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风应以调气为先*

2018-01-21 22:41邱昌龙通信作者杜美茹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3期
关键词:通腑中风病中焦

陈 杰,邱昌龙,杨 帆,通信作者:杜美茹

(1.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000;2.华北理工大学附属石家庄市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中风病,又名脑卒中,为中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近年来中风患者渐趋年轻化,不仅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精神压力,还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中风病急性期是最为凶险的阶段,此期间病情发展极其迅速,不仅可以造成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还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因此,充分重视中风病急性期的治疗对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后期康复质量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 气机逆乱为中风病机之根本

历代医家对中风之病机论述不一,更有张仲景主风、刘河间主火、朱丹溪主痰、李东垣主气、张景岳主虚之说,可以概括为风、火、痰、瘀、虚、滞[1]。其中,风为发病特点,虚乃发病基础,火、痰、瘀、滞则可归于邪实。气机逆乱作为病机之根本,火、痰、瘀、滞均可由其所致。而火、痰、瘀、滞等病理产物凝聚,又会阻碍气机调畅。因此,气机逆乱贯穿于疾病全过程,为中风病机之根本。

2 调畅气机为中风治疗之核心

《丹溪心法·中风》曰:“治风之法,初得之,即当顺气,及日久即当活血,此万古不易之理。”急性中风的治疗应以调畅气机为核心,化痰、祛瘀、理滞等治法只有在调畅气机为先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疗效。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调气之首要,即为畅利中焦;其次应注重平镇肝逆,再则通腑泄浊,祛除诸邪。

2.1 畅利中焦 清·周学海《读医随笔》云:“脾气升则肝肾亦升,故水木不郁;胃气降则心肺亦降,故金火不滞。”脾胃居于中焦,脾气主升,吸收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并上输于心、肺、头目,化生气血,营养全身,从而保证胃受纳、腐熟水谷的生理功能及以降为顺的生理特性。胃气主降,受纳饮食后下移至小肠,并腐熟水谷,游溢出精微物质,充盈气血,营养脏腑组织,有助于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及以升为健的生理特性。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表里相合,升降相因,从而使全身气机条达。畅利中焦是恢复气机调畅的关键,中焦得通,脾胃的生理功能才能充分发挥,纳运功能正常进行,从而化生、输布气血津液,排出糟粕。因此,中风病急性期应以畅利中焦为首要。

2.2 平镇肝逆 肝与气机升降调节关系密切,肝主疏泄,可疏通全身气机,使之条达。肝主升主动,可升腾一身阳气,肝气疏通,脏腑之气才能和而有序,从而促进血液营运不休、津液正常代谢,邪无以成,病则不可发。若肝肾阴亏,肝阳失维,疏泄失职,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继之津停为痰,血结为瘀,痰瘀互结,亦易蕴结成火,形成火、痰、瘀、滞诸邪。因此,平镇肝逆亦属调畅气机之法。平镇肝逆,当分阴阳虚实。肝肾阴亏,阴不维阳,肝阳化风,风阳上旋,宜镇肝息风,滋阴潜阳,镇肝息风汤用之;肝经热盛,热极生风,风火相煽,宜凉肝息风,增液舒筋,羚角钩藤汤用之[2]。

2.3 通腑泄浊 通腑的主要目的为调畅气机,延缓病情发展,因此即便未见腑证亦可酌情应用此类药物。如在中经络时加用通腑药,可以预防疾病转为中脏腑;在中脏腑时运用通腑药,则可减少呃逆、便血、厥脱等一系列变证的发生[3]。而在中风病急性期应用通腑法,不仅可以通畅腑气,使气血津液得以输布,经脉调和,肢体得利;又可荡涤胃肠中邪热腑实,使浊阴不能上扰,避免气机逆乱;亦可急下存阴,釜底抽薪,防止热盛伤津,引发痉厥变证[4]。

2.4 化痰、祛瘀、理滞 中风急性期,气血津液运行失常导致并加重各种病理产物的产生。本病在临床中尤以痰、瘀、滞诸邪最为明显。若治疗只考虑化痰、祛瘀、理滞,忽视气机的调畅与否,往往会使痰随化随生,瘀血越祛越多,这些病理产物的存在又进一步阻碍了气机的正常运行。因此,调畅气机为治疗之核心。调气可祛除诸邪——可化痰,可祛瘀,可理滞。但调气亦不能完全代替祛邪,因此在治疗急性中风时应注重调畅气机与化痰、祛瘀、理滞联合运用,调气以达祛邪之功,祛邪以助调气之势,两者缺一不可。

综上所述,气机逆乱为中风病机之根本,调畅气机为中风治疗之核心。中风病急性期气机调畅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病势的转归,所以治疗急性中风应以调气为先。

[1]刘志军,金华,苏莉莉,等.《吴门治验录》中风临证思维探析[J].中医文献杂志,2015,33(2):15-18.

[2]祝建材.治风先调气,气调风易息[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8):871-872.

[3]曹守梅,刘文武,邱玉崇.中风神昏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1(2):89-91.

[4]申斌,于川,王磊,等.中药灌肠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热腑实证47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7):56-58.

猜你喜欢
通腑中风病中焦
态靶结合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
观察通腑平喘汤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中西医的研究进展
金元医家对中风病病因病机与证治概述
芳香三味饮加减治验浅析
探析古今中风病的发病机制
王作顺主任运用“因时学说”治中焦病经验举隅
一分为三辨证方法在出血性中风病的应用研究*
中焦镜头专题
通腑逐瘀汤治疗创伤后腹胀12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