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护理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临床效果及功能恢复影响

2018-01-21 13:27陶丹丹高岩王萍仲涛于光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8期
关键词:前臂桡骨患肢

陶丹丹 高岩 王萍 仲涛 于光屹

尺桡骨双骨折多表现为骨折端重叠或旋转、成角移位或侧方移位等, 对尺桡骨双骨折的治疗需尽快恢复患者前臂旋转功能。手术是恢复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前臂旋转功能的首选方式, 有研究资料[1]报道, 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训练与否关系着功能恢复情况。为了进一步对此论证予以证明, 作者研究康复训练护理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临床效果及功能恢复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治疗的尺桡骨双骨折患者87例, 经症状、体征、影像学判断为尺桡骨双骨折;未合并多处骨折;无多脏器功能严重损伤;意识、精神良好, 可自主沟通;对研究知情并签署了同意书;剔除中途退出研究者;医院伦理会对此次研究审核通过。根据数字奇偶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者男28例, 女16例;年龄16~65岁, 平均年龄(38.6±10.1)岁;闭合型骨折24例, 粉碎性骨折11例, 开放性骨折9例;对照组患者男25例, 女18例;年龄15~66岁, 平均年龄(39.1±10.0)岁;闭合型骨折25例, 粉碎性骨折10例,开放性骨折8例。本次研究经相关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由医护人员掌握患者病情、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健康宣教, 密切监测患者体征、症状变化, 积极预防感染, 指导患者饮食干预、运动干预。

1.2.2 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康复训练护理,具体如下。①体位训练。患者体位为了避免患肢前臂旋转,患肢肘关节应屈曲90°前臂中立位, 训练手指张开、紧握运动, 患肢肩关节主动、被动训练, 训练患肢前臂肌肉等长收缩,每个动作保持10 s, 训练3~4次/d, 训练10~15 min/次。②康复锻炼。患者卧床期间指导腕关节、肘关节锻炼, 主动锻炼关节训练。患肢前臂轻柔缓慢旋转, 从小范围旋转至大范围,逐步缓慢进行, 循序渐进直到其他关节抗阻锻炼。患肢肘关节、腕关节被动训练, 选取一定器材训练患肢抗阻训练, 每个动作维持10 s, 维持10~15 min/次, 3~4次/d。③机械刺激训练。待患肢功能稳定后, 指导患者机能刺激, 取不同温度、湿度、硬度的物质由患者接触、紧握, 刺激患者肢体组织感觉功能。指导患者手指肌力锻炼, 不断活动手指关节及抓握能力。训练时肘关节中立位, 不要过度训练, 以患者适宜为主。④健康宣教。贯穿患者整个住院、康复训练期间, 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心理状态,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温和亲切的态度、端庄得体的行为与患者沟通, 采取一对一讲解、集体讲座、视频播放、宣传册、宣传栏等方式, 向患者讲解康复训练重要性, 指导患者如何康复训练, 并注意培养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外固定拆除3个月后患侧腕关节功能恢复(腕背伸、腕背曲、腕尺偏、腕桡偏)、前臂功能恢复(前臂旋前、前臂旋后活动度)情况。密切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2]治愈:患者骨折愈合, 对位良好, 前臂功能恢复;有效:患者骨折愈合, 对位改善明显, 前臂功能有所恢复;无效:患者骨折愈合不佳, 前臂功能障碍。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愈31例, 有效13例, 无效0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44/44);对照组患者治愈29例, 有效13例, 无效1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7.7%(42/4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5,P>0.05)。

2.2 两组患者患侧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腕背伸 (66.18±2.58)°, 腕背曲 (66.89±5.12)°, 腕桡偏 (40.25±2.58)°, 腕尺偏 (40.69±3.27)°;对照组腕背伸 (50.69±4.85)°, 腕背曲 (51.45±4.27)°, 腕桡偏 (21.67±5.78)°, 腕尺偏 (24.37±3.51)°,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657、15.257、19.435、22.456, P=0.000、0.000、0.000、0.000<0.05)。

2.3 两组患者患侧前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前臂旋前(46.34±4.18)°, 前臂旋后(56.82±4.63)°;对照组前臂旋前 (36.38±4.72)°, 前臂旋后 (44.10±4.28)°,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426、13.299, P=0.000、0.000<0.05)。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1例骨折延迟愈合, 1例关节粘连, 并发症发生率为4.5%;对照组发生1例神经麻痹, 1例骨折延迟愈合, 3例关节粘连, 2例骨筋膜室综合征, 2例功能障碍, 并发症发生率为2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286, P<0.05)。

3 讨论

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前臂功能障碍明显, 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若术后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功能康复训练, 术后易出现关节粘连、功能障碍、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 影响了患者功能恢复, 导致生活质量降低[3-6]。

手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时, 需准确复位, 术后早期予以康复训练护理。康复训练护理是临床治疗创伤性疾病常用手段, 是手术及非手术的延续工作, 是恢复创伤性疾病后功能恢复的主要方法。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康复训练护理早期实施中, 接受早期功能代偿, 以此预防功能障碍, 利于患者功能尽快恢复;患者卧床期间通过良好卧位, 避免因错误体位影响功能恢复。在良好体位下指导患者患肢主动、被动训练,加强对患者腕关节、肘关节、指关节功能, 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及活动强度, 并逐渐过渡到抗阻运动, 以此增加患者功能恢复效果[7-10]。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患侧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患侧前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本院医师具备良好的操作水平, 患者恢复良好;但其中1例患者因术后外固定期间配合不好, 未及时休息致骨折愈合不良。康复训练护理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功能恢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康复训练护理患者能早期功能训练, 可避免术后因锻炼不及时致关节粘连、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 并能促进功能尽快恢复。值得注意的是,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在康复训练护理中, 需要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强度、合适时间、合适频率的训练运动, 主要是训练患者主动训练, 以被动训练为辅助锻炼方式。并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 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早期康复训练护理的重要性, 以期提高依从性与积极性, 从各个方面均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患者较快恢复。

综上所述, 尺桡骨双骨折患者采取康复训练护理, 能促进患者功能较快恢复, 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 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前臂桡骨患肢
桡骨远端骨折掌与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前臂长度测量值偏差对前臂骨密度值的影响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用T型钢板治疗的效果探讨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MSCT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诊断分型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