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护理模式改善门诊乙肝患者遵医行为的效果观察

2018-01-23 14:37蔡月英桑红琼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期
关键词:遵医行为乙型肝炎门诊

蔡月英+桑红琼

【摘要】 目的 探讨动态护理模式改善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 CHB)患者遵医行为的效果影响。方法 选取CHB患者110例, 按密封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动态护理模式干预)和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模式干预), 各5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肝功能恢复正常率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结果 观察组遵医嘱进食、遵医嘱用药、戒烟戒酒、适当休息、合理运动及定期复查的遵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35、9.740、5.789、9.390、7.700、5.070, P<0.05)。观察组肝功能恢复正常率为81.82%(45/5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64%(35/5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83, P<0.05);观察组HBV-DNA转阴率为76.36%(42/5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18%(32/5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 P<0.05)。结论 动态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门诊乙肝患者遵医行为, 进而改善患者治疗效果。

【关键词】 动态护理模式;门诊;乙型肝炎;遵医行为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1.102

乙型肝炎(乙肝, HB)可分为急性乙型肝炎(AHB)和CHB, 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有关, 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及控制, 可诱发肝硬化, 严重时可转变为肝癌,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降低患者生存期[1-3]。本文探讨55例CHB患者接受动态护理模式的干预, 对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门诊诊治的CHB患者110例。纳入标准:符合CHB诊断标准者[2];签署知情协议书者。排除标准:合并感染其他病毒疾病者;肝癌晚期者;肝脏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者;先天性肝脏疾病者;代谢性肝脏疾病者;意识模糊、认知功能障碍者。110例患者按密封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5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9例, 年龄18~70岁, 平均年龄(32.54±12.85)岁,

病程0.5~11.0年, 平均病程(6.54±4.84)年。观察组中男28例、女27例, 年龄19~72岁, 平均年龄(33.49±12.67)岁, 病程0.7~12.0年, 平均病程(6.98±4.7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对照组 接受传统护理模式干预, 包括药物指导、定期检查等护理。

1. 2. 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动态护理模式干预, 具体如下。

1. 2. 2. 1 制定护理计划 ①完善患者病历资料, 建立病历档案, 制定相应护理计划。②开展护理计划对应工作内容, 依据计划预定护理任务, 划分重点工作, 结合相应医疗资源, 全面进行动态护理工作, 并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及时整改护理内容, 定期检查护理工作质量。③收集整理护理工作中所反馈的信息及问题, 归纳性评估护理效果, 分析问题原因, 解决问题, 并进一步完善护理计划。

1. 2. 2. 2 动态护理具体实施内容 ①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沟通, 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特点, 结合患者社会、家庭、生理等资料, 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 改善患者治疗期间负性情绪, 鼓励患者树立抗疾病信心, 提高患者长期用药治疗的耐心。②健康教育:采用宣教、发放指导手册等方式帮助患者充分认识疾病特点、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 定期电话回访或采用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咨询, 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并做出相应指导。③行为护理: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生活习惯, 积极锻炼身体, 并建立家庭督导员, 对患者生活行为进行监督, 帮助患者戒除烟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对患者进行教育和劝导, 认识不良生活习惯对CHB的危害性, 鼓励患者, 给予关爱, 安抚患者不良情绪。当患者出现不良情况及时就医并反馈具体信息。④明确岗位职责:对护理人员实施工作计划进行明确分工, 护理人员需明确自己工作岗位职能与职责, 认真落实工作内容, 及时反馈工作中的问题, 及时落实调整的护理计划及治疗方案, 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①医嘱行为评估[4]:护理1年后收集患者相关资料, 采用门诊问卷调查形式, 对CHB患者进行医嘱行为评估, 调查内容包括遵医嘱进食、遵医嘱用药、戒烟戒酒、适当休息、合理运动及定期复查;②肝功能恢复正常率和HBV-DNA转阴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1年后肝功能和HBV-DNA载量水平, 记录肝功能恢复正常率和HBV-DNA转阴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遵医行为对比 观察组遵医嘱进食、遵医嘱用药、戒烟戒酒、适当休息、合理运动及定期复查的遵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率和HBV-DNA转阴率对比 觀察组肝功能恢复正常率为81.82%(45/5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64%(35/5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83, P<0.05);观察组HBV-DNA转阴率为76.36%(42/5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18%(32/5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 P<0.05)。

3 讨论

据徐曼曼等[5]报道, 为延缓和阻止CHB的进展, 临床治疗主要以最大限度对HBV进行消除或抑制, 达到抑制乙肝进展和预防肝癌及相关并发症的目的, 然而抗HBV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 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可直接关系CHB的治疗效果, 因此改善患者遵医行为对控制CHB的发展, 减轻肝纤维化程度, 逆转早期肝硬化有着重要影响。endprint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经动态护理干预的观察组遵医嘱进食、遵医嘱用药、戒烟戒酒、适当休息、合理运动及定期复查的遵从率显著高于经传统护理干预的对照组, 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HB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动态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遵医行为, 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肝功能, 降低HBV水平。动态护理模式可依据患者不同病情特点及心理状态, 制定个性化动态护理计划,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消除患者不良情绪, 恢复长期对抗疾病的信心和耐力, 同时进行健康教育, 让患者科学认识CHB疾病, 可積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同时监督患者生活行为, 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包括禁止熬夜、规律饮食、按时正确用药、锻炼身体, 并将家属参与监督角色, 可显著改善患者医嘱遵从行为, 提高治疗效果, 使患者恢复肝功能正常水平, 降低HBV水平[6-8]。张勇勇等[6]报道, 动态护理可提高门诊CHB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 与本文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 动态护理模式对门诊乙肝患者遵医行为改善效果显著, 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临床护理领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强, 卓其斌, 黄玉仙, 等. 急性乙型肝炎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特征比较.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6, 32(4):706-710.

[2] 李欢送, 袁博, 齐敦峰, 等. 手术治疗乙肝相关肝癌的预后及患者生存风险因素分析. 实用癌症杂志, 2015(12):1899-1901.

[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2015, 19(5):1-19.

[4] 朱丽君, 陈建杰, 成扬. 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护理研究, 2016, 30(26):3234-3237.

[5] 徐曼曼, 陈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研究现状.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5, 31(10):1735-1739.

[6] 张勇勇, 杨玉兰, 李雁. 动态护理干预对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山西医药杂志, 2016, 45(22):2607-2610.

[7] 陈伟焕. 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 2016, 22(1):33-34.

[8] 司艳敏. 延伸护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遵医行为及病情的影响.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 26(8):105.

[收稿日期:2017-09-11]endprint

猜你喜欢
遵医行为乙型肝炎门诊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社区老年糖尿病甲真菌病感染患者遵医行为的调查分析
电话随访对COPD患者稳定期家庭氧疗遵医行为的影响研究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全程护理干预对体检者健康体检后遵医行为的影响研究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