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七抓”措施 壮大苹果产业为庆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强势支撑

2018-01-19 09:27闫雅君
甘肃农业 2018年19期
关键词:庆阳果品果农

■ 闫雅君

(中共庆阳市委党校,甘肃 庆阳 745000)

庆阳是全国优质红富士苹果最优产地和最佳适生区,为甘肃苹果产业重点发展市和核心种植区,所产苹果以色艳、质脆、味香、含糖高、硬度适中、自然保鲜期长而广受好评。苹果产业已成为全市从业人员最多、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特色优势产业,也是庆阳脱贫攻坚、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一、现状与成效

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庆阳立足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坚持“小苹果、大产业,小苹果、大民生”的发展理念,按照“苗木本地化、栽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营销品牌化”的基本要求,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全产业链发展,苹果产业发展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快车道。在《庆阳市苹果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的引领下,逐步形成了以董志塬、早胜塬为主的10个优质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矮化自根砧苹果基地。全市已建成25个万亩苹果片带,其中10万亩以上的2个、5~10万亩的4个,建成国家级苹果出口及其制品质量安全示范区15万亩,建成GAP良好农业认证基地4 000亩,有机认证基地3 000亩,苹果累计留存面积177万亩,挂果面积71万亩。

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成立了专门管理机构,推广果园管理新技术,全市苹果套袋率达到95%,商品果率达90%以上,优质果率达80%以上;以旱作技术集成和示范为主,大力推广标准化建园和高效示范园,建立示范园227个,其中,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园10处1万亩,省级标准化示范园37处2.2万亩,市级优质苹果示范园80处4万亩,县乡级示范园100处2万亩,培育了庆城县赤城、白马及合水县何家畔等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人均果园达到2亩以上的示范片带和示范点;推广瑞阳、瑞雪新品种苗木,建成5个旱地矮化密植高效区和6个山地苹果栽植示范区,果园管理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建立了以机械制冷库为主体,简易窖、小土窖为补充的果品贮藏体系,全市有苹果贮藏企业121家,总贮藏能力45万t,实现了旺季贮藏、淡季销售、调剂余缺、保鲜增值。组建果业协会12个,专业合作组织324个,参会果农15 621人。围绕苹果生产建成加工型、服务型、销售型龙头企业10户。正宁金牛实业公司生产的“芳心之恋”苹果脆片已成为南航、海航的专用食品;宁县众合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新型果树研发、栽植和獭兔养殖为一体的循环产业链。

品牌优势逐步凸显。通过在中央、省、市电视台及国内主流媒体开设专栏,在省市内外交通要道设立大型宣传牌,投放“庆阳苹果果真好”宣传广告语;建立完善苹果销售网络和交易平台,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部分一、二线城市设立直销窗口;组织开展苹果展销会,举办大型推介会和鉴评活动等,全方位、持久性地宣传推介“庆阳苹果”,提升“庆阳苹果”知名度,扩大市场影响力。

助农增收成效明显。2017年,全市苹果产量达到90万t,年创产值40亿元,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1 135元,为贫困村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800元。全市苹果收入上万元的超过10万户,其中,5万元以上的2.16万户,10万元以上的5 511户,50万元以上的10户,已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二、问题和差距

产业主导地位不够突出。没有真正形成聚集效应,没有把苹果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和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产业核心定位不突出,难以树立起作为发展主体所必需的品牌意识、科技意识和创新思维,小农意识仍然束缚着产业的发展,栽植经营主体分散、规模小,阻碍了产业化进程;品牌意识不强,传统务果观念根深蒂固,多以眼前利益为重,不注重精细化管护,影响了苹果收益和品牌效益的形成;农村劳动力短缺和苹果种植者老龄化问题突出,缺乏绿色无公害生产、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防灾抗灾以及保鲜运输和销售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致使政策推动、政策扶持和技术应用推广工作难度较大,实际抓促效果不明显,产量质量和效益始终在较低水平徘徊。

科学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全国苹果产业经过长期的发展、调整和优化,目前已形成环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两大优势产区,栽培面积近4 000万亩。就庆阳市而言,苹果产业质量与效益的发展空间、产量空间非常巨大,但人才瓶颈、技术服务、科技推广等制约因素日趋显现,果品质量提升速度比较缓慢。

未能形成苹果产业链条。未能全面应用现代化选果、分级、机械包装等处理技术,苹果采后处理薄弱;贮藏、加工企业少,贮藏、增值能力有限;全市没有正规的纸箱生产企业,大部分果农、合作组织均用外地品牌包装;受资金短缺、管理不到位、市场开拓不力和原料等级低等因素制约。

专业合作组织发育不良。一些县、乡、村虽然组建成立了一批果品专业合作社和果业协会,由于扶持、引导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关联项目都十分缺乏,大多还不能正常运转。

市场化运作能力有限。果品销售网络不健全,服务设施不配套,生产、销售、加工之间严重脱节,产业关联度小、拉动力弱,市场化运作水平较低;全市没有果品专业批发市场,果农坐等客商收购,客商欺行霸市行为和压级降价现象时有发生;缺少加工运销龙头企业带动,没有真正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尽管市、县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但总体来说宣传力度还不够大,庆阳苹果的知名度还不够高。

