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

2018-01-23 14:39郑宏梅李宝妤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期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效果

郑宏梅+李宝妤

【摘要】 目的 评价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 30例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1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试验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试验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4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6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围手术期开展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改善肩关节功能, 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和普及。

【关键词】 围手术期;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护理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1.105

肩袖在人体结构组成中占有重要作用, 其主要负责对机体肩关节运动进行调节, 同时对肩关节稳定性进行控制。肩袖损伤属于临床常见病, 发病初期患者主要症状为疼痛和运动障碍, 其对患者正常工作、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非常严重。以往临床多选择开放式修补术的传统方法加以治疗, 尽管其具有改善肩关节功能的功效, 但手术易造成较大的创伤, 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1-3]。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30例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32例, 女28例, 年龄28~55岁, 平均年龄(38.8±5.5)岁;病程5 d~

2年, 平均病程(1.6±0.2)年。具体损伤原因:重物负担3例, 肩部摔伤10例, 肩部砸伤1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15例。

1. 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密切观察, 与医生保持良好配合, 以顺利完成手术, 将患者安全送往病房后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试验组实施护理干预, 主要护理内容如下。

1. 2. 1 术前护理 ①术前心理护理干预:绝大多数患者发生肩袖损伤时会因为日常活动和生活行为受限而出现烦躁、忧虑等不良情绪, 加上对手术了解不多, 负面心理会进一步加重。护理人员在术前应与患者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 充分了解和掌握其心理变化, 给予其疏导和安抚, 将手术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等详细介绍给患者, 通過介绍手术效果良好的病例, 帮助患者提升手术和术后康复的信心。②术前准备工作:术前需要做好皮肤方面的各项准备工作, 特别要将患侧肩关节皮肤部位作为护理要点, 术前将腋毛剔出干净, 修剪好指甲。重视饮食护理和营养支持, 帮助患者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提升其对手术的耐受力, 做好保暖防寒工作, 以免发生感冒等情况。

1. 2. 2 术中护理 ①环境护理:手术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温馨的手术环境, 室内要保持清洁、卫生, 对室内环境进行严格消毒杀菌, 调控好手术室的温度和适度, 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和具体情况适当将室温调高。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必须在无菌环境下完成整个手术过程, 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相关要求, 医护人员根据规定程序强化手卫生, 包括认真洗手、刷手等。

1. 2. 3 术后护理 ①体位舒适护理:术后将患者送回病房后, 病房护士应引导其选择较为舒适、适宜的体位, 以使机体舒适感得到提升。协助患者选择去枕平卧位, 予以固定式肩颈腕托带, 在患侧腋下位置处放置上肢抬高垫, 促使患者肩关节保持在前屈30°、外展60°的状态。②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术后需要对关节内血肿、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做好预防措施。严密观察伤口变化情况, 对其伤口有无积液或红肿现象进行判断, 严格遵医嘱给予患者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以便对伤口感染现象进行控制。同时伤口要作加压包扎和冷敷等相关处理, 做好止血, 尽可能防止或减少关节内血肿等并发症出现。③饮食护理指导:术后对患者日常饮食进行控制, 选择钙质、纤维丰富的容易消化的食物, 禁止辛辣刺激性、难消化的食物或暴饮暴食, 坚持少食多餐, 多吃水果、鸡蛋、牛奶等, 以补充营养, 促使患者快速恢复健康。④术后康复训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功能锻炼的方式和强度。术后0~3周利用三角巾悬吊患肢于胸前部位, 早期进行腕、肘和肩关节旋转、屈伸训练, 同时进行握拳训练;3~6周后进行肩关节关内和外旋等长康复训练, 被动前驱上举练习逐渐向90°过渡, 以患者可耐受决定活动强度;6~12周后波动和轻度主动训练继续保持, 肩关节需进行各个方面的主动活动, 前驱上举逐渐向170~180°过度;肩外展在90°内进行外旋和内旋训练, 外旋、内旋分别达90°、85°;0°位外展位需要进行外旋活动训练, 外旋至30~40°。12周后指导患者作抗阻相关训练, 允许患者进行日常生活相关内容的练习, 以病情转归情况为依据于术后6个月内进行无限制性的主动训练[4-6]。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采用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标准[2]评定两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满分35分, 优:34~35分;良:28~33分;可:21~27分;差:<20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护理过程中对两组患者有无锚钉松动、肩袖肿胀、切口感染、肩袖损伤等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试验组患者中差0例, 可2例, 良5例, 优8例, 优良率为86.7%;对照组患者中差3例, 可6例, 良2例, 优4例, 优良率为46.7%。试验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06, P<0.05)。endprint

2. 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试验组出现切口感染、肩袖损伤、肩袖肿胀各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对照组出现切口感染3例, 肩袖损伤、肩袖肿胀、锚钉松动各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60.0%。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0, P=0.0253<0.05)。

3 讨论

肩袖损伤是临床骨科常见病类型, 剧烈疼痛及活动受限等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若不及时进行积极对症治疗, 肩部功能必将受到不良影响[7]。近年来,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改革, 关节镜手术在肩袖损伤临床治疗工作中取得显著性进展。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 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主要表现出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手术创伤小、机体术后恢复迅速等[8]。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指导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改善预后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 传统护理往往只重视疾病护理, 未关注患者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需求[3]。护理干预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制定的新型护理方案, 其通过对患者肩袖损伤程度、症状持续时间、肌肉萎缩程度、活动水平等进行充分考虑和评估, 结合患者年龄、身体承受能力等, 制定科学规范的护理方案, 保证临床护理工作更具针对性和计划性、全面性, 从而达到提高患者配合意识和护理依从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目的[9]。护理干预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护理思想和理念, 通过手术过程中给予患者全方位的护理干预, 大大降低不利因素的影响, 保障手术工作尽快开展[4]。

本组研究发现, 试验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4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6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围手术期开展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改善肩关节功能,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普及。

参考文献

[1] 傅红平. 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的护理.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15):23-24.

[2] 黄秀玉, 张峻莉, 戴慧君. 不同护理方式对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的影响对比.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13):3110-3111.

[3] 丁玉华. 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13例康复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 2015, 21(16):98-100.

[4] 姚晓红. 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探讨.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23):238.

[5] 付佳, 高凡. 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的护理.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11):1302-1304.

[6] 郑丹娟. 8例肩关节镜下巨大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护理学报, 2014(12):33-34.

[7] 张思跃, 尚鑫. 100例肩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损伤术后的护理. 现代临床护理, 2012, 11(7):46-47.

[8] 朱红燕, 朱桃燕, 童玮, 等. 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损伤的术前、术后护理. 当代护士旬刊, 2015(4):62-64.

[9] 李皎宁. 肩袖损伤关节镜下修复术后的康复护理. 北京医学, 2012, 34(10):940.

[收稿日期:2017-09-28]endprint

猜你喜欢
围手术期护理效果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