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层螺旋CT多期动态扫描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8-01-23 20:14周绍军王丽萍王宇翔牛一鸣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期
关键词:供血病灶螺旋

周绍军+王丽萍+王宇翔+牛一鸣

【摘要】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多期动态扫描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4例肝癌患者, 均实施16层螺旋CT多期动态扫描, 观察其诊断结果。结果 24例患者经16层螺旋CT多期动态扫描显示, 巨块型16例, 占66.67%;结节型5例, 占20.83%;弥漫性3例, 占12.50%。CT平扫检出21例, 占87.50%;动脉期检出23例, 占95.83%;静脉期检出22例, 占91.67%;平衡期检出22例, 占91.67%。动脉期强化特征表现, 明显强化8例, 占33.33%;中度强化10例, 占41.67%;轻度强化4例, 占16.67%;不强化2例, 占8.33%。本组24例肝癌患者静脉期增强效果表现为下降趋势, 且比较正常肝组织较低, 结构清晰。本组中5例患者存在门脉癌栓, 其中包括3例彌漫型。平衡期24例患者中, 经检查显示存在低密度病灶坏死, 其中19例患者为巨块型, 占79.17%;弥漫型3例, 占12.50%;结节型2例, 占8.33%。结论 临床中对肝癌患者实施16层螺旋CT多期动态扫描, 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参考数据, 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多期动态扫描;16层螺旋CT;肝癌;诊断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1.018

肝癌是临床中高发恶性肿瘤疾病, 其具有高死亡率、高发病率, 早期有效诊断, 并给予有效治疗措施, 对降低肝癌患者疾病复发率、增加生存率至关重要。16层螺旋CT多期动态扫描可一次完成患者恢复期、静脉期、动脉期等扫描, 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准确速度[1]。本次研究对2016年5月~

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24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分析16层螺旋CT多期动态扫描对早期诊断肝癌的应用价值,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5月~2017年7月24例肝癌患者, 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45~76岁, 平均

年龄(57.5±8.7)岁。所有患者经病理诊断证实。

1. 2 方法 此次研究检测使用GE16排螺旋CT机对本组24例肝癌患者进行检测, 肝区增强扫描, 采用高压注射器将, 浓度300 mg/ml碘佛醇造影剂经前壁静脉滴注给药, 用药剂量为100 ml, 用药速度为4 ml/s。检查前患者取仰卧位, 对患者实施螺旋CT平扫, 经膈顶扫描值肝脏下缘, 且先行全肝动脉期扫描, 再实施全肝静脉期扫描;实施平衡期扫描病灶部位, 扫描参数使用矩阵512×512, 150~200 mA、120 kV。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患者肿瘤多期CT特点、肿瘤类型等进行分析。动脉期强化效果可分为:明显强化:病灶强化范围>75.00%;中度强化:病灶强化范围50.00%~

75.00%;轻度强化:病灶强化范围<25.00%;不强化等四种类型。

2 结果

2. 1 肿瘤类型 24例患者经16层螺旋CT多期动态扫描显示, 巨块型16例, 占66.67%;结节型5例, 占20.83%;

弥漫性3例, 占12.50%。

2. 2 病灶检出率 24例患者中CT平扫检出21例, 占87.50%;动脉期检出23例, 占95.83%;静脉期检出22例, 占91.67%;平衡期检出22例, 占91.67%。

2. 3 动脉期表现 本组24例患者动脉期强化特征表现, 明显强化8例, 占33.33%;中度强化10例, 占41.67%;轻度强化4例, 占16.67%;不强化2例, 占8.33%。其中肿瘤内可见病理血管, 供血血管紊乱、扭曲、增粗等患者6例, 占25.00%;病灶部位动脉期表现为显著轮辐强化患者7例, 占29.17%;静脉早显11例, 占45.83%。

2. 4 静脉期表现 本组24例肝癌患者静脉期增强效果表现为下降趋势, 且比较正常肝组织较低, 结构清晰。本组中

5例患者存在门脉癌栓, 其中包括3例弥漫型。

2. 5 平衡期表现 本组24例患者中, 经检查显示存在低密度病灶坏死, 其中19例患者为巨块型, 占79.17%;弥漫型

3例, 占12.50%;结节型2例, 占8.33%。

3 讨论

肝癌是临床中常见恶性肿瘤疾病, 以往常规CT扫描因扫描时间较长、扫描速度受限等因素, 导致对肝脏动脉期增强扫描效果较差, 严重影响临床诊断准确率[2]。16层螺旋CT多期动态扫描可一次完成全肝脏延迟期图像、门脉期图像、动脉期图像, 极大提高临床诊断率及准确性。

