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加减治疗阳郁胸闷探讨

2018-01-22 10:20薛一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枢机枳实少阴

李 凡,薛一涛

(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014; 2.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 250011)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18条: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此处“四逆”绝非阴盛阳衰之四肢厥逆,主要是阳郁厥逆,手足逆冷必不过肘膝。正如李中梓[1]云:“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宣通,是为逆冷。”四逆散虽主治阳郁厥逆和肝脾郁滞证[2],但阳气内郁可导致各种临床表现,本文就心血管疾病较为常见的胸闷症状作一简单分析。

1 胸闷一症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胸闷与心肾关系最为密切,同时与肺、肝、少阴经络相关。

1.1 与心肺的关系

胸闷与心的关系,一方面因心之解剖位置在胸中,另一方面其病因病机也与心密切相关。心属手少阴,若因心之功能障碍,可以是外邪、情志、劳逸、饮食等外有所触、内有所发,病邪郁于心之脉络,心之脉络受损,气血痹阻而出现胸闷,此时胸闷症状较重;也可以因气血阴阳虚损或实邪阻滞使心失所养,也可有胸闷的表现,同时伴心中悸动不安之症。肺主治节,肺可以治理调节心之生理功能,因此肺失治节影响于心,也可发为胸闷。

1.2 与肝肾的关系

肾属足少阴,其经脉与胸中相连,功能上与心水火既济,又是五脏六腑之根,肾之功能失调也可引发胸闷。肝肾同源,若水不涵木则肝阳亢旺,肝阳上亢必将影响肝之疏泄功能,致使气机不畅、郁结于胸发为胸闷。

1.3 与少阴经络的关系

少阴属心肾,其经络分布与胸中密切关联。如《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若少阴经络不通,可影响胸中发为胸闷之症。

2 阳郁胸闷的病机关键是少阴阳郁

少阴是指心肾,心肾相通,水火既济,心火下济肾水则肾水不寒,肾水上滋心火则心火不亢。而保持心肾相交的另一重要条件是道路通畅,即少阴枢机通畅。心肾相交,少阴枢机通畅,三者合作方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

2.1 枢机不利,阳气内郁

若通路受阻即少阴枢机不利,继而可有阳气内郁的表现。通路受阻则升降失常,如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所言:“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所谓阳气内郁,究其原因乃是邪气所阻,无外乎寒凝、热郁、气滞、血瘀、痰饮5种病理因素。若少阴枢机不利,阳气内郁则升降失常,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则可乘脾犯胃,上及心肺,下累膀胱,诸症可见。正如《灵枢·五乱》云:“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悗。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俯首静伏;乱于肺,则俯仰喘喝,接手以呼;乱于肠胃,则为霍乱;乱于臂胫,则为四厥;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因此若影响胸中(包括心、肺)最常见的表现为胸闷,轻则仅有自觉胸部不适、呼吸欠畅,噫气则舒,重则可有胸闷如窒,后期严重者可发展为胸痛,由于影响全身气机、变化无端兼症不明显,可仅以胸闷症状就诊。

2.2 肝肾不足,阳气内郁

《素问·六微旨大论》曰:“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可见气机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肝肾同源,若水不涵木,肝之功能异常,虽最常见的是肝阳亢旺之证,但也必然会影响肝之疏泄功能。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乘脾犯胃致土气郁结,阳气内郁,脾胃之气不得伸展,脾不升清,胃失降浊,积于胸中,发为胸闷;脾主四肢,不得温养则见四肢逆冷,可伴随头晕目赤、腰膝酸软等症状。如张志聪《伤寒论集注》中所言:“凡论四逆皆主生阳不升,谷神内脱,此言少阴四逆不必尽属阳虚,亦有土气郁结、胃气不舒为四逆之证,所以结四逆之义也。”

2.3 阳“衰”阴盛,阳为阴郁

“衰”指阳气不足,此处可以理解为功能性可逆性阳气不足,阳气通达即可痊愈,而非四逆汤之阳气大虚,只有通过温补阳气之法才可恢复阳衰之症。

气属阳,阳不足无力鼓动气运,日久气郁于内。心肾阳气不足无以温煦中焦,土壅木郁,肝气不畅,进而影响全身气机,积在胸中难散发为胸闷,此处胸闷可兼有手足欠温、腹痛、泄泻、咳吐稀薄清痰、心悸、小便不利等症。正如舒驰远《新增伤寒集注》曰:“腹痛作泄,四肢厥冷,少阴虚寒症也,虚寒协饮上逆而咳,凌心而悸……小便不利者,里虚寒不足以化其气。”

