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林下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8-01-24 11:13刘笑冰
中国林业经济 2018年6期
关键词:龙头企业农户林业

张 彤,刘笑冰

(北京农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昌平 102200)

ZHANG Tong,LIU Xiao-b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Changping Beijing 102200,China)

1 林下经济基本理论

1.1 概念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业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利用林下特有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合在林下种植与养殖的植物、动物、微生物。构建出稳定和谐的复合型林业系统,或开展其他活动,林下经济并非人为凑合,而是一种协调、稳定的关系,再通过人为合理的经营模式,但以取得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而发展的一种取得比较理想的生态与经济效益和谐发展的新型经济模式。

1.2 发展林下经济的原则[1]

发展林下经济第一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坚持适度建设林下生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要坚持以农民利益出发,不遗余力地发挥以农民为主导、政府意见支持,创新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第三要坚持发展适合各省、各区、各县的特色林下经济产业,创新出每一乡镇的特色品牌;第四要坚持遵从市场规律,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林下经济类型,不断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

2 国内各地区林下经济现状

我国林业正处于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过渡的阶段,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经济支柱[2]。依据北京地区为落实国家林业局颁布的《全国集体林地林药林菌发展实施方案》,为增加村民收入,减少低收入村数量。2017年,北京市开始建设林下经济基地示范园区。以林下复合模式为主,主要包括:亲子采摘项目、森林观光、幼苗种植等于一体[3]。北京作为一线城市,对于林下经济游憩活动需求量更高。建立游憩娱乐且能增加经济效益的森林公园或林场是北京最新需要完成的。

东北地区近年来从林木种植逐渐发展为林间养鹿、林下种参药、林间种蛙。根据相关统计仅松江河地区在2011年林业方面收入总金额达到8.65亿元。而传统的伐木取材收入仅占总收入的1/3以下。东北地区的林区面积约0.45亿/hm2,占全国林区面积的37%。大数据的可利用林区面积,成为东北地区在发展林下经济的第一大优势;其次东北地区盛产特有的绿色有机食品,例如:东北黑木耳、东北人参、东北松茸等。而这些产品均可以林下种植。人们日益追逐的绿色生活是东北发展林下经济的第二要素;第三,东北的气候宜人,适宜植被、树木生长。且分布聚集,交通便利。不仅可以吸引游憩者,还可以吸引厂商前来亲子体验。南方地区浙江省也在推行林下经济,著名的千岛湖就在浙江省。一年四季人群络绎不绝,尤其每到节假日,游客纷纷选择进入千岛湖湿地去进行有氧运动,同时园区还设有娱乐项目,可以体验竹排漂流等活动,在林区享受森林带给自己的慢节奏,据统计,每年到千岛湖的游客超过20万次,门票高达1 000万元。

3 林下经济发展存在问题

3.1 农民对林下经济经营方式不熟知

因为国内对林下经济的研究较少,更不要说是培育农民去建设林下经济[4]。农民对于林下经济的认知还在“伐木取材”阶段,对于生态循环林业更是“一头雾水”。另外,农民对于所在区域适宜发展何种林下经济项目而选择困难,树木的生产周期长,使农民对于林业望而却步,使林业被国民经济边缘化。经济条件与主观意识致使林下经济发展缓慢[5]。

3.2 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目前国内的林下经济产业并未形成成熟的规模化发展形式。因为缺乏龙头企业的有效带动。大部分龙头企业现阶段未接触到林下经济,才使林下经济发展缓慢,使林下经济难以得到企业的资金帮助。在林下种植商品方面,主要靠林场生产者直接将商品交给收购人员,或者收购人员去林区收购[6],并未有市场进行系统性的销售,无法收集有效市场信息,造成的各个信息不对等,使林下种植产品缺乏市场。在国内各个地区虽然开始建立起林下经济模式,但由于缺乏政府引导与宣传、龙头企业带动,而使林下经济产业化发展带动不足[7]。

