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氏酵母菌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评价

2018-01-23 06:56吴幼萍劳均华李艳清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期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吴幼萍+劳均华+李艳清

【摘要】 目的 对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应用布拉氏酵母菌的辅助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12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利用布拉氏酵母菌进行辅助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情况、黄疸消退时间以及胆红素日均下降值。结果 两组患儿入院时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 d和肉眼见黄疸消退时的胆红素水平(160.6±12.1)、(152.4±11.6)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221.4±14.2)、(212.4±14.9)μmol/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为(40.2±17.6)μmol/L, 高于对照组(21.3±12.4)μ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为(5.2±1.7)d, 短于对照组(7.2±2.3)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中利用布拉氏酵母菌进行辅助治疗, 能够加强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布拉氏酵母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1.06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血清胆红素的水平提升, 造成皮肤和黏膜组织出现了黄染的情况。在当前临床中高胆红素血症比较常见, 但是其对于新生儿的影响比较大, 会造成新生儿神经功能出现障碍, 因此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在前期就进行有效的治疗, 从而避免对新生儿造成伤害[1]。本次就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应用布拉氏酵母菌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5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

12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入选新生儿的临床病症均符合高胆红素血症, 并且经过确诊无误, 无漏诊或者误诊的情况, 且均未经过换血治疗。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观察组中, 男32例, 女28例;

年龄20~36 d, 平均年龄(27.3±3.1)d;平均出生体重(3026.2±

375.4)g;致病原因:感染20例, 围生因素8例, 溶血病

10例, 颅内出血11例, 头颅血肿8例, 其他病因3例。对照组中, 男35例, 女25例;年龄22~36 d, 平均年龄(28.2±2.6)d;

平均出生体重(3105.2±381.6)g;致病原因:感染22例, 围生因素6例, 溶血病8例, 颅内出血13例, 头颅血肿9例, 其他病因2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出生体重、致病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即退黄治疗, 利用光疗箱照射出蓝光, 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对照射的时间进行相应的调整, 常规为持续照射24 h, 然后间歇性的休息, 保证时间达到8 h[2]。配以3~5 mg/(kg·d) 酶诱导剂。对于溶血的患儿需要利用1 g/(kg·d)人血白蛋白进行治疗, 连续治疗3 d;如果患儿出现代谢紊乱则要对其补充葡萄糖;对于患儿的感染需要利用抗感染治疗[3]。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利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进行辅助治疗, 1次/d, 125 mg/次,

并补充维生素B2。两组患儿的治疗以患儿的血清胆红素

<85 μmol/L(不包含)为标准, 达到即停止治疗。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入院时、治疗后3 d和肉眼见黄疸消退时的胆红素水平进行详细的记录, 并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每日患儿胆红素水平的变化进行分析和计算, 将两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进行对比。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不同时段胆红素水平变化比较 两组患儿入院时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 d和肉眼见黄疸消退时的胆红素水平(160.6±12.1)、(152.4±11.6)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221.4±14.2)、(212.4±

14.9)μmol/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學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儿胆红素日均下降值及黄疸消退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为(40.2±17.6)μmol/L, 对照组患儿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为(21.3±12.4)μmol/L, 观察组患儿胆红素日均下降值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为(5.2±1.7)d, 对照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为(7.2±2.3)d, 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新生儿患有高胆红素血症在临床中比较常见, 相关统计显示约有55%的新生儿都患有这种病症, 并且早产儿发生黄疸的情况更高[4-7]。其中的影响因素比较多:①新生儿自身的胆红素数量比较多, 这是由于产妇子宫中比较低氧, 出生后血氧浓度会迅速提升, 对红细胞的破坏比较严重, 就会造成新生儿胆红素大量生成[8];②新生儿对于血胆红素的排除能力不足;③由于新生儿胆红素被排除后, 受到限制使得对其的分解不完整, 被重新吸收到血液组织中, 并随着血液的循环重新生成。

当前临床中对于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比较明确, 也经常利用布拉氏酵母菌来提升治疗的效果。其是一种真菌并且具有非致病性, 隶属于微生态的调节剂。其对于新生儿消化肠道中氧气有帮助作用, 构建一个低氧的环境从而为乳酸杆菌等生长提供便利的条件[9, 10]。除此之外, 其也能够降低新生儿肠道中pH值, 从而对胆红素的水平有一个明显的降低作用, 这能够加速黄疸的消退[6]。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利用布拉氏酵母菌进行辅助,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下降比较显著, 与对照组比较其临床治疗更加有效。并且观察组患儿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利用布拉氏酵母菌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辅助治疗, 其对于患儿的胆红素水平控制和降低效果更加显著, 促进黄疸的消退, 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素梅, 李雪飞, 黄瑞茶, 等. 茵栀黄颗粒和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河北医药, 2014(15):2286-2287.

[2] 成红霞, 刘向明, 王文静. 布拉氏酵母菌配合捏脊治疗窒息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研究.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6, 39(9):808-811.

[3] 吴朝波, 张宝莹, 詹艳妮, 等. 布拉氏酵母菌(亿活)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医学信息, 2014(33):51.

[4] 方壮顺. 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探讨. 医药前沿, 2014(6):182-183.

[5] 吴利芳. 布拉氏酵母菌辅助治疗新生儿的高胆红素血症135例疗效观察. 中外健康文摘, 2014(17):136-137.

[6] 刘艳芳. 布拉氏酵母菌散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 大家健康旬刊, 2016, 10(8):149-150.

[7] 李晓云. 口服亿活(布拉氏酵母菌)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 35(2):85-86.

[8] 殷爱云. 布拉氏酵母菌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临床医药实践, 2015(2):105-107.

[9] 周志宏. 布拉氏酵母菌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 11(13):107-108.

[10] 焦显科. 蓝光治疗联合布拉酵母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19):57.

[收稿日期:2017-09-14]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防城港市2016—2021年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双面大灯泡LED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观察
妈咪爱和思密达联合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换血治疗对52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疗效分析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观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围产期危险因素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