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内酯与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究

2018-01-23 09:50王赓王鑫淼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期
关键词:比索洛尔疗效

王赓+王鑫淼

【摘要】 目的 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螺内酯和比索洛尔进行治疗, 探究其临床疗效。

方法 4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0例。参照组采用单一的比索洛尔进行治疗, 观察组采用比索洛尔联合螺内酯开展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15例(75.00%)、有效4例(20.00%)、无效1例(5.00%), 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参照组显效8例(40.00%)、有效6例(30.00%)、无效6例(30.00%), 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末期左心室收缩内径、左心室射血分值、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患者在6 min中的步行距离分别为(33.32±8.57)mm、(52.36±6.54)%、(42.25±3.69)mm、(36.35±5.47)m,均优于参照组的(18.65±3.24)mm、(33.69±2.57)%、(29.96±2.57)mm、

(11.25±2.73)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14例、较满意5例、不满意1例, 总满意度为95.00%;参照组满意8例、较满意6例、不满意6例, 总满意度为70.00%。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选用比索洛尔联合螺内酯开展治疗, 其具有良好的药物应用价值。

【关键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螺内酯;比索洛尔;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1.080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相对较为常见的一种综合征, 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就现阶段的医疗卫生水平而言, 减轻心脏负荷是最终治疗目的, 常规的血管扩张剂、利尿剂治疗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 但尚无法满足临床所需[1-3]。为对该疾病疗效进行进一步的提升, 本研究探讨比索洛尔与螺内酯联合运用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取得的实际疗效, 现对研究过程及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4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确切检查。观察组男13例、女7例, 平均年龄(60.4±7.5)岁;参照组男12例、女8例, 平均年龄(61.2±8.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卧床休养、合理饮食、运用血管扩张剂及利尿剂等常规治疗措施。参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比索洛尔(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00201)进行治疗, 其用量为1.25 mg/次, 1次/d, 进行一段时间治疗后, 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以及药物承受情况, 适当增加药物剂量措施, 最大剂量为5 mg/次[4]。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螺内酯(江苏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2020077)进行治疗, 20 mg/次, 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末期左心室收缩内径、左心室射血分值、左心室舒張末期内径以及患者在6 min中的步行距离)及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

1. 4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治疗后, 气促、心悸等各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为无效;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并且心功能得到1级提升为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并且心功能得到≥2级的提升为显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满意度评定依据本院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表, 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总满意度=(满意+不满意)/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显效15例(75.00%)、有效4例(20.00%)、无效1例(5.00%), 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参照组显效8例(40.00%)、有效6例(30.00%)、无效6例(30.00%), 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0, P<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末期左心室收缩内径、左心室射血分值、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患者在6 min中的步行距离分别为(33.32±8.57)mm、(52.36±6.54)%、(42.25±3.69)mm、(36.35±5.47)m,均优于参照组的(18.65±3.24)mm、(33.69±2.57)%、(29.96±2.57)mm、

(11.25±2.73)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14例、较满意5例、不满意1例, 总满意度为95.00%;参照组满意8例、较满意6例、不满意6例, 总满意度为70.00%。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0, P<0.05)。

3 讨论

在临床治疗中,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较为常见的一类综合征之一, 该疾病不仅会损害到患者的心肌, 还会对患者的心脏负荷造成一定的负担, 进而导致患者心功能进一步恶化。因此, 现阶段临床在应对该疾病时, 首先要抑制心室重塑, 从根本上降低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活性, 以最终达到改善患者心功能的目的。endprint

研究所使用的比索洛尔, 属于新型β-受体阻滞剂, 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证实, 该药物对外周β2受体作用较弱, 能够有效降低使用者的心肌耗氧量[5-7], 从本次研究来看, 该药物还能够有效抑制RAS的激活, 进而起到抗氧化、保护患者心肌功能的目的;而螺内酯则属于特异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通过抑制醛固酮对靶器官的影响, 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进而提升其心脏功能[8-10]。两种药物均是现阶段临床上的常用药物。

从本次研究结果的数据比较来看:观察组显效15例(75.00%)、有效4例(20.00%)、无效1例(5.00%), 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参照组显效8例(40.00%)、有效6例(30.00%)、无效6例(30.00%), 治疗总有效率7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0, P<0.05)。治疗后, 观察组末期左心室收缩内径、左心室射血分值、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患者在6 min中的步行距离均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14例、较满意5例、不满意1例, 满意度为95.00%;参照组满意8例、较满意6例、不满意6例, 满意度为70.00%。观察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0, P<0.05)。

综上所述, 医院在收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时, 可以选用比索洛尔联合螺内酯开展治疗, 其具有良好的药物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郑渊. 慢性心力衰竭联用螺内酯和比索洛尔的临床效应. 大理学院学报, 2006, 5(12):34-36.

[2] 张冰. 螺内酯与贝那普利联用方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伤残医学, 2014(6):142-143.

[3] 李刚, 蔡学英. 參麦注射液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长期疗效分析.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4(1):212-214.

[4] 李军. 依那普利、比索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探讨.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8):183-184.

[5] 张洪霞, 李文杰. 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心舒1号治疗心力衰竭88例临床观察. 当代医学, 2015, 21(5):159-160.

[6] 王静, 李树仙, 田长明. 螺内酯联合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3):25.

[7] 李道麟. 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中国老年学, 2012, 32(13):2739-2740.

[8] 杨晓慧. 比索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疗效观察.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1):95-96.

[9] 韩艳丽, 苏竞男, 金勇. 比索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当代医学, 2016, 22(21):135-136.

[10] 李灿梅. 比索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临床分析.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 29(5):718-719.

[收稿日期:2017-1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比索洛尔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尼可地尔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疗效观察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比索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哮喘患者的疗效观察
比索洛尔与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