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组织脏器, 其供血呈现双重性, 门静脉供血占据(75%~80%), 其余由肝动脉供血;肝癌患者90%供血由肝动脉完成, 且多表现为多血供型[3-6]。临床诊断中肝癌患者动脉期表现为显著增强, 且呈现高密度, 而肝癌患者肝实质无明显增强效果, 导致两者间密度出现差异化, 肝癌患者延迟期及门脉期表现为低密度, 动脉期表现为高密

度[4, 7-10]。本次研究, 24例肝癌患者动脉期强化特征为, 明显强化8例, 占33.33%;中度强化10例, 占41.67%;轻度强化4例, 占16.67%;不强化2例, 占8.33%。本次研究, CT平扫、平衡期、静脉期、动脉期等检查率说明CT扫描中肝癌患者鉴别、诊断受到平衡期及动脉期较大影响, 单纯采用静脉期扫描或平扫极易发生误诊、漏诊现象。此外, CT扫描在动脉期可对肿瘤血管异常进行检测, 其中肿瘤内可见病理血管, 供血血管紊乱、扭曲、增粗等患者6例, 占25.00%。于肝动脉期大部分病灶均可清晰显示, 而门脉期密度表现则较为隐匿。动脉期表现不明显病例2例, 占8.33%, 虽然其强化表现不显著, 且病灶实质仍为低密度, 但其强化效果相比于动脉期较高, 这与不同病灶供血差异有关。endprint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静脉期有24例患者肿瘤增强效果表现为下降趋势, 说明造影剂于肿瘤内逐渐减少, 同时病灶周围健康组织的区分下, 可对病灶大小显示更加清晰。病灶肿瘤组织随着逐渐增大, 组织易出现液化、缺血坏死, 在平衡期与静脉期均匀强化正常肝实质, 使强化密度逐渐降低, 对病灶边缘及内部坏死情况清晰显示。平衡期本组24例患者中, 經检查显示存在低密度病灶坏死, 其中19例患者为巨块型, 占79.17%;弥漫型3例, 占12.50%;结节型2例, 占8.33%。

综上所述, 临床中对肝癌患者实施16层螺旋CT多期动态扫描, 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参考数据, 特别针对动脉期扫描可清晰显示肝癌子灶、循环、动静脉瘘及肝癌供血血管变化及血流动态等,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

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玉柱, 张玉敏, 寇永妹, 等. 16层螺旋CT多期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中国医疗设备, 2014, 29(1):157-159.

[2] 郭敬深, 夏广明, 罗剑云, 等. 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诊断小肝癌中的应用. 广东医学, 2012, 33(6):148.

[3] 卢贺峰, 金吕祥, 张雪松, 等. 16层螺旋CT多期动态扫描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老年学, 2011, 31(19):3708-3709.

[4] 刘学聪, 刘宝玲, 宋丹丹. 64层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肝细胞肝癌诊断的临床分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 25(8):1481-1484.

[5] 沃方明, 吴少伯. 16层螺旋CT多期动态扫描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 27(5):957-959.

[6] 张越, 陈鹏, 王革, 等. 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小肝癌诊断的应用价值. 医学信息, 2015, 28(21):317.

[7] 李乃金. 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诊断小肝癌中的应用. 中外健康文摘, 2012, 33(48):148.

[8] 樊镖. 观察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肝癌中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医学信息, 2016, 29(13):79-80.

[9] 陈铁牛. 试论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在诊断小肝癌中的价值. 当代医药论丛, 2016, 14(14):114-115.

[10] 唐一兵, 黄建宁. 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诊断小肝癌的应用价值(附22例分析).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0, 2(2):125-126.

[收稿日期:2017-1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供血病灶螺旋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心肌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要做CT增强扫描
结核球是肺上长的瘤子吗?
呜嗷,怪兽登陆
辣语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奇妙的螺旋
法舒地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73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