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血管通路方式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效果影响的临床研究

2018-01-23 23:50陈祥赋臧志伟王晓峰尹淑华郭金凤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期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临床效果

陈祥赋+臧志伟+王晓峰+尹淑华+郭金凤

【摘要】 目的 研究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时应用不同血管通路方式的临床效果影响。

方法 78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 按照血管通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通过自体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 对照组通过聚四氟乙烯移植血管和长期留置皮下隧道涤纶套导管行血液透析。观察比对两组的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下降率(URR)、C反应蛋白(CRP)、栓塞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Kt/V、URR分别为(1.57±0.33)、(69.23±9.76)%, 均高于对照组的(1.42±0.29)、(63.41±8.6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6、2.69, P<0.05)。观察组CRP水平为(7.27±1.12)mg/L, 低于对照组的(13.67±2.11)m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44, P<0.05)。观察组栓塞发生率8.51%(4/47)低于对照组的51.61%(16/3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20,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13%(1/47)低于对照组的29.03%(9/3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10, P<0.05)。结论 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时, 肾衰竭患者的并发症少, 血管栓塞发生率低, 透析充分性高, 可作为长期血管通路的首选方式。

【关键词】 血管通路;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1.024

血管通路的功能性良好是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效果、生活质量和存活时间的重要保证[1]。为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透析的主要目的是延长其寿命, 提高生存质量, 而随着患者生存期的不断延长, 很多血管通路方式难以稳定、高效地发挥作用[2, 3]。本文主要通过评估对比不同方法应用于慢性肾衰竭患者时的具体临床效果, 以研究最佳血管通路方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日照市中医医院、五莲县人民医院、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治疗的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78例, 血管通道应用12~24个月。

按照血管通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中男26例, 女21例;年龄45~84岁, 平均年龄(57.84±8.72)岁。对照组中男17例, 女14例;年龄44~86岁, 平均年龄(57.49±9.5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用于临床比较。

1. 2 方法 对照组通过聚四氟乙烯移植血管和长期留置皮下隧道涤纶套导管行血液透析。应用聚四氟乙烯移植血管, 行左前臂或右前臂聚四氟乙烯移植血管和肱动脉端侧、肘中贵要或正中静脉吻合术。剪切聚四氟乙烯移植血管并使其切口呈45°, 动、静脉端吻合部分内径分别为6~8、8~10 mm。

于患者腕关节上方中央3 cm左右处作切口, 使聚四氟乙烯移植血管管袢状于皮下包埋。长期留置皮下隧道滌纶套导管均为右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观察组通过自体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 于左前或右前臂头静脉、桡动脉行端侧吻合术。吻合口内径为6~8 mm, 于腕关节上端2~4 cm处头静脉和桡动脉之间作切口, 并对二者进行分离, 对头静脉远端行结扎, 剪断头静脉并使切口呈45°, 将桡动脉侧壁剪开6~8 mm, 吻合桡动脉侧壁及静脉断端。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血管(或导管)栓塞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CRP水平变化情况。利用Daugirdas尿素单室模型公式计算Kt/V及URR, 以客观评价透析的效果, Kt/V及URR的数值与透析充分性呈正相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Kt/V、URR及CRP水平比较 观察组Kt/V、URR分别为(1.57±0.33)、(69.23±9.76)%, 均高于对照组的(1.42±

0.29)、(63.41±8.6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6、2.69, P<0.05)。观察组CRP水平为(7.27±1.12)mg/L, 低于对照组的(13.67±2.11)m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44, P<0.05)。

2. 2 两组栓塞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4例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及透析间歇期发生血管栓塞, 栓塞发生率为8.51%(4/47);对照组16例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及透析间歇期发生移植血管及导管栓塞, 栓塞发生率为51.61%(16/31);观察组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20, P<0.05)。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伤口渗血, 并发症发生率为2.13%(1/47);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移植血管感染, 2例患者发生导管感染, 3例患者出现伤口渗血, 并发症发生率为29.03%(9/3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10, P<0.05)。

3 讨论

目前, 自体动静脉内瘘、聚四氟乙烯移植血管及长期留置皮下隧道涤纶套导管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长期血管通路方式[4]。其中自体动静脉内瘘应用于血管透析时血流量稳定、寿命长、不易出现栓塞及感染, 直至今日, 临床中依然没有可完全替代其的血管通路, 是血管通路应用最为广泛的方式。但是, 自体动静脉内瘘受限于静脉粗细和血管内腔宽度, 部分老年、血管病变患者由于静脉细、血管内腔窄, 难以建立自体动静脉血管瘘, 此时则需要采取其他血管通endprint

路[5]。聚四氟乙烯移植血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张力及强度大, 表面光滑, 能与动脉同步扩张、收缩, 临床应用时容易缝合, 密封性能好, 不易漏血, 且能够进行反复穿刺。但是, 聚四氟乙烯移植血管常因出现栓塞及并发症而失效。长期留置皮下隧道涤纶套导管的质地柔软, 其开口位于导管顶端, 鲜有附壁现象出现, 且动、静脉腔开口部位间的距离远, 流体力学设计合理, 能有效减少血液再循环。另外, 成熟时间短、操作简洁、患者颈部可自由活动等亦为其优点。但皮下隧道涤纶套导管常因纤维蛋白鞘、血栓形成而出现堵塞, 且在透析过程及患者更换衣物时极易受到向外牵引力而出现导管移位[6, 7]。

本研究中, 观察组应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 结果显示, 观察组Kt/V、URR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时的充分性高于对照组。两组Kt/V值均超过1.20且URR值均超过60.00%, 表明两种血管通路方式在血液透析中均能达到一定效果。此外;观察组栓塞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自体动静脉应用于血液透析时的充分性及安全性更好。

综上所述, 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时, 患者的并发症少, 栓塞发生率低, 透析充分性高,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首选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长期血管通路方式。

参考文献

[1] 黄社全, 黄培喜, 李芝婵, 等. 血液净化患者血管通路使用情況及原因分析.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6, 32(6):461-462.

[2] 崔晓勇. 不同血管通路选择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13): 2443-2444.

[3] 王立华, 魏芳, 陈海燕, 等. 不同血管通路选择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2016, 19(30):3681-3684.

[4] 饶毅峰, 朱平, 何川鄂. 不同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7, 29(3):76-79.

[5] 周健, 黄建荣. 不同血管通路进行人工肝治疗肝衰竭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现代实用医学, 2016, 28(9):1148-1150.

[6] 苏波, 李毅. 探究不同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透析充分性评估及并发症情况.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7(a01):215-216.

[7] 罗晓玲, 李东锋, 杨坤. 不同血管通路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透析效果的影响.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5, 29(3):236-238.

[收稿日期:2017-09-18]endprint

猜你喜欢
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临床效果
微型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术的综合护理干预
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诊治策略研究
优质护理干预在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