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血管成像在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01-23 23:51郑士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期
关键词:满意率

郑士慧

【摘要】 目的 分析CT血管成像在左肾静脉(LRV)压迫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2例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 运用随机分配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21例。治疗组给予CT血管成像检测分析, 对照组给予二维多普勒肾脏动静脉彩超检测分析。对比两组阳性检测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对照组阳性检测率为61.90%, 治疗组阳性检测率为100.00%,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满意率为95.2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9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T血管成像在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临床应用较广, 患者满意率较高。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满意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1.025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现象(NCP), 指左肾静脉在汇入下腔静脉的行程中穿过腹主动脉(AA)和肠系膜上动脉(SMA)之间的夹角或腹主动脉和脊柱之间的间隙, 受到挤压而引起的血尿、蛋白尿、左侧腰痛与腹痛等一系列症状的疾

病[1-3]。CT血管成像(CTA)指从被检者静脉中快速注入一种对比剂, 通过血液循环在血管(动脉及静脉)中对比剂浓度达到最高峰值的时间内进行扫描, 经工作站的后处理重建出血管的三维立体影像, 是检查周身各种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标[4, 5]。本文将本院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进行对比分析, 得出CT血管成像是检测该疾病的金指标, 准确率高。具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肾病科2017年2~8月门诊及住院的42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 告知患者本次实验的目的及疗程, 争取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运用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21例。治疗组男15例, 女6例;年龄12~31岁, 平均年龄(20.43±5.19)岁;

其中无症状血尿患者16例, 蛋白尿患者3例, 左肾叩击痛患者1例, 腹痛患者1例。对照组男12例, 女9例;年龄13~38岁, 平均年龄(22.62±7.45);其中无症状血尿患者14例, 蛋白尿患者4例, 左肾叩击痛患者2例, 腹部疼痛患者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根据1988年日本伊藤克己提出的具备以下条件[2]:①一侧性肾出血;②尿钙排泄物正常;③尿中红细胞形态正常(>90%);④肾活检呈轻微变化;⑤腹部B超和CT示左肾静脉扩大;⑥左肾静脉与下腔静脉(IVC)间的压差>5 cm H2O(1 cm H2O=0.098 kPa)。排除标准:①对对比剂过敏者;②颅内椎管内肿瘤、动脉瘤、血管畸形及感染者;③有癫痫病史者;④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⑤恶性肿瘤所致饿消耗状态, 低蛋白血症, 水电解质失衡者;⑥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酸细胞瘤患者。

1. 3 方法 治疗组进行CT血管成像检测分析, 通过血管注射对比剂, 将对比剂注入患者静脉, 根据血液循环使得对比剂流经全身血管, 利用多层CT扫描血管成像, CT扫描速度快, 一次屏气扫描可获得较长的解剖范围, 所获得的图像清晰度高, 空间分辨率高, 能够完整显示腹腔内部解剖结构。CT血管成像还可以客观地显示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结构和分布走行, 多方位显示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左肾静脉三者间的解剖关系, 可以在任意一个切面上直观的呈现腹主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间的交角以及左肾静脉的受压情况[6, 7]。通过测量左肾静脉受压前部管腔直径和受压部管径, 观察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左肾静脉处的弓形隆起以及腹主动脉前部弧形压迹, 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3]。对照组利用多普勒肾脏动静脉彩超二维多普勒诊断, 平卧位时左肾静脉近肾门最宽处与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处内径

>3 mm, 脊柱后伸位15 min后>5 mm, 肾脏大小及形态无特殊改变, 即做出诊断[4, 8]。

1. 4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阳性检测率及患者的满意率。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满意率进行对比, 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检测率对比 对照组阳性检测率为61.90%, 治疗组阳性检测率为100.00%,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满意率对比 治疗组患者满意率为95.2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9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病史的延长, 左肾血流会进一步减慢。推测到成人后, 身体体能生长发育停止, 身体不再增高, 体型逐渐丰盈, 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周围的脂肪及填充物增多[9], 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在一定程度上逐渐增大, 再加之侧支循环的建立, 使得左肾静脉受压迫情况好转,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随之自愈, 无需特殊治疗, 只需嘱患者避免剧烈运动, 预防感冒即可[7, 10]。

本研究中, 治疗组给予CT血管成像检测分析, 对照组给予二维多普勒肾脏动静脉彩超检测分析。对照组阳性检测率为61.90%, 治疗组阳性检测率为100.00%,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满意率为95.2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9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CT血管成像是检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可靠指标, 阳性检测率和患者满意率均较高, 可有效指导临床后续治疗, 值得进一步扩大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蓓红, 夏正坤, 程宝金.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治策略.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13):192-194.

[2] 项金凤.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 医学综述, 2011, 17(20):3156-3157.

[3] 黄枢, 闫建平, 项金凤. 断层超声显像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意义. 东南国防医药, 2012, 14(4):289-291.

[4] 符伟军, 洪宝发, 肖越勇, 等.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左侧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中华外科杂志, 2005, 43(14):953-954.

[5] 曹茂盛, 陈爱华, 孟瑜, 等. 128层CT血管成像对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显示及诊断价值.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12, 16(4):351-354.

[6] 王悦兵, 吴小勤, 罗辉宇. 螺旋CT血管成像對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 4(5):228-229.

[7] 谭子琨, 刘广保. 多层螺旋CT在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中的价值.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1(4):391-393.

[8] 李亮平. 16层螺旋CT在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3, 28(2):140-142.

[9] 陈文琴, 万玉萍, 张文生. 128层双源CT与彩超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对比分析. 甘肃医药, 2016, 35(2):121-123.

[10] 李亚英, 王荣品, 廖昂, 等. 双源CT血管成像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3, 29(11):1871-1873.

[收稿日期:2017-09-12]endprint

猜你喜欢
满意率
人性化护理工作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分析
川芎治疗月经不调临床疗效分析
急性胃出血临床治疗效果分析与疗效观察
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腰大池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要“满意率”更要“解决率”
司法满意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