防范自然灾害能力不足。苹果产业的生产及经营实体大多建立在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管理模式之上,因经济基础薄弱和生产方式落后,部分县(区)水、电、路等基础生产设施相对薄弱,缺乏配套的施肥、喷药、灌溉、修剪、采收、防灾等机械化劳作条件和技术,致使果农生产的积极性受到较大挫伤,阻碍了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建议与对策

抓机遇,全面加快产业开发步伐。从全球市场发展情况看,欧美一些国家苹果生产能力衰退,苹果生产正在由发达国家转移到比较优势明显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苹果出口量将持续增加。从全国苹果发展情况看,苹果产业基地由东向西转移,黄土高原优势产区由南向北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国家进一步加大扶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力度,为全市苹果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三变”改革,加大对苹果产业的投入力度,把庆阳苹果产业做大做优做强,使其真正成为强农富民、助推脱贫攻坚的优势产业。

抓布局,着力提升产业效益。遵循区域化优势和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整村整乡推进,形成规模片带,构建绿色果品长廊;采取行政推动、典型带动、政策扶持等措施,坚持高标准建园、高质量栽植,加快基地建设步伐;主攻中高端市场,加快产业布局结构调整步伐,努力把庆阳打造成全国一流的优质晚熟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瞄准市场搞调整,牢固树立生态、安全、优质、品牌果品的质量目标,稳定现有红富士苹果栽植面积,适当发展中熟、中晚熟名优新品;以市场为导向,引进新品种,突出名、优、新、特,发展庆阳地域适宜栽植的新品种,在时间上争取主动,以适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抓科技,持续提高果品质量。着力构建以专家组为中心、专业技术干部为骨干、科技示范户为主体的新型科技推广体系;以精细化管理为重点,提升果农技术素质;推广郁闭园改造,强化高光效修剪、疏花疏果、果实套袋、单果管理、生物防治等提质增效措施落实;发展绿色农业,以旱作技术集成和示范为主,加强标准化示范园建设,全面落实节本增效技术等主推技术;实施循环农业,实行“果、畜、沼、窖、草”果园生态管理模式,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果品生产;进一步加强销售环节果品疫病、虫害监测预防,建立苹果销售质量安全体系,确保果品安全。

抓宣传,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以大、中城市为重点,积极举办高层次、大规模的宣传推介活动,宣传庆阳苹果;注重“庆阳苹果”商标的推广,扩大庆阳苹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品牌保护意识,结合市场标准,引导果农和经营者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按照品种特点分类包装,使包装规范化、重量标准化、质量等级化;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变政府大包大揽为群众自主发展,提高群众抓果、务果的积极性;实地观摩矮化密植、间伐改造、果园精细管理和先进经营模式带来的显著成效,真正使干部和果农认识上受到触动、思想上受到冲击,坚定发展苹果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抓关键,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延伸产业链,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和产销机制;建设以果品销售为龙头的流通企业,多点培育电子商务,努力开拓果品市场,逐步形成以销定产,实现优质优价,增加果农收入;通过招商引资、启动民资等办法,建立以千吨机械制冷库为主体的果品贮藏体系;鼓励农村能人创办、领办和参与各类专业合作社,为果农提供产前信息物资供应、产中技术服务、产后储藏销售等社会化服务;瞄准终端市场,培育壮大苹果深加工龙头企业,扩大果品外销份额和市场覆盖率,带动果品多元化发展。

抓服务,强力推进产业化进程。按照万亩果园有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千亩果园有一名农民技术员的目标,充实技术员队伍;确定专业人员从事苹果生产,随时进村入园检查幼园管护情况;禁止果园套种高秆作物,督促农户落实管护措施,指导果农做好幼果园管护、挂果园综合管理等工作,提高果园管理水平;引导工商企业、科研机构、能人大户,大规模建园,探索果农以土地、果品、劳力等形式入股,企业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让果农分享生产、贮藏、加工、销售环节的收益模式;从技术培训、标准化生产等环节予以支持,投入规模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扶持苹果生产;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吸引保险公司投入苹果保险险种,减轻霜冻、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对果农经济收益的影响;定期对果业农资市场进行清查清理,防止坑农伤农事件的发生,为苹果产业发展提供有序的市场环境。

抓重点,竭力助推脱贫攻坚。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把苹果产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以区域开发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扶贫攻坚,全面落实果品产业精准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把产业扶贫任务落到实处;结合全市“一户一策”苹果产业发展需求,制定完善苹果产业扶贫电子档案,确保产业扶贫建档准、底子清;坚持“科学布局、集中连片、优化品种、规模发展、质量优先”原则和特色化、优质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道路;结合“三变”改革,探索推进产业与文化、旅游和电商等融合发展新模式。

猜你喜欢
庆阳果品果农
专家传授“美颜术” 果品销售不再愁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Our Best Friend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庆阳香包:一针一线皆故事
惟妙惟肖——中国古代器物之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夏令果品入古诗
甘肃庆阳西峰区:吃上“产业饭”摘掉“贫困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