组SDS与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1个月后, 研究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为(7.8±1.5)分, 高于对照组的(5.5±1.2)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冠心病伴负性情绪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适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 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冠心病;负性情绪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5.085

冠心病属于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进一步诱发心律失常, 甚至猝死等严重事件。目前, 冠心病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与生活质量的严重疾病, 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 除药物干预外, 及时采取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 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强化治疗依从性, 对疾病治疗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对58例冠心病伴负性情绪的患者应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干预, 不仅缓解了其负性情绪, 且提高了生活质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6例冠心病伴负性情绪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58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情况, 即SAS评

分≥53分, SDS评分≥50分;本次研究内容已告知患者, 并取得其知情与同意。排除标准:伴有其他影响研究结果的心理或躯体功能疾病;认知障碍、沟通障碍、意识障碍或有精神疾病史。对照组:男30例, 女28例;年龄52~75岁, 平均年龄(60.5±5.8)岁;病程1~10年, 平均病程(4.2±2.0)年。研究组:男31例, 女27例;年龄52~74岁, 平均年龄(60.8±

5.5)岁;病程1~10年, 平均病程(4.5±1.9)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实施护理操作, 包括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保证室内空气流通;遵医嘱发放药物, 并向患者讲解用药的目的、方式、剂量、时间;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具体方法如下: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认真评估患者的情绪表现, 在日常诊疗与护理过程中给予其更多的呵护与关心, 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 并提出合理的建议;通过温和的语言给予患者鼓励与安抚, 并以讲解成功案例的方式, 提高患者的安全感与治疗信心。②健康教育:根据患者性格、生活习惯、文化水平, 通过视频教育、口头宣教、放发手册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指导患者多食用低热量、清淡、少油、低盐的食物, 并积极摄入纤维食物, 每餐定时定量, 保证营养充足;合理规划作息时间, 保证睡眠质量, 避免疲劳;适合运动, 但应以无疲劳感为宜;合理控制体重, 降低血液粘稠度。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采用SAS与SDS评分评价两组护理干预前与干预1个月后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变化。SAS与SDS均有20个项目, 分为4级评分, 评分越高说明焦虑与抑郁情绪越重。②通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干预1个月后的生活质量, QOL包括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与总体生活质量, 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抑郁与焦虑情绪变化比较 护理干预前, 两组SDS与S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1个月后, 研究组SDS与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干预1个月

后研究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为的(7.8±1.5)分, 高于对照组(5.5±1.2)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19, 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影响人们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常见病之一, 主要与遗传、年龄、高血压、血脂、内分泌等因素有关。同时, 研究发现, 冠心病的发生与患者饮食习惯、生活规律及情绪变化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2]。然而, 多数冠心病患者因年龄较大, 加之受教育程度较低, 缺少保健意识与应对疾病的能力, 继而出现焦虑、抑郁负性情绪, 这使其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因此, 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措施保证冠心病伴负性情绪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纠正不良情绪表现十分必要。

心理护理是指临床护理工作中, 护理人员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积极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 以保证患者身心康复质

量[3]。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 指导患者如何放松自己, 调节紧张、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表现, 避免因情绪因素而促使血管收缩, 加快疾病进程。健康教育则是通过系统化、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使人们自觉采取利于健康的方式与行为, 消除影响健康的风险因素, 促进健康, 预防疾病[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干预1个月后, 研究组SDS与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为(7.8±1.5)分, 高于对照组的(5.5±1.2)分(P<0.05)。结果可见,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 提高其生活质量, 这与部分研究结果一致[5-7]。需要注意的是,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及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 从多方面、多角度消除不良因素刺激, 注意保护其隐私, 并给予适当的安抚与鼓励, 以此增强干预效果[8-10]。

总之,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冠心病伴负性情绪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适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莹丽, 李惠钧, 冯蓓蓓, 等. 心理护理对心绞痛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7(1):176-178.

[2] 时二俊.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的综合性护理. 全科护理, 2016, 14(18):1877-1878.

[3] 车林, 陈广辉. 护理干预对高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疗效的影响.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6, 14(4):516-518.

[4] 何燕梅. 整体护理模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6, 33(5):413-415.

[5] 张亚芳, 刘海娟. 心理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的影响.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4, 17(12): 2065-2068.

[6] 程霞.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10):167-168.

[7] 王绣芳.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河北医药, 2013, 35(7):1104-1105.

[8] 吳红燕, 于江. 心理护理干预对于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28):174-175.

[9] 王探霞.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 中国医学工程, 2013(9):203.

[10] 李翠梅, 彭剑芳, 霍红英, 等.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3(32):231-232.

[收稿日期:2017-9-29]endprint

猜你喜欢
负性情绪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群发性产品伤害危机中未曝光企业应对策略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动态机制研究
规范化术前访视对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