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PA静脉溶栓治疗早期脑梗死的护理效果观察

2018-01-23 12:53白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期
关键词:溶栓有效率静脉

白云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早期脑梗死的护理效果。

方法 86例早期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4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rt-PA静脉溶栓治疗,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8%,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6%,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9%,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满意度为97.7%, 对照组满意度为79.1%, 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rt-PA静脉溶栓治疗早期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大大提高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早期脑梗死;护理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1.094

脑梗死也叫作缺血性脑卒中, 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 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 脑组织坏死, 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脑梗死危害性较大, 死亡率及致残率高,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尤其以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 近年来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发病后6 h以内进行溶栓治疗可使血管再通, 及时恢复血流和改善组织代谢, 可以挽救梗死周围仅有功能改变的缺血半暗带组织, 避免坏死范围扩大, 可减少后遗症, 降低死亡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溶栓治疗是目前最重要的恢复血流措施[1-3]。rt-PA可以与血栓中纤维蛋白结合成复合体, 复合体与纤溶酶原有高度亲和力, 能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 溶解新鲜的纤维蛋白, rt-PA只引起局部溶栓, 不产生全身溶栓状态。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早期脑梗死效果显著, 溶栓治疗的同时护理工作能提升治疗效果, 现将效果进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3月~2015年7月收入神经内科的早期脑梗死患者86例, 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43例。对照组中男29例, 女14例, 年龄45~83岁, 平均年龄(61.5±7.2)岁, 发病时间均<6 h。实验组中男27例, 女16例, 年龄47~81岁, 平均年龄(60.7±6.8)岁, 发病时间均<6 h。全部病例均经核磁共振弥散成像进行诊断。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藥物治疗 86例患者均采取rt-PA静脉溶栓治疗, 最大剂量为90 mg, 总剂量为0.9 mg/kg。首先10 mg初始冲击量2 min内静脉注射, 余下剂量60 min内匀速输入;溶栓后12 h给予阿司匹林150~300 mg/d口服, 低分子肝素钠4000 U/次、2次/d皮下注射;连用7 d后停用低分子肝素钠, 阿司匹林改为50~75 mg/d口服。

1. 2.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如下。①心理护理:患者及家属对溶栓治疗认识不足, 有担心、焦虑、紧张情绪, 护士要将溶栓治疗的必要性、效果、治疗方法、原则详细和患者家属交待, 以缓解其负面情绪, 积极配合治疗, 争取治疗时间。②做好溶栓术前准备。溶栓前配合医生查头颅CT, 采血, 查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糖等, 积极完善溶栓前准备工作, 准备好所需药品、物品、急救器械等, 以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溶栓治疗。③溶栓过程中, 要控制好滴数, 护士要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 观察患者有无出血, 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变化, 保持病室安静, 避免人员探视导致患者情绪激动, 血压上升情况, 如患者原有症状加重, 出现严重头痛, 血压增高, 脉搏减慢, 恶心呕吐等症状, 应考虑继发颅内出血, 立即停止溶栓, 协助紧急头颅CT检查。④溶栓治疗后24 h内, 尽量避免进行口腔护理、静脉穿刺、采血、导尿等操作, 以避免出血。⑤溶栓后进行生命体征监测, 尤其注意血压变化, 溶栓后2 h, 每15分钟测1次血压;后6 h每30分钟测1次血压;后16 h, 1次/h测血压。观察有无便血、牙龈出血、皮肤瘀点、瘀斑等。观察有无栓子脱落所导致的其他部位栓塞表现:如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可引起腹痛, 下肢静脉栓塞可导致皮肤肿胀、发红、肢体疼痛和功能障碍等。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48 h后指导其进行被动功能锻炼。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 3. 1 疗效评价标准[4]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疗效评定分为治愈、有效、无效3项。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梗死症状改善, 神经功能和治疗前比较有较大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 神经功能也没有改善, 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 3. 2 并发症 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主要包括溶栓后再闭塞、消化道出血、尿道出血、牙龈出血、颅内出血等。

1. 3. 3 护理满意度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 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 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治愈23例, 有效16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治愈14例, 有效16例, 无效13例, 总有效率为69.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print

2. 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溶栓后再闭塞1例, 消化道出血1例, 尿道出血2例, 牙龈出血3例, 颅内出血

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8.6%。对照组溶栓后再闭塞3例, 消化道出血2例, 尿道出血3例, 牙龈出血5例, 颅内出血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4.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非常满意30例, 满意12例, 一般1例, 不满意0例, 满意度为97.7%。对照组非常满意20例, 满意14例, 一般7例, 不满意2例, 满意度为79.1%。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早期, 病灶由中心坏死区和周围缺血半暗带两部分构成, 中心坏死区神经元在血管闭塞10 min后即发生永久性死亡[5-7], 而缺血半暗带区的神经元由于局部血流尚可, 一定时间内不会发生永久性死亡, 如果及时改善此区域血液供应, 可能把此区域濒临死亡的神经元挽救过来, 而溶栓治疗是唯一能使闭塞血管即刻再通, 迅速恢复血流的方法, rt-PA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合成的高科技产品, 具有强烈的溶解血栓作用, 可迅速恢复血流, 挽救神经细胞, 使神经功能恢复[8-10]。

本文实验结果显示, 在rt-PA静脉溶栓治疗早期脑梗死时, 采用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 做好患者心理护理, 术前、术中护理, 术后的生命体征监测, 出血的监测, 血栓栓塞的監测等护理措施, 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减少并发症, 提高护理满意度, 有效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质量, 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晓艳. 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的护理体会.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 3(34):180-181.

[2] 黄文明, 黄志玉.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 医学信息, 2016, 29(5):108-109.

[3] 王秀容, 舒亚梅.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护理体会.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10):315-316.

[4] 李贝. 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 中国卫生产业, 2013(9):60.

[5] 李勇君, 杨媛. 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 医药前沿, 2014, 30(7):255-256.

[6] 费珍芳. 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心得与体会. 医药前沿, 2015, 31(16):267-268.

[7] 李静, 杨宝霞, 周阴娥. 护理干预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效果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 2015(12):83-84.

[8] 韩晶. 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风与神经疾病, 2013, 30(9):833-835.

[9] 张杰.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超早期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吉林大学, 2013.

[10] 李碧波, 何厚华.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中外医疗, 2011, 30(5):1-2.

[收稿日期:2017-10-24]endprint

猜你喜欢
溶栓有效率静脉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诊断价值
很有效率
静脉曲张“喜欢”谁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负压技术在45例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阿替普酶在50例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