2.4 阳气内郁,郁久化热

无论是由于少阴枢机不利、肝肾不足,抑或阳气不足所致的阳气内郁,郁久皆可化热,积于胸中发为胸闷,多表现为自觉胸闷、烦躁不安,同时按胸腹则热,阳气不达四肢发为热厥。

少阴枢机不利、肝肾不足、阳气不足可相互为病,治疗时可以四逆散酌情加减以求标本兼治。

3 四逆散治疗胸闷的机理

少阴阳郁的原因无非枢机不利、肝肾不足、阳“衰”阴盛、郁久化热4个方面,因此调畅枢机、疏解郁阳方为正治,四逆散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4味药等量组成,以柴胡之疏,枳实之降,芍药之收,甘草之益,以达到疏解郁阳、调理枢机的作用。《本草经解》卷二记载:“柴胡轻清,升达胆气,则十一藏从之宣化,故心腹胃肠中,凡有结气,皆能散之。”少阴阳郁的原因虽涵盖多方面,但其基本病机为阳气内郁,故以柴胡调畅气机、疏解郁阳,体现治病求本的思想。《本经疏证》论芍药:“其味苦酸,苦者能降不能开,故凡阴冱之结于上,非开无以致其力者,忌之;酸则能破能收,故凡阴结既破,不欲其大泄降者,宜之。”《本草思辨录》:“能入脾破血中之气结”,芍药入肝脾,在四逆散中关键在于“破”,破血中之气结,“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机郁结于胸中,日久影响血运,可有气血郁滞之象,配以芍药一方面破血中之气结,另一方面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肝风》指出:“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以芍药[3]苦酸微寒养血敛阴柔肝,防止柴胡疏利太过,也可针对肝肾不足、肝阳上亢影响肝之疏泄的病因敛肝柔肝;关于赤白芍之争,临证之时若阳郁日久、热象明显,可加用赤芍;柴胡与芍药同用,气血同调,可解气血之郁滞;枳实与柴胡同用升降相因,共奏调畅气机之功。另外柴胡、枳实辛苦达阳以散热,白芍、枳实酸苦涌泄以清热;甘草性味甘平、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四药合用调畅气血、畅达郁阳、清除郁热,以解胸中郁滞。

4 典型病案

临床由枢机不利、肝肾不足、阳“衰”阴盛、郁久化热皆可出现,且其他3项皆可日久化热,因此阳气内郁、郁久化热最为常见,以下就该证型的医案进行分析。

患者,女,36岁,既往体健,2个月前因情绪激动后出现胸闷未予以重视。1周前因再次情绪激动出现胸闷,自觉心中如有火烧,平素急躁易怒,纳眠可,小便正常,大便欠畅,2~3 d一行,舌质红苔薄,脉弦。处方:柴胡12 g,赤芍9 g,白芍30 g,枳实12 g,甘草6 g。服用7剂后患者诸症消失,平素需调畅情志。

按:患者因情志不调,导致全身气机不畅,影响少阴枢机,枢机不利郁结于胸发为胸闷。由于郁结日久化热,因此一派热象,就诊时给予四逆散加减治疗。方中以柴胡疏解,枳实降气,白芍敛阴,甘草调补,柴胡、枳实升降相因,柴胡、白芍一散一收,三药合用兼顾气之升降出入,从而调畅全身气机。关于芍药,《伤寒论》中“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从侧面说明芍药可以通利大便,方中重用白芍助患者通便,同时结合患者热象明显的情况,柴胡、枳实辛苦达阳可散热,白芍、枳实酸苦涌泄可清热,再加用赤芍以增清热之力,诸药合用共奏调畅枢机、疏解郁阳、兼清郁热之功。

[1] 包来发.李中梓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356.

[2] 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83.

[3] 高学敏.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83.

猜你喜欢
枢机枳实少阴
基于“开阖枢”理论浅析乌梅丸通利枢机之用
中药枳实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五谈肝与咳、喘、哮
——肝与枢机密切相关对肺之影响*
贝西•黑德《枢机》中的爵士之声
张仲景运用厚朴、枳实探析*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从少阳主“枢”论小柴胡汤治疗荨麻疹的应用
论少阴“三急下”
识别真假枳实
解读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