3.3 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大

国内大多数林区所在地区均为偏远地区,而针对林下经济未有专门的扶持政策与资金支持。林下资金的缺乏,使思想先进的农民即使试图想要开展新型经济模式而退步。而政策宣传同样影响着林下经济的发展,农户对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模式认知是不清的[8],缺少系统的普及使农户不能了解所在林区的资源,造成资料浪费。

3.4 基础设施薄弱

林下经济为规模化经济,所以需要水利、电力、交通等各项配套设施必不可少。而林场均处于偏远的山区,而山区最薄弱的就是交通不便利、电力供给不足、水利稀缺。若物资在其他地区运输至林场,不仅消耗人员,而且增加成本,因此限制了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

4 林下经济未来发展对策

4.1 延伸林下经济产业发展链条

国内近十几年才开始发展林下经济,规模化企业尚未培养,若想真的带动起林下经济产业,首先应让规模化林业企业作为龙头企业,重点扶持林下经济产业。强化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模式,有效加强企业与农户的合作,深入基地与农户的密切联系,实现各项关联产业的优化布局,才能使林下经济实现进一步的管理化发展[9]。应传统林业经济与现代林下经济共同发展,农户认为林下经济与林业经济并不是同一个经济体系,而是偏差较大,若从林业经济改为林下经济会消耗大量资金,让农民“望而却步”,这样则无法有效推动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若想更好地发展产业链条,应该对农户进行宣传与推广,不仅要引导农户对林下经济的了解加深,更要引导农户积极与企业合作,延伸产业发展链条。

4.2 帮助农民选定适宜的种植模式

发展林下经济,首先要遵从农民自己的意愿,保证农民自主决策。要通过调查了解农民想要发展什么,再系统的规划。大部分农民更倾向于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政府需要做的,则是将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的所有模式推荐给农民。使其发展为区域模块。发展森林康养也是值得政府带动农民去发展的。乡镇可以自主发开一些短期旅游项目,吸引旅游人员在林下产业发展模式之中。一方面使旅游人员了解林下产业,另一方面可以对林下经济提供经济支持,拉动消费。

4.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对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主导是最为重要的,政府的正确导向,可以促进林下经济的蓬勃发展,是林下经济实现质的飞跃。首先我认为国内应当制定正确的政策来扶持林业,林业与农业相比,林下的扶持力度要小的多。但林业的发展前景与收益能力确是无限的,首先应对林业税费进行统一管理,在适度下,削减林业税;其次应该贴补资金来大力发展林业,例如,对购买林用机械用具进行打折处理、对发展林业的前几年每天补贴种植费等。企业若致力于投资林业,则政府出台投资优惠,使商人认为有利可图;同时,政府应该扩大林下经济的销售市场,单一的销售使林下产品缺少竞争力,扩大受众群体既可以将林下产品的品牌打响,又可以增加市场收益[10]。

4.4 加大科技研发与投入力度

政府应积极建立企业、农户与高等院校、科研所、技术支持单位的合作平台,努力推行创新实用技术来推进林下经济发展。以循环经济系统为基础依托,发展适宜各地区的林下经济新模式[11]。本地政府应向高校推广林下经济项目,并出资建立高校联合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对林下经济产业兴趣。编制林下经济学科课程,让同学理解林下经济的远大前景,让科技链延长产业链。

5 结语

林下经济产业的巨大潜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龙头企业所看到,政府引导农户与龙头企业建设林下经济产业,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可以使龙头企业发展多产业融合。作为新型林业产业发展模式,需要政府、企业、农户之间做的还有很多。近几年来,在国内各地区乡镇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均出现大小不同的一些问题,针对普遍问题,应当重视。政府应出台更多政策来扶持林下经济,企业应加大林下经济的集约化模式,农户应加强自身种植能力。规划好各地区的特色发展模式与目标,才会进一步推进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农村的经济提升和农户的收入提高。

猜你喜欢
龙头企业农户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吕梁两企业入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强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农业农村部举行定点扶贫地区龙头企业对接活动