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记载最早的空城计
——郑国空城计智退楚师

2018-01-23 18:01于敬民
孙子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空城计楚军郑国

于敬民

公元前666年(楚成王六年),楚国宰相子元(楚文王之弟)要非礼楚文王(楚文王卒于公元前675年)的遗孀文夫人。他在文夫人所居之处的旁边盖了馆舍,并跳起了称为振万的武备内容的舞蹈。振万舞,是一种军事上练习武打备战用的武舞。这种舞原名称为万舞,因为跳这种舞时,一般都要有节奏地振动金属铃来掌握跳舞的节奏,因此,人们就把万舞又称为“振万”舞。由于振万舞一般都是由有国君参与的习武的军舞,所以,令尹子元在文夫人旁边跳此种舞蹈,一方面是在显示自己的地位和权势,另一方面也是在向文夫人显示自己的孔武雄壮和有力。总之,子元是用振万之舞来调戏文夫人。文夫人听说这件事后,哭着说“我的夫君文王当初是用振万舞来练习军事备战用的,不是随便给人跳着玩、干不可告人的勾当。今天宰相不把心思用在怎样去和敌国报仇,却在我的宫旁盖房子,时刻想着要对我进行非礼,这不是有了异心吗?”在文夫人处侍候文夫人的侍者,把文夫人发怒和说的原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宰相子元。子元惭愧地说“文夫人作为一个女人尚不忘报仇,我作为男人反而把报仇的事给忘了。”于是,子元开始了进行备战。

公元前666年秋天,楚国宰相子元率领战车600乘讨伐郑国,并很快进入郑国远郊之门——桔迭之门。由于楚国对郑国是采用非常突然地发动进攻,因而使郑国来不及做任何的战争准备工作。这样,楚军就轻易地不战而迅速地进入了郑国的桔迭之门。

在进入桔迭之门后,紧接着楚军重新编制队伍,以宰相兼统帅子元亲率大夫斗御疆、斗梧和耿之不比等楚国主力大军为前军,以斗御疆之子斗班和将军王孙游、王孙喜所率之军为后军。楚军占领了桔迭之门后,长驱直入,很快就进入了郑国都城的外郭门——纯门。接着,楚军就来到郑国内城与外郭门之间的大路旁的市场上。

当时郑国的内城门上设有悬门,即今人所说的闸门,是在原有城门之外的又一重悬着的城门。悬门是备用的城门,《墨子·备城门篇》专门记载悬门的构造、制作尺寸等。按《左传·襄公十年》载孔颖达的解释,悬门长宽大小与城门一样,悬门之上装设有机关,平常不用时,通过机关将悬门升于空中;当敌人来进攻之时,则用机关将悬门放下,以阻挡敌人进城。可见,所谓悬门,就是我们今天所见的闸门,这个闸门平时是悬在空中的。由此可知,春秋时期,城门的建筑,在内城城门上设有悬门。这就是春秋的悬门之制。

楚军对郑国发起攻击,虽然不费吹灰之力,在很短时间内就通过了郑国的桔迭之门和外郭门。但是,当子元率领楚军正要整顿军队向内城门发起进攻之时,却发现郑国的内城门上,悬门(闸门)高高挂起而没有放下,整个内城大门洞开。从外面向城门里面看,内城里空空如也。楚军从统帅到士兵,都心里发毛,心虚得很,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没有胆量向内城进攻。耽搁片刻,他们就慌忙而乱嚷嚷地操着楚国的方言,紧急地撤退而出。撤出城后的楚国统帅、宰相子元还十分赞叹、而又非常得意地对部下说“郑国真是大有军事人才呀”。居然能想出这样的计策想叫我上当,没想到叫我识破了,我才不中他们的诡计呢!

显然,此次楚军进攻郑国,由于采用突然袭击的方式,来得突然,使郑国仓皇之中没来得及发动民众,既没有时间调配部署部队,也来不及进行有效的抵抗。于是,他们采取了两个应急办法:一是主动撤退,将国家机关全部退到离郑国都城相对远的桐丘(今河南省扶沟县桐丘亭),以躲避楚国进攻的锋芒;二是在不能以有效兵力对敌的情况下,大胆采用“空城计”的险招,将阻挡敌军用的悬门高高悬起,并在城门内不出现一兵一卒。以此来迷惑楚军,进而吓退楚军。郑国空城计的运用,尽管是一步很侥幸的险棋,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死里求生的冒险行为。但是,就是这样的一步险棋,居然奏效,楚军还真是上当而马上撤军,狼狈而逃。他们边逃还边说:“郑军真有军事人才呀”。空城计使郑国摆脱了一场大灾难,和躲过了失去都城的危机。

巧合的是,当楚军退出郑国都城后,齐国、鲁国和宋国等诸侯前来救援郑国的军队也到达郑国都城。面对齐鲁宋三国的援助之师,楚国的军队连夜逃走了。这很容易让楚军真的以为,郑国的“空城”现象,真的就是为了实现郑军、齐军、宋军、鲁军四国聚而歼灭楚军而设的计策。

原来,齐国、宋国和鲁国获得楚军突袭郑国的消息后,三国马上紧急调动军队,向郑国都城进发,正赶上楚军因中了郑国的空城之计而慌忙向外撤军。由于面对三国的救援部队,对楚军统帅子元来说,他很庆幸没有中郑国的空城之计,为了摆脱被四国聚歼的下场,于是连部队用的帐篷都抛弃了,急忙仓皇而逃。

当楚军因空城计而狼狈逃窜之时,郑国的国家机关和公室人员为了躲避楚军的攻城,也仓皇地逃窜在奔向桐丘的路上。当侦察人员告诉郑文公,说楚国人撤退了,郑文公仍心有余悸而不相信。直到侦察员说,在楚军抛弃的帐篷上都占满了乌鸦,郑文公才相信楚军真的逃走了。于是,郑国人才停止向桐丘撤退。

空城计的运用,是郑国不得已而用之的计谋。它与后来《孙子·虚实篇》所谓“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的战术原则相吻合。意思是说,能使敌人不得到达他们的目的地,是靠想方设法妨害他们。“空城计”就是郑军防御楚军进入郑国内城的、尽管是十二分的险棋,但却是极其奇妙计策。

孙子所说“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我不与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至也”。空城计与孙子战术的原则绝妙吻合。

《三国演义》中曾有诸葛亮空城计智退司马懿的故事。这个故事《三国志》里没有记载,说明诸葛亮的空城计是作者罗贯中杜撰出来的。即使诸葛亮空城计智退司马懿的事是真实的,它比郑文公空城计智退楚军的事,至少要晚八百年。何况没有史料证明诸葛亮用过空城计。 而郑国空城计智退楚军的故事,却是真实的历史存在。

公元前666年,郑文公以空城计智退楚军,是中国古代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空城计战术的运用。

郑军空城计智退楚师,事在《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猜你喜欢
空城计楚军郑国
做别人家的父母
空城计
庸国的灭亡
空城计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三十六计之抛砖引玉
『空城计』并非诸葛亮独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