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2018-01-21 13:27臧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8期
关键词:预见性心肌梗死有效率

臧娇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病群体多为60岁左右的老年人, 该病发病迅速, 病情较难控制, 该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胸骨后部位不断疼痛, 引起心肌缺氧, 患者在发病的几个小时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就会导致死亡[1]。目前治疗的方法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但是治愈效果不尽理想, 为了提高治愈的临床效果, 本院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预见性护理,采取更科学系统的护理方法, 明显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治愈率, 给广大患者带来希望,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将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76例。对照组男39例 , 女 37例 , 年龄 42~75岁, 平均年龄(54.34±8.20)岁, 平均病程(6.83±2.50)h;病变部位:前壁梗死患者26例, 后壁梗死28例, 侧壁梗死22例。观察组男39例, 女37例, 年龄43~78岁 , 平均年龄 (54.25±8.60)岁 , 平均病程 (6.79±3.7)h;病变部位:前壁梗死患者27例, 后壁梗死26例, 侧壁梗死2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和病变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具体为: ①时刻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一旦发现异常, 保证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抢救。②对患者的饮食进行调整, 忌食刺激性食物, 多摄取优质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等。③将患者的情况及时告知其家属, 多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 具体如下。

1.2.1 完善预见性护理方案 治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是急性心机梗死治愈率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在抢救的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准确的治疗就要求完善一套预见性护理的具体方案[3]。该方案要根据患者的普遍情况制定一系列完整且合理的护理途径, 也要根据个别患者的特殊情况做好特殊处理,保证患者治疗的质量和效率。

1.2.2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 要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 就要加强医护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 本院每周聘请专业讲师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并设定考核标准,保证全体医护人员专业知识的达标, 才能保证预见性护理方案的具体实施, 在进行预见性护理的过程中每一项操作都要严格按照标准, 做到规范操作, 从而提高治愈率,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4,5]。

1.2.3 提高常规性护理 要求护理人员要在特殊的时间段对患者进行特殊护理,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其高发病率的时间段为21:00~24:00, 此时间段护理人员更要加强看护 ,时刻关注患者的身体各种指标, 并且要做好应急准备, 以防突发状况的发生。而在18:00~4:00此时间段患者的情况比较平稳, 护理人员在这期间可以为每例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以求每例患者得到最优质的治疗[6]。对患者用药前医护人员要调查清楚每例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以及既往病史,在此基础上为患者制定最适合的药物治疗方案。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要适当的多进行活动, 这样有利于患者快速增强体质,提高治愈率。

1.2.4 关注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要保持情绪的稳定, 切忌情绪发生大的波动, 因此医护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心情变化, 将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其家属进行沟通, 必要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合理的疏导, 尽量让其放松心情, 用平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疾病。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治疗效果[7]: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呼吸通畅、心律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好转、呼吸比较通畅、心律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好转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及不满意, 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③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显效40例, 有效30例, 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11%(70/76);对照组显效25例, 有效35例,无效16例, 总有效率为78.95%(60/7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满意度 观察组非常满意50例、比较满意25例, 不满意1例, 满意度为98.68%(75/76);对照组非常满意35例、比较满意22例, 不满意19例, 满意度为75.00%(57/76);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8/76), 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32%(20/76),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 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患者就会出现胸骨和上腹剧烈疼痛, 并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该病在明显的发病时期才能准确的进行确诊, 在平时很难进行确诊, 因此在患者发病几分钟内进行治疗是关键, 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必须在常规的护理方法上进行优化和提高, 即制定一套更加完善合理的干预性护理方案[8,9]。

本院对近年来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观察组显效40例, 有效30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92.11%(70/76);对照组显效25例, 有效35例, 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8.95%(60/7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 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32%,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时, 应该采用更可以有效的干预性护理方案, 在治疗前制定合理的方案, 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常规护理水平, 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 保障了治疗的有效进行[10]。

综上所述,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 采用更加科学、系统、合理的预见性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治疗的效果,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得到广大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

猜你喜欢
预见性心肌梗死有效率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很